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10H10N4O2S,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或粉末,無臭,無味,遇光漸漸變暗色。幾乎不溶於水,溶於沸水(1:60),微溶於乙醇和丙酮,不溶於氯仿和乙醚,易溶於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或氨溶液。熔點252~256℃(同時分解)。其鈉鹽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遇光漸變棕色。久置潮濕空氣中,即緩緩吸收二氧化碳,析出磺胺嘧啶。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不溶於氯仿和乙醚。10%水溶液pH為9.5~1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磺胺嘧啶
- 外文名:Sulfadiazine
- 別名: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醯胺
- 化學式:C10H10N4O2S
- 分子量:250.28
- CAS登錄號:68-35-9
- EINECS登錄號:200-685-8
- 熔點:252 ℃
- 沸點:512.6 ℃
- 密度:1.3780 g/cm
- 外觀:白色至略黃色結晶粉末
- 閃點:263.8 ℃
- 安全性描述:S26-S36
- 危險性描述:R22-R36/37/38-R42/43
- 儲藏運輸:2-8℃密封避光乾燥保存
- MDL號:MFCD00006065
- Beilstein號:6733588
化合物簡介,化合物信息,物化性質,安全信息,分子結構數據,計算化學數據,合成方法,用途,藥典標準,來源含量,性狀,鑑別,檢查,含量測定,製劑,藥物分析,相關藥品說明,概況,藥理作用,動力學,適應症,禁忌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相互作用,藥物過量,專家點評,生產企業,燒傷治療,藥疹案例,資料和方法,治療及轉歸,療效判斷標準,專家討論,
化合物簡介
化合物信息
中文名稱:磺胺嘧啶
中文別名: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醯胺;磺胺嘧啶-D4;大安淨;磺胺噠嗪;2-對氨基苯磺醯胺嘧啶;
英文名稱:sulfadiazine
英文別名:Sulfadiazine;A-306;Benzenesulfonamide, 4-amino-N-2-pyrimidinyl-;Adiazin;rp2616;PYRIMAL;sulphadiazine;Diazin;DIAZYL;DEBENAL;4-Amino-N-pyrimidin-2-yl-benzenesulfonamide;SD-Na;Trisem;
CAS號:68-35-9
MDL號:MFCD00006065
EINECS號:200-685-8
RTECS號:WP1925000
BRN號:6733588
PubChem號:24899802
分子式:C10H10N4O2S
結構式:
分子量:250.27700
精確質量:250.05200
PSA:106.35000
LogP:2.59460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白色至略黃色結晶粉末
密度:1.496 g/cm
熔點:253°C (dec.)(lit.)
沸點:512.6ºC at 760 mmHg
閃點:263.8ºC
折射率:1.679
儲存條件:0-6ºC
安全信息
符號:GHS07GHS08
信號詞:危險
危害聲明:H302; H315; H317; H319; H334; H335
警示性聲明:P261; P280; P284; P304 + P340; P342 + P311
包裝等級:III
危險類別:6.1(b)
海關編碼:2935009090
危險品運輸編碼:3249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22
安全說明:S26-S36
RTECS號:WP1925000
危險品標誌:Xn; Xi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63.14
2、 摩爾體積(cm/mol):167.2
3、 等張比容(90.2K):504.4
4、 表面張力(dyne/cm):82.6
5、 極化率(10-24cm3):25.03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2
3.氫鍵受體數量:6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3
5.互變異構體數量:2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106
7.重原子數量:17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327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合成方法
可由糠氯酸與硝基胍合成2-氨基嘧啶後與對乙醯基苯磺醯氯在吡啶中縮合水解而製得。
用途
本品為治療全身感染的中效磺胺,抗菌譜廣,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對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鏈球菌、淋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的抑制作用較強,能通過血腦屏障滲入腦脊液。
臨床主要用於流腦,為治療流腦的首選藥,也可治療上述敏感菌所致其他感染。也常製成水溶性的鈉鹽,用作注射針劑。
藥典標準
來源含量
本品為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醯胺。按乾燥品計算,含C10H10N4O2S不得少於99.0%。
