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模式

社會保障模式是對不同社會保障的內在基本規定性及主要運行原則的理論概括。反映一國在某一歷史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路徑選擇。根據各國的現實情況,主要包括個人儲蓄積累型社會保障、全民福利型社會保障、社會保險型社會保障、強制自保型社會保障與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等模式。

個人儲蓄積累型社會保障是以強制儲蓄為主、政府支付為輔的形式來籌集社會保障基金,以備受保人自我保障的社會保障模式。強制要求僱主和雇員按規定比例交納一定公積金;費率隨經濟發展不斷調整,但比例統一;公積金存款全部存人個人賬戶,可以用於購買住房、支付醫療費及養老金;公積金制度實行制度化、規範化管理。這種模式以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為代表,完全是一種自助型社會保障模式,有利於激發勞動者的生產和保障積極性,有效地克服了福利國家型和國家保障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固有弊端,而且不會出現“養老代際轉嫁”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