社會兩難困境

社會兩難困境:通過某種方式每個人都可能獲利,但是,如果所有人都那樣做,結果將是大家都失利的情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兩難困境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社會心理學
社會兩難困境,囚徒困境,影響因素,互惠,個人合作定位,溝通,

社會兩難困境

在某些情況下,合作應該發生,但卻沒有發生,這涉及到一種社會兩難困境。這種情況指,個人可以只為自己著想以得到更多利益,但如果所有人(或多數人)都這樣做,那么總利益就會減少。因此,參與者就十分矛盾,他們應該合作,以避免大家都得不到好處,但是同時他們又想自己能獲得最多的利益。畢竟只要有些人不那樣自私(和他們一樣),他們就能從中獲益。

囚徒困境

這一情境最簡單的形式,即經典的囚徒困境。情境中有兩個人,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是競爭。如果都選擇合作,則一起獲得很多獎勵;如果都選擇競爭,每人得到獎勵將最小,甚至有一定損失。而如果一方選擇合作,另一方選擇競爭,情況就變得十分有趣,選擇競爭的一方會獲得比合作一方更多的利益。之所以把這種情況稱為“囚徒困境”,主要是它反映了兩個合謀罪犯在審訊時所面臨的兩難情境。如果警方沒有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兩個,而他們又頑固堅持他們口徑(都選擇合作),他們有可能無罪釋放或者只得到很輕的判決。如果雙方都坦白,則都會得到嚴厲的判決。如果一人坦白而另一人矢口否認的話,坦白的一方由於對辦案有功可以減輕處罰。正像你看到的,這個情境構成了最基本的社會兩難情境:每個嫌疑犯都面臨著選擇合作或競爭的壓力。

影響因素

在社會兩難情境下很多因素都會對個體選擇合作產生影響,但其中三個因素應該是最重要的:互惠、個人合作定位、溝通。

互惠

個體傾向於對待別人如別人已經對待他們的社會生活基本原則。交往中我們始終會遵守禮尚往來的原則。選擇合作還是競爭時,我們也是如此。如果別人與我們合作,放棄他們的利益,我們也會有善意的回報。反之,如果別人自私自利,我們也會那樣做。

個人合作定位

第二位的因素是對這些行為的個人定位。研究發現個體面對社會兩難情境時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定位:
(1)合作定位,即傾向於群體所有成員成果的最大化;
(2)個人主義定位,即傾向於個人成果的最大化;
(3)競爭定位,即傾向於打敗別人,獲得比別人多的成果。

溝通

常識告訴我們只要有討論,大家一般都會認為合作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畢竟這樣對每個人都有利。但奇怪的是,很多情況下人們針對問題所作的溝通並沒有提高合作的可能,相反,他們會利用討論來攻擊對方,以至於合作無法進行。研究發現,只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群體間的交流確實可以提高合作的可能,尤其當成員作出合作的承諾,並會為了個人榮譽遵守承諾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