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或粉末;無臭,無味;遇光色漸變暗。
本品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幾乎不溶;在氫氧化鈉試液或氨試液中易溶,在稀鹽酸中溶解。
鑑別
(1)取本品約0.1g,加水與0.4%氫氧化鈉溶液各3ml,振搖使溶解,濾過,取濾液,加硫酸銅試液1滴,即生成黃綠色沉澱,放置後變為紫色。
(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570圖)一致。
(3)本品顯芳香第一胺類的鑑別反應(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Ⅲ)。
檢查
酸度
取本品2.0g,加水100ml,置水浴中振搖加熱10分鐘,立即放冷,濾過;分取濾液25ml,加酚酞指示液2滴與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0.20ml,應顯粉紅色。
鹼性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2.0g,加氫氧化鈉試液10ml溶解後,加水至25ml,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色,與黃色3號標準比色液(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ⅨA第一法)比較,不得更深。
氯化物
取上述酸度項下剩餘的濾液25ml,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A),與標準氯化鈉溶液5.0ml製成的對照液比較,不得更濃(0.01%)。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重金屬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照永停滴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ⅦA),用亞硝酸鈉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亞硝酸鈉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5.03mg的C10H10N4O2S。
製劑
(1)磺胺嘧啶片 (2)磺胺嘧啶軟膏 (3)磺胺嘧啶眼膏 (4)磺胺嘧啶混懸液 (5)複方磺胺嘧啶片
藥物分析
方法名稱:聯磺甲氧苄啶片—磺胺嘧啶的測定—分光光度法
套用範圍:該方法採用分光光度法測定聯磺甲氧苄啶片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該方法適用於聯磺甲氧苄啶片。
方法原理:取該品適量加鹽酸溶液使溶解並定量稀釋,搖勻,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以0.1mol/L鹽酸溶液為空白溶液,以324nm為測定波長(λ2),340為參比波長(λ1),在測定波長與參比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求出吸光度的差值(△A),另取磺胺嘧啶對照品適量,同法測定吸光度,計算,即得。
試劑:1.鹽酸溶液(1→3)
2. 0.1mol/L鹽酸溶液
儀器設備:可見分光光度計
試樣製備:1.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該品1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磺胺嘧啶100mg),置100mL量瓶中,加鹽酸溶液(1→3)10mL,充分振搖使其溶解,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鹽酸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
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另取磺胺嘧啶對照品約10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鹽酸溶液(1→3)10mL,充分振搖使其溶解,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鹽酸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
註:“精密稱取”系指稱取重量應準確至所稱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準確度應符合國家標準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驟:精密量取上述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以0.1mol/L鹽酸溶液為空白溶液,以324nm為測定波長(λ2),340為參比波長(λ1),在測定波長與參比波長處測定吸光度,求出吸光度的差值(△A),另取磺胺嘧啶對照品適量,同法測定吸光度,計算,即得。
相關藥品說明
概況
