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揭示“後發展國家社會主義”經濟運動的特殊規律;闡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基本內容和特殊性,闡明這種經濟制度和其他相關的經濟制度——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改革前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歷史聯繫、共同點和質的區別;探索確立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依據;澄清在基本經濟制度定位和所有制形式等方面存在的種種誤解等等。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對“經濟制度”範疇的考察 第二章 所有制的一般理論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共產主義經濟制度的理論 第四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俄國農業公社問題論述的啟示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 第六章 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制度變革的歷史經驗 第七章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涵義和理論依據 | 第八章 關於科學理解和正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幾個理論問題 第九章 對國家所有制的一般和歷史的考察 第十章 我國現階段國家所有制的性質和國有經濟的定位 第十一章 當前我國國有經濟總量和布局的調整 第十二章 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第十三章 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我國現階段的歷史地位 第十四章 我國城鄉所有制結構變革發展的趨勢 第十五章 與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經濟形式和分式 |
作品思想
該書把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公有制、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公有制區別開來。公有制是一個歷史範疇,有各種不同的歷史形式。社會主義公有制不僅具有一切公有制的共同特徵,而且一定要建立在現代的、科學的、社會化的生產力基礎上,必須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基礎上,必須是總體上否定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在人們能夠最大限度地支配“一般社會力”的基礎上,消滅階級存在的經濟條件,消除人的依賴關係和物的依賴關係,實現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建立在小生產基礎上的公有制,不是社會主義的公有制,至多在形式上隸屬於社會主義;勞動者不能在經濟上實際占有的名義上的公有制,不僅不可能是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甚至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公有制。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勞動者對公有制形式的要求,不一定是對社會主義的要求,也可以是對“大鍋飯”的依賴,或者對政府幫助的依賴。越是在貧窮的狀態下,越是存在比重過大的弱勢群體,這種依賴也越多。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無論是國有制還是集體所有制),還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人們應當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則,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但不能只著眼於形式,而應當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該書以唯物史觀科學認識私有制的歷史地位。私有制是同人類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相適應的,並成為該階段先進生產力的承擔者。因此,不能抽象地說公有制和私有制何者好或者不好。私有制有不同的歷史形式,以僱傭勞動為基礎(從而有剝削)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同沒有剝削的小私有制相比,是更先進的私有制形式。私有制(無論是小私有制還是資本主義私有制)都有歷史的局限性,從理論上講,總有一天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並為高級的所有制形式所取代。但是,私有制不是單純憑藉行政和暴力手段所能消滅的,歸根到底是由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消滅的。在中國現階段,私有制仍然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徹底消滅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任務。
作品評價
該書以唯物主義歷史觀為指導,重點研究和揭示了以中國為典型的“後發展國家社會主義”經濟運動的特殊規律,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佳作。該書的出版是作者對中國基本經濟制度長期思考、研究的結晶,不僅充分體現了作者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寬廣的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學識,而且對中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學習時報》評)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