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湯(《外台秘要》卷十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磁石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主治心勞熱。心主竅,竅主耳,耳枯焦而鳴,不能聽遠。

基本介紹

  • 名稱:磁石湯
  • 出處:《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刪繁方》
  • 組成:磁石、茯苓、大青、人參、白朮、菖蒲、芍藥、竹葉
  • 主治:心勞熱。心主竅,竅主耳,耳枯焦而鳴,不能聽遠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使用注意,附註,附方,

組成

磁石(碎,綿裹)五兩,茯苓、大青、人參、白朮、菖蒲、芍藥各三兩,竹葉(切)一升,赤石脂(綿裹)二兩。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為三服。

主治

心勞熱。心主竅,竅主耳,耳枯焦而鳴,不能聽遠。

使用注意

忌羊肉、暢、醉物、桃李、雀肉等。

附註

《聖濟總錄》無竹葉。

附方

名稱:磁石湯
組成:磁石(燒赤,醋淬七遍)三兩,防風(去叉)三兩,五味子二兩,甘草(炙,銼)一兩,玄參二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牡丹(去心)二兩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用五錢匕,以水二盞,入黑豆三十五粒,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服
主治:中風偏枯,骨瘦無力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名稱:磁石湯
組成:磁石(搗如麻粒大,先以水淘去赤汁,候乾,分為五貼,每貼用綿裹入藥內煎)一兩半,黃芪(銼)、地骨皮(銼)、生乾地黃(焙)、五味子、桂(去粗皮)、枳殼(去瓢,麩炒)、檳榔(銼)各半兩
用法:上八味,七味粗搗篩,分為五貼,每貼先用水三盞,與磁石一貼,同煎至一盞半,去滓,分二服
主治:消渴。腎臟虛損,腰腳無力,口舌乾燥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名稱:磁石湯
組成:磁石(別搗如米粒,分為二十貼,每煎時取一貼,綿裹)六兩,黃芪(細銼),杜仲(去粗皮,炙)、人參、五味子各一兩半,熟乾地黃(焙)二兩
用法:上除磁石外,粗搗篩,分為二十貼。每貼先用水三盞,羊腎一隻(切作四片,去筋膜),與磁石一貼同煎至二盞,去磁石、羊腎,下藥末,更同煎至一盞半,去滓,溫分二服
主治:消腎。小便白濁如凝脂,形體贏瘦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名稱:磁石湯
組成:磁石(杵搗,生絹袋盛,用水五升,煎取二升半,去磁石,方下諸藥煎之)五兩,黃芪、人參、沉香、川芎、桂(去粗皮)、菖蒲、當歸(焙)、補骨脂(炒)、熟乾地黃(焙)、肉蓯蓉(酒浸,去皺皮,炙)、附子(炮裂,去皮臍)、羌活(去蘆頭)、五味子、乾薑(炮)、覆盆子各一兩
用法:上藥除磁石外,銼如麻豆大,拌令勻。每劑一兩半,用大羊腎一對,去脂膜,細切,用磁石水三盞,煮羊腎令熟,次下藥,煎取一盞半,去滓,分作二服
主治:脾腎風虛,下元久冷,眼生黑花,或時昏暗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〇九
功用:補諸不足
名稱:磁石湯
組成:磁石四兩
用法:煎湯,先以磨刀水拭潤其腸,再服磁石湯即上
主治:盤腸生
出處:《玉案》卷五
名稱:磁石湯
組成:芍藥二錢,白朮三錢,北柴胡五錢,地黃二錢,地骨皮三錢,甘草三錢
用法:上銼。水煎,空心服
主治:婦人經行時,手足受水觸血風所致,手足心時時有煩熱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仙傳濟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