磺胺嘧啶是目前我國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磺胺類抗感染藥物,又稱磺胺噠嗪、地亞淨,磺胺嘧啶的分子結構類似對氨基苯甲酸(PABA),可與PABA競爭性作用於細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止PABA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的葉酸,減少了具有代謝活性的四氫葉酸的量,而後者則是細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質,因此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繁殖。磺胺嘧啶對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敏感細菌以及沙眼衣原體、放線菌、瘧原蟲、星形奴卡菌和弓形蟲等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磺胺嘧啶的優點是血中有效濃度較高,血清蛋白結合率低,藥物易於滲入腦脊髓液,為治療流行性腦膜炎的首選藥物,但近年來腦膜炎雙球菌對磺胺嘧啶等磺胺藥的耐藥菌株有所增加(國內報告20%,國外報告33%對本品耐藥)。對本品耐藥者,可用青黴素治療。磺胺嘧啶缺點為在尿路中較易析出結晶,因而需同服碳酸氫鈉。近年來研究表明,其半壽期為17小時,故可屬中效磺胺藥,每日給藥二次即可。但一般仍作短效使用。臨床常用磺胺嘧啶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腦膜炎、中耳炎、癰癤、產褥熱、鼠疫、局部軟組織或全身感染、泌尿道感染及急性菌痢,尚可用於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傷寒等。
藥理作用
磺磺胺嘧磺胺嘧啶屬全身套用的中效磺胺類藥,為一種廣譜抑菌劑。其作用機制是因其在結構上類似對氨基苯甲酸(PABA),可與PABA競爭性作用於細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止PABA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要的四氫葉酸,進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磺胺嘧啶是磺胺類藥中血漿蛋白結合率最低和血-腦脊液屏障透過率最高的藥物,對預防和治療流行性腦膜炎有突出療效;但由於磺胺嘧啶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出現結晶尿,故不適宜用於尿路感染的治療。磺胺嘧啶抗菌譜較廣,對多數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具有抗菌活性。此外,磺胺嘧啶對衣原體、放線菌和瘧原蟲等微生物也有一定作用。在革蘭陽性菌中,鏈球菌對磺胺嘧啶高度敏感;葡萄球菌對磺胺嘧啶中度敏感;炭疽桿菌、破傷風桿菌及部分李斯特菌對磺胺嘧啶較敏感。在革蘭陰性菌中,腦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桿菌、鼠疫桿菌對磺胺嘧啶高度敏感;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布氏桿菌、霍亂弧菌、奇異變形桿菌等對磺胺嘧啶中度敏感。
動力學
磺磺胺嘧磺胺嘧啶口服後易吸收(可吸收給藥量的70%以上),但吸收較緩慢。單次口服2g後,3~6h達血藥濃度峰值,游離血藥濃度峰值約為30~60μg/ml。藥物吸收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及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房水、唾液、汗液、尿液、膽汁中。磺胺嘧啶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也能進入乳汁和通過胎盤屏障。腦膜無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50%,腦膜有炎症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50%~80%。磺胺嘧啶血漿蛋白結合率低,約為38%~48%。腎功能正常者消除半衰期約為10h,腎衰竭者可達34h。藥物主要在肝臟經過乙醯化代謝而失效,其次是與肝臟中的葡萄糖醛酸結合而失效。磺胺嘧啶主要經腎小球濾過排泄,給藥後48~72h內以原形藥物經尿中排出給藥量的60%~85%。此外,另有少量藥物經糞便、乳汁、膽汁中排出。血液透析可部分清除藥物,但腹膜透析不能清除磺胺嘧啶。
適應症
1.磺胺嘧啶為預防、治療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球菌性腦膜炎(流行性腦膜炎)的首選用藥。
2.磺胺嘧啶也適用於治療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統感染、腸道感染和局部軟組織感染。
3.磺胺嘧啶還可用於諾卡菌病的治療,或與乙胺嘧啶合用弓形蟲病的治療。
禁忌證
1.對磺胺嘧啶或其他磺胺類藥過敏者。
2.新生兒及2個月以下嬰兒。
3.孕婦。
4.哺乳期婦女。
用法用量
1.(1)口服給藥:①一般感染:首次劑量為2g,以後每天2g,分2次服用;②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每天2g,分2次服用,療程2天。③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首次量為2g,維持量每次1g,每天4次。(2)靜脈給藥:①一般感染:每次1~1.5g,每天3~4.5g;②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首次劑量為50mg/kg,維持量為每天100mg/kg,分3~4次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
2.兒童口服給藥:(1)用於治療2個月以上嬰兒及兒童的一般感染:首次劑量為50~60mg/kg(總量不超過2g),以後每天50~60mg/kg,分2次服用;(2)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每天0.5g,療程2~3天。
不良反應
1.較為多見:磺胺嘧啶易引起結晶尿、血尿,嚴重者可引起少尿、尿痛甚至尿毒症。
2.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藥疹、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鬆解萎縮性皮炎等;也可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病樣反應。
