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石社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磅石社區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8公里處,與著名的嶗山風景區北九水隔山相望。該村現有村民110戶,321人,有王、孫、李、黃、高等姓氏;有耕地260畝,山巒248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磅石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面積:260畝
  • 人口:321人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口,氣候,經濟發展,

歷史沿革

清朝嘉慶年間,王氏祖王希夏從即墨青峰村來到臥龍村上邊的山澗看山,並在這裡安家落戶。因這裡山路圈轉,對外稱之曰“卷圈”。就在王希夏定居卷圈不久,王正和來到與卷圈相鄰的另一山澗中壘屋定居,由於這裡有一塊4米多高的巨石探出在山路上空,石上有一深窩,好像人頭碰撞而成的,便被人們稱為 “碰頭石”。後來黃景揚從即墨東董村先遷居藍家莊,後又邀高姓一起遷到這裡安村,因村後山腰中有一巨石形似棒槌,遂名 “棒石”。清朝同治年間即墨知縣林溥續修《即墨縣誌》時,也確認了 “棒石”之名,後易名為 “磅石”。磅石村的李姓來自沙子口南嶗村,其遷來時間大約在清朝光緒年間。據說李姓的一支當時要到王哥莊港東乘船去東北路經此地,因被這裡風光吸引而不願離去。
當初來到這裡的人們,除李姓外都是給朝陽庵和即墨周、楊、藍三姓鄉宦看山場的。為了生存,他們開山墾田,但因這裡的山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漫山遍野生長著楸、柞、楊、柘、樗、梧桐等高大的喬木和茂密的灌木山草,還有大片的竹林,因而土地很少,村民的生活相當艱難。那時的土地不足以養生,只好把草藥、山貨和柴草用扁擔挑到王哥莊集市去換糧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現在該村的後人們每當談起這些事時,無不唏噓嗟嘆,說當年先祖 “一根扁擔”求生存,是何等的不容易。

地理位置

磅石社區位於嶗山區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北6公里處,與著名的嶗山風景區北九水隔山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36度18分48秒,東經120度36分12秒。東與王哥莊相鄰,東南與河東社區隔山而鄰,西南與我樂社區隔河相望,西與臥龍社區相接,北與王哥莊街道相依。橫向約3公里,縱向約2.5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2008年磅石社區有耕地165畝,山嵐2318.4畝。

人口

總人口105戶,370人(含集體戶),人口密度為49人/平方公里。磅石是由碰頭石、卷圈、何家宅科、李家、前磅石、後磅石等自然村落組成的片村。據《黃氏祖譜》記載,清嘉慶年間黃氏十三世孫,誠公從即墨城東董村遷居埠落村後由黃氏十四世孫,翕清遷入此地給人看庵,後在此定居,隨後高、王、孫、李相繼遷入,磅石形成村莊,因山後一石酷似早年女人洗衣所用的棒槌加之以方位區別而得名“棒石”,後經演義為磅石。

氣候

磅石地處嶗山腹地,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雨均勻,霧天稀少,陽光充足,無大的自然災害,當地有“千難萬難不離嶗山,大產不產,大減不減”一說。溫暖濕潤的氣候,為各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先天的優越條件,蒼松、翠竹林立,柳樹、刺槐挺拔,山林植被濃郁,形成天然綠肺,空氣清新怡人。

經濟發展

為了改變生存環境,該村把房前屋後遍植櫻桃樹、杏樹、蘋果樹和桃樹等林果,數年前已進入盛果期。每年的櫻桃節期間, 前來光顧的客人絡繹不絕。因這裡海拔較高,溫度較低,櫻桃成熟的晚,便成為櫻桃節的“壓軸戲”,櫻桃價格也相對較高。水果生產成為磅石村的重要經濟來源,占村民家庭總收入的70%以上。磅石村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空氣、水、植被遠離污染,仍屬上乘。北宅街道溝崖村一酒廠生產的嶗山醇古釀酒香醇可口,其釀酒用的水就是取自磅石村。村東北的主峰 “大台崮”,海拔758.7米,山頂有一狀如戲台的大型石崮,登之遠眺,西南面的青島市區、西面的城陽區、東北面的靈山海域以及東面的仰口灣,盡在 “一覽無餘”中,是發展旅遊業或開發度假區的理想境地。現在該村又設農家宴、建觀光亭、引進果樹新品種,開發翠竹谷生態旅遊觀光園,以吸引遊人,增加收入。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510萬元,人均收入4349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