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褶皺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間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積,以大量的砂,礫岩(紅色的)為主,這就是所謂的“磨拉石”沉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磨拉石沉積
- 組成:大量的砂,礫岩
- 地區:山前凹陷和山間盆地
- 背景:褶皺山系的逐步形成
隨著褶皺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間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積,以大量的砂,礫岩(紅色的)為主,這就是所謂的“磨拉石”沉積。
隨著褶皺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間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積,以大量的砂,礫岩(紅色的)為主,這就是所謂的“磨拉石”沉積。隨著褶皺山系的逐步...
磨拉石(molasse)是指同造山作用形成的分選性極差的碎屑沉積層。磨拉石不是沉積學的專門術語,而是構造學科使用的術語。磨拉石是作為構造岩相術語,表示造山帶的...
5.3 北祁連山志留系碎屑岩沉積環境及源區 5.4 小結 6 泥盆紀前陸盆地磨拉石沉積及盆山相互作用 6.1 北祁連泥盆系分布特徵 6.2 北祁連泥盆系碎屑組成 6....
水下的前淵產生於淺湖泊、海洋的沉積系統,可以是三角洲、淺海陸棚或濁積扇。周緣前陸盆地的前淵沉積帶包含早期深海復理石沉積,晚期陸相、淺海相的磨拉石沉積...
沉積物主要來源於周圍碰撞造山帶,以發育濁流形成的復理石沉積和與碰撞造山帶有關的海相磨拉石沉積為特點。殘留盆地可以向周緣前陸盆地過渡。如孟加拉灣是現代的...
下第三系普遍為近岸至海相沉積,厚150—600米。上第三系陸相磨拉石沉積厚500—6000米(盆地中部),在西北部出現200多米鹽岩層。盆地內有北東向深大斷裂區分為...
遺蹟相是德國著名地質學家賽拉赫(A.Seilacher)教授在研究了西歐一帶由復理石到磨拉石沉積盆地中出現的不同遺蹟化石組合之後,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其含義是,...
祁連山型(Qilianshan type)是中國穩定型陸相濱海相泥盆系類型,分布於寧夏中寧石峽溝地區。以紅色粗碎屑岩為主,具類磨拉石沉積,局部夾火山岩,為大陸環境堆積。
加里東運動後全區隆起,泥盆紀的磨拉石沉積廣布于山前凹陷中。華北與祁連、柴達木拼合,形成統一的華北陸塊。中新生代後期,祁連再次受到擠壓,山體再次隆升,並...
上元古界出露零星,多為淺變質碎屑岩,具磨拉石沉積特徵,如鄂西的馬槽園組、滇東的柳壩塘組,時代大體相當於青白口群。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紀地層分布廣泛,構成揚子...
代表滯流海灣還原環境,屬海退相或岡底斯南緣弧前盆地的濱海磨拉石沉積。未見頂;與下伏白堊系曲貝亞組連續沉積。出露厚度大於777米。同物異名 加拉孜組、達機...
為陸相磨拉石沉積。與下伏秋烏組平行不整合接觸,未見頂。出露厚156-642米。同物異名 恰布林組、羅布莎群、岡底斯群、野馬溝組。
祁連山發育巨厚陸相磨拉石沉積;華南地層大區西部小型台地碳酸鹽岩、變質碎屑岩—火山岩、復理石砂板岩相間分布;其餘地區泥盆系以碎屑岩為主,東崑崙、柴達木南、...
大規模逆掩斷層和推覆構造,發生大規模岩漿作用(特別是花崗岩類侵入)、重要區域動—熱變質作用、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山體大幅度隆升,形成磨拉石沉積。
、大南澳變質帶、玉山優地槽褶皺帶、西部冒地槽褶皺帶、台澎坳陷等五個單元。上新世—更新世地槽褶皺,於西部山前台澎坳陷東部形成磨拉石沉積。
第七章 青藏高原新生代典型磨拉石沉積及重點盆地對比研究 第三篇 穿越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西南部寬頻地震探測 引言 第八章 歐區大陸及其碰撞造山帶的寬頻地震探測...
為一套紅色粗-細-粗的磨拉石沉積。灰紫色礫岩,砂礫岩,含礫砂岩和紫紅與褐紅色細-粗粒岩屑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夾少量紫紅,磚紅色泥質岩。含植物及雙...
孫海田等,2003),經過區域擴張和構造轉換階段後,在二疊紀末—三疊紀古特提斯關閉,結果是在麻扎北部形成了三疊系塞力亞克達坂群山間磨拉石沉積(計文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