3.血液系統反應: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6-磷酸脫氫酶患者用藥後易發生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在新生兒和小兒中尤為多見;此外,用藥後也可見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再生障礙性貧血。
4.膽紅素腦病:由於磺胺嘧啶與膽紅素競爭蛋白結合部位,可致游離膽紅素濃度增高,游離膽紅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可導致膽紅素腦病。因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對膽紅素處理差,尤易發生。
5.肝臟損害:偶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等。
6.胃腸道反應: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注意事項
1.(1)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6-磷酸脫氫酶者;(2)肝、腎功能損害者;(3)血卟啉症患者。
2.交叉過敏:(1)對一種磺胺類藥過敏者對其他磺胺類藥也可能過敏;(2)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酶抑制劑過敏者,對磺胺類藥也可能過敏。
3.藥物對兒童的影響:由於磺胺嘧啶可與膽紅素競爭在血漿蛋白上的結合部位,而早產兒、新生兒的乙醯轉移酶系統未發育完善,游離血藥濃度增高,可能增加早產兒、新生兒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危險性。
4.藥物對老人的影響:老年患者使用磺胺嘧啶後發生嚴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的機會增加。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套用,確有指征時需權衡利弊。
5.藥物對哺乳的影響:磺胺嘧啶可經乳汁分泌,藥物可能導致葡萄糖-6-磷酸脫氫-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發生溶血性貧血。
6.長療程用藥者應做全血象檢查;長療程或高劑量治療時應做定期尿液檢查;用藥中應進行常規肝、腎功能檢查。
相互作用
1.合用尿鹼化藥可增加本品在鹼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2.不能與對氨基苯甲酸同用,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細菌攝取,兩者相互拮抗。也不宜與含對氨苯甲醯基的局麻藥如普魯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與口服抗凝藥、口服降血糖藥、甲氨蝶呤、苯妥英鈉和硫噴妥鈉同用時,上述藥物需調整劑量,因本品可取代這些藥物的蛋白結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謝,以致藥物作用時間延長或毒性發生。
4.與骨髓抑制藥同用時可能增強此類藥物潛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兩類藥物同用時,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
5.與避孕藥(口服含雌激素者)長時間合用可導致避孕的可靠性減小,並增加經期外出血的機會。
6.與溶栓藥合用時可能增大其潛在的毒性作用。
7.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生率的增高。對此類患者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及以往有肝病史者應進行嚴密的監測。
8.與光敏感藥物合用時可能發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9.接受本品治療者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10.不宜與烏洛托品合時用,因烏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產生甲醛,後者可與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澱物,使發生結晶尿的危險性增加。
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漿蛋白結合部位,兩者合用時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
12.因本品有可能幹擾青黴素類藥物的殺菌作用,最好避免與此類藥物同時套用。
13.磺吡酮與本品合用時可減少本品自腎小管的分泌,導致血藥濃度升高而持久或產生毒性,因此在套用磺吡酮期間或套用其治療後可能需要調整本品的劑量。
14.磺胺嘧啶與甲氧苄苄啶合用可產生協同作用。
15.與口服降糖藥同用可增加降血糖作用。
16.與苯妥英或磷苯妥英同用可減少苯妥英在肝臟的代謝,加重苯妥英的不良反應。
17.與卟吩姆鈉等光敏感藥物同用可加重光敏反應。
18.與酸性藥物如維生素C等藥物同用時易導致結晶尿、血尿。
19.與環孢素同用可降低環孢素的作用。
20.對氨基苯甲酸可代替磺胺嘧啶被細菌攝取,兩藥同用可發生拮抗作用。
藥物過量
磺胺血濃度不應
專家點評
磺胺嘧啶抗菌譜較廣,抗菌作用與SMZ相似。磺胺嘧啶血漿蛋白結合率低(約45%),腦脊液屏障透過率最高的藥物易進入腦脊液中,對預防和治療流行性腦膜炎有突出療效,臨床常作為治療流行性腦膜炎的首選藥物。
生產企業
