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狂熱症

社交網路狂熱症

社交網路狂熱症,網路流行詞,顧名思義,就是患有此類症狀的網民會沉迷於各種社交套用,甚至無法自拔。各種五花八門的社交媒體套用不但占滿了人們的手機螢幕,還分秒必爭地占據了人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各種茶餘飯後。在網際網路帶動下,社交媒體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和便利,卻也為人們帶來諸多煩惱和抱怨,於是不少因為社交媒體讓自己生活變得“糟糕”的人,開始期盼寧靜網路世界的回歸,讓自己的“社交網路狂熱症”得以緩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交網路狂熱症
  • 性質:網路流行語
詞語來源,發展經過,

詞語來源

曾有一家名為“SoapCreative(創意香皂)”的獨立數字創意公司,把混跡在社交媒體上三教九流的人分成36類,很好地解釋了“狂熱者”們的內心世界。其中包括“你前一秒發了一張照片,後一秒他們會迅速點讚”的“The firsty(只爭朝夕類)”、“在社交網路上的發言都是憑心情的、隨機的、具有後現代藝術感”的“The keyboard Cat(智商近乎喵星人類)”以及“吃飯拍一張,看書拍一張,喝咖啡拍一張”的“The Eager Photo Subject(不發照片會死類)”等等。
儘管國外有研究表明,社交網路的狂熱正在消退,在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印度、南非等國家,人們在社交媒體套用上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但和各國的調查數據一樣,中國仍有不少網友熱衷於虛擬的社交網路。

發展經過

“社交網路狂熱症”是“e世代”的特有產物,面對“網路的誘惑”,有人能淡定自持,有人卻欲罷不能,除了自制力之外,人格特質也是原因之一。
人格特質作為行為成癮的主要預測指標,同樣也對軟癮行為具有預測作用。尤其是高外向性、高神經質和低責任感的人,他們使用社交網路的頻率更高;與高內向性的人相比,高外向性的人會擁有更多的線上社交朋友。在五個不同的人格特質中,唯有“謹慎型”人格不易陷入網路泥沼之中,其餘4種人格特質都各自擁有“軟肋”。譬如說,高外向性的人會更加活躍、合群、熱情,以及富有表現力,他們具有更多的積極情緒,對網路世界總是躍躍欲試;而高神經質人群則具有易情緒化、易衝動、易焦慮和逃避現實等特點,所以很容易受到虛擬世界的牽引。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有自戀型人格傾向的人希望在社交網路中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期望通過社交網路構建理想自我,因此他們也在社交網路中表現得更加活躍;而“害羞”也被認為是“軟癮”的顯著預測變數——有研究發現,具有害羞傾向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社交焦慮,這使他們更願意花大量時間在社交網路中尋求社交的滿足,相比其他人,害羞的人反而會擁有更多的線上社交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