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虡

磬虡是一個漢語詞語,特指懸磬的“簨簴”,即編磬架。

釋義,出處,

釋義

特指懸磬的“簨簴”,即編磬架。編鐘和編磬的懸掛架都稱“簨簴”,橫的稱“簨”,豎的稱“虡”,通常設定於宮廷,故飾以龍,編磬架常飾以鳥。

出處

《禮記·明堂位》:“夏後氏之龍簨虡,殷之崇牙。”鄭玄註:“簨虡,所以懸锺、磬也。橫曰簨,飾之以鱗屬;植曰虡,飾之以臝,羽屬。”
《周禮·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數目,顅脰,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恆無力而輕,其聲清陽而遠聞。無力而輕,則於任輕宜其聲清陽而遠聞。於磬宜。若是者以為磬虡,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小首而長,摶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為筍。”賈公彥疏:“《釋》曰:上論鐘磬之虡,用鳥獸不同。二者之筍,同用龍蛇鱗物為之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