山東健康藥業有限公司、江西萍鄉製藥廠、安徽豐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誼藥業有限公司、三九萬榮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福州海王福藥製藥有限公司、廣西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界海天(信陽)豫南製藥有限公司、東北製藥總廠、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湖北中天愛百顆藥業有限公司、西安第四製藥廠、安徽省合肥第二製藥廠、合肥製藥廠、江蘇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蘭州敦煌製藥廠、昆明保健製藥廠、西安長城製藥廠、陝西省鹹陽市第二製藥廠、重慶科瑞製藥有限公司、西南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六枝大華集團製藥有限公司、貴州凱里製藥有限責任公司。
燒傷治療
在燒傷的臨床治療中遇到的絕大部分患者為Ⅰ度~深Ⅱ度患者,經早期的抗休克、抗感染、支持治療後病情處於相對穩定階段,此時燒傷創面的處理方法對病情的演變至關重要。濕潤燒傷膏以其良好的止痛效果,無損傷,快速液化排除壞死組織,促進肉芽上皮增生等優點,在臨床上已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同時亦出現了以創面感染為主的種種問題。主要表現在:①抗感染能力較差,套用於深度創面,不可避免地引起感染,延長創面癒合時間。②其說明書中過於強調了對燒傷的療效,處理方法過於簡單,這對醫生和患者易造成誤導,不論創面的深淺或感染與否都套用一種藥膏,一種方法,不但影響創面的癒合效果,而且可使某些深度燒傷創面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導致嚴重後果。③燒傷感染不僅與創面情況有關,還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所在病區細菌流行病學特點等因素有關,如果燒傷治療僅滿足於一種藥,一種方法,而忽略了綜合治療,亦將導致不良後果。
利用濕潤燒傷膏良好的止痛效果,快速無創溶解清除壞死組織,促進組織癒合的特性,和磺胺嘧啶銀強大的抗菌特性相結合,製成以濕潤燒傷膏為基質的磺胺嘧啶銀膏,套用於淺~深Ⅱ度創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燒傷外用藥種類很多,評價其療效亦有一定困難,因為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燒傷面積、深度,營養、治療方式等。為了對以濕潤燒傷膏為基質的磺胺嘧啶銀膏評價合理、準確,我們選擇同期套用濕潤燒傷膏的100例患者作對照研究,本研究顯示該藥膏可促進淺Ⅱ度、深Ⅱ度創面癒合,效果較單用濕潤燒傷膏好,尤其對已感染的創面,效果更佳,並可減少抗生素的用量,磺胺嘧啶銀對濕潤燒傷膏的止痛、溶痂及促進癒合效果均無影響,使用者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對重要臟器功能無影響。
藥疹案例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男19例,女16例;年齡2~91歲,平均39.13±21.45歲,死亡2例。住院時間2~49d,平均21.42±5.34d;創面最小5%TBSA,最大95%TBSA,20例重症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病人,全身90%以上的皮膚松解、起大皰。痊癒患者用藥後皮疹紅腫消退時間3~15d,平均8.3d,皮損糜爛面結痂時間6~14d,平均9.6d。所有病例均符合第9次疾病分類會議(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dapted,Ninth Modification)制定的分類標準。
研究對象與分組:70例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患者均為1987年3月至2006年1月住院和門診的病例,分實驗組、對照組兩組,其中35例為實驗組,按燒傷創面處理要求進行清創,將磺胺嘧啶銀塗於所有創面及皰皮或腐皮上;35例對照組,0.3%碘伏消毒後,低位剪破水皰,放出水皰液,遠紅外線照射。均經臨床、實驗室及病理診斷等所證實。
統計學處理:全部數據用SPSS8.0軟體包進行分析。結果採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樣本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用X2檢驗。
治療及轉歸
磺胺嘧啶銀創面外用:皮膚創面用0.1‰洗必泰徹底清洗,按要求進行清創,在水皰低位剪破水皰,放出水皰液,保留皰皮或腐皮。面頸、會陰等部位的創面可直接將磺胺嘧啶銀塗於所有創面及皰皮或腐皮上厚約1mm,每4小時1次,行暴露療法;或外蓋1層無菌紗布行半暴露治療;並用烤燈照射。每日定期檢查紗布下有無積液,如有需要及時更換紗布。四肢、軀幹創面塗磺胺嘧啶銀2mm予以無菌敷料(滲出期厚一些,防止滲出過多)包紮。滲出期每天換藥1次,4d後,簡單清理創面上腐皮、皰皮、薄軟膜,而後即刻塗以磺胺嘧啶銀,保護再生創面,直至創面癒合。如創面新鮮,全身或局部無感染徵象的,可4d左右換藥一次;如創面感染,每日需換藥1~2次。對於伴有手指或足趾糜爛的患者,將每個手指或足趾分開包紮,以防止粘連。按照燒傷治療方案,病房實行保護性隔離制度,嚴格限制陪護人員及探視人員。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試驗組痊癒26例(74.3%),顯效8例(22.9%),無效1例(2.8%),總有效率97.2%。對照組痊癒7例(20.0%),顯效15例(42.9%),無效13例(37.1%),總有效率62.9%。經統計學處理X2=9.33,P<0.05,兩組病例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磺胺嘧啶銀組與暴露療法組創面套用效果比較見表2:創面癒合時間、創面感染率、死亡率、中度瘢痕出現率、細菌培養陽性率、痂下細菌定量>105/g組織例數,磺胺嘧啶銀組與暴露療法組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顯著性差異。
療效判斷標準
痊癒為紅斑消退,水皰全部乾涸結痂,痂皮大部分脫落,皮損大部分癒合,創周無炎症反應;顯效為紅斑大部分消退,水皰部分結痂,皮損部分癒合,局部創周有炎症反應;無效為紅斑、水皰消退結痂不明顯,皮損少許癒合,創周炎症反應重。①創面癒合時間:指患者從出現水皰至痂皮完全脫落,創面癒合所需要的時間。單位:天(d)②創面感染率:創面出現膿性滲出物或創面滲液培養出致病菌為感染1例。創面感染率=感染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③死亡率=死亡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④中度瘢痕出現率:按瘢痕出現的程度分為輕、中、重三度。中度瘢痕出現率=中度瘢痕出現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⑤細菌培養陽性率:在同等污染程度和清創條件下按照隨機原則在同一病人中選擇深度相似的相應部位創面,分別套用1%磺胺嘧啶銀和(或)硼酸,而且在清創後5~7天內細菌培養陽性例數/實驗組或對照組例數,以%記。⑥痂下細菌定量>105/g組織例數:每克焦痂下細菌菌量>105的組織例數。
專家討論
國內治療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採用暴露療法或濕潤燒傷膏、2%~4%小蘇打液、無菌紫草油、0.1%利凡諾溶液、3%硼酸液、紅黴素軟膏、氯黴素粉、0.1%新潔爾滅溶液等外塗,但上述方法抗菌、成痂效果均不如磺胺嘧啶銀。以往對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糜爛面的治療多採用暴露皮損,保持創面乾燥,甚至暴露於紅外線燈罩下烘烤的/乾燥暴露療法,該療法由於創面缺乏有效保護,乾燥刺激常引起創面疼痛難忍,創面大量失液,不利於全身體液平衡調節。磺胺嘧啶銀,英文Sulfadiazinmu Argenteum(簡寫為SD-Ag)具有較強的抗感染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綠膿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塗於創面後結痂、脫落及癒合時間明顯縮短。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糜爛面類似於Ⅱ度燒傷創面,因此我們將磺胺嘧啶銀治療燒傷創面的成功經驗用於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取得了同樣好的效果。磺胺嘧啶銀本身無刺激性,對創面不產生附加損害,塗於創面隔絕了空氣,避免乾燥刺激引起疼痛,並有效防止水分大量蒸發,保留組織間液和內環境穩定,從而減少了補液量。
磺胺嘧啶銀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銀化合而成,磺胺嘧啶銀和組織接觸時不但不形成氯化銀沉澱,反而緩慢分解釋放出銀和磺胺嘧啶,在組織液中較長時期維持一個高濃度水平,就象在創面上建立一個藥物儲備庫一樣,可抑制繼續不斷生長的細菌,因此為一較為理想的外用藥。磺胺嘧啶銀穿透焦痂釋放出銀離子和磺胺嘧啶,在創面上形成一層淡灰色的薄痂,能穿過痂皮、真皮到達深部有生機的脂肪組織並積聚在創面表面及其深部均產生抗感染作用,並有收斂作用,促進創面乾燥、結痂。釋放的銀離子大部分與細菌的DNA結合,磺胺嘧啶與對氨苯甲酸的化學結構相似,影響細菌核酸的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銀由於作用廣譜而在抗微生物藥物中獨樹一幟。據1978年美國科學文摘報導,銀能殺滅650種不同的病原。Montes LF等發現磺胺嘧啶銀在體外能抑制人類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活性,因而用1%的磺胺嘧啶銀銀霜局部套用治療42例帶狀皰疹取得顯著療效。磺胺嘧啶銀在體外抑制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活性的作用與銀離子有關。磺胺嘧啶銀不可用於對磺胺藥物過敏者,肝腎功能有損害者慎用。新生兒亦不宜套用該品,以防新生兒核黃疸的發生。磺胺類藥物易產生耐藥,治療過程中需套用其他廣譜抗生素,以有效地控制感染。
皮膚是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重症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患者皮損面積大,表皮大片剝落,屏障功能嚴重破壞,容易出現感染等併發症,嚴重者死亡,因此加強創面處理,再積極的配合全身治療,可大大縮短病程,減輕病人的痛苦。包紮利於靜脈穿刺時止血帶直接扎在皮損上引起疼痛和皮膚撕脫。對於本病治療的成功與否,創面的恰當處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在處理本型藥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創面的正確處理,是預防和控制感染、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縮短療程、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
局部用磺胺嘧啶銀具有使用方便、見效快、使病程明顯縮短等優點,磺胺嘧啶銀,不僅殺菌,且對皮膚無刺激性,又促進滲液儘快乾涸結痂脫落。磺胺嘧啶銀外用操作簡單易行,臨床效果良好,為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創面治療提供了新途徑。我們用治療淺二度燒傷的方法治療大皰性表皮鬆解型藥疹,磺胺嘧啶銀外塗皮損處,病程明顯縮短,感染率、死亡率明顯降低,瘢痕輕,療效好,見效快,無明顯副作用,與傳統療法比較,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有顯著性差異,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