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陶器燒制技藝(蘇垵“黑茶古”),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磁灶鎮傳統技藝,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蘇垵“黑茶古”作坊主要分布於蘇垵村將軍山左側山下,坐落在“蘇垵八境”中。蘇垵村是晉江市革命基點村,在早期蘇垵百姓的生活中,“黑茶古”無處不在。磁灶蘇垵的“黑茶古”,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崇禎年間,創始人為生於明崇禎年間的村民陳所詠、陳所貴、陳逢陸。之後工藝不斷完善,清康熙年間開始生產黑茶古、黑急燒壺、黑燉鍋,體薄,吸熱快。蘇垵“黑茶古”成品為黑灰色,其重要工藝在於熏。
2016年,磁灶陶器燒制技藝(蘇垵“黑茶古”)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Ⅷ-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磁灶陶器燒制技藝(蘇垵“黑茶古”)
- 批准時間:2016年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護單位:晉江市磁灶鎮蘇垵村民委員會
- 項目編號:Ⅷ-20
- 申報地區:泉州市晉江市磁灶鎮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晉江,與台灣僅一水之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1700多年前,晉江磁灶出產的陶器就是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磁灶蘇垵的“黑茶古”,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崇禎年間,創始人為陳氏廿一世的陳所詠、陳所貴、陳逢陸,該手藝已傳至陳氏三十一世“樹”字輩子孫。該技藝製作出的“黑茶古”比一般陶器要薄出許多,至今仍有“蘇垵茶古見火顫”的稱譽,用來形容“黑茶古”燒水速度快,與其相關的陶器曾在閩南地區及東南亞十分暢銷。
工藝特徵
磁灶陶器燒制技藝(蘇垵“黑茶古”)傳承人陳樹芳還保留著用傳統工藝製作“黑茶古”的工序和設備。“黑茶古”之所以是黑灰色,是因為製作陶坯的原材料是黑色的黏土(村里人稱它為“海土”)。它的黏性高,適用於手工製作,能製作出很薄的壺坯。
蘇垵黑茶古的製作技藝與磁灶傳統手工陶品製作基本雷同,區別在於顏色,普通陶器成品為紅褐色,蘇垵黑茶古成品為黑灰色,其重要工藝在於熏。黑茶古燒制窯爐俗稱“雞籠窯”,因形似一頂雞籠蓋在窯爐上方而得名。該窯爐為上下層結構,下層用於燒火,上層用於放置陶坯,整個窯爐一次可燒制茶古500個左右(急燒壺則可燒制1000個左右)。燒制結束,因雞籠窯頂部及四面被封住,用松樹尾作為燃料,飽含著松脂元素的濃煙在窯內積聚,陶品悶在窯中一段時間之後,其表面自然呈現出黝黑、鋥亮的顏色。
工藝流程
磁灶陶器燒制技藝(蘇垵“黑茶古”)一般需經過採集“海土”、拉坯、上釉、晾曬、裝窯、燒制等工序。
採集“海土”是製作“黑茶古”的第一步。“海土”可從河邊挖來,也可從田裡採集,由於泥土黏且重,這項力氣活必須三四個人才能完成。“以前都是用人工自己挖,現在用半機械化採集。”陳樹芳說,僅挖“海土”這一準備工作,就得費很大的力氣,但這只是制陶的前奏。
陳樹芳的拉坯工作室在一間矮小的房子,製作陶坯的工具也簡單。嚴格來說,製作陶坯的工具有磁車、線割、瓷片、大刺、共刺;另有晟磁用的內粒、把扳手等。很早之前就有電動的拉坯車,還有電窯爐。除採集“海土”外,其他工序陳樹芳都堅持古拙的傳統,堅持自己動手,用手工獨立完成這項工藝。
裝窯是個大工程,疊在一起的陶器要層層疊疊地碼放好,還需要保證它們不被壓壞、不會黏在一起……燒制時,也得一連四五個小時守著上千攝氏度的窯爐,一邊用柴火控制溫度,一邊盯著時間。溫度的高低,決定了最後陶器的成品率。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蘇垵“黑茶古”傳統手工制陶技藝展示了勞動人民的文化創造力和地方特色,具有多方價值:作為傳統日用品陶器的製作工藝,見證了曾經的世界貿易大港泉州港的發展,為研究中國“絲綢之路”文化傳播和價值提供了重要的現實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從製作生活必需陶器,到製作鑑賞性的陶品,已逐漸演變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具有藝術價值;陶藝已從陶品的成品需求慢慢轉化為體驗陶藝過程的享受需求,具有市場個性化和體驗需求的經濟價值、回歸自然和休閒娛樂需求的生活價值。
傳承狀況
“黑茶古”傳統手工制陶技藝自產生以來手藝不斷精進,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工藝做出的陶品利潤低、收益少,市場逐漸沒落,改革開放後,曾經技藝精湛的手工藝者奔赴各地創業,只余老一輩在堅守,年輕一輩又對手工制陶的艱辛望而卻步,技藝出眾者甚少,手工陶藝遭遇發展瓶頸,其原有的歷史面貌和寶貴內涵在不斷丟失,亟需保護。
傳承人物
陳樹芳,1954年5月出生,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磁灶陶器燒制技藝(蘇垵“黑茶古”)”。1962年跟隨父親及堂親陳錦番學習“黑茶古”陶藝,10年潛心學習,修成手藝,1969年至1975年在蘇垵陶瓷廠製作“黑茶古”及其他陶瓷,制陶手藝更為精進,但隨著傳統陶器市場的沒落,30歲時曾轉業務農。2012年,在上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陳樹芳重拾“黑茶古”陶藝,並開始教授其子旺洋“黑茶古”陶藝。
保護措施
為了把蘇垵“黑茶古”傳統手工制陶技藝保護起來,晉江市磁灶鎮蘇垵村民委員會積極籌集資金、修繕窯爐、保護制陶工具、鼓勵傳承人繼續製作;制定了陶文化挖掘提升計畫,2013年6月,晉江市磁灶“黑茶古”傳統手工制陶技藝被收錄晉江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後,建設“黑茶古”傳統陶藝展示體驗點;積極推進傳統陶藝進校園。
2014年,陳樹芳作為傳承人被聘為“黑茶古”傳統陶藝體驗點、陶藝興趣班的老師,講授制陶知識、教習製作陶器,弘揚、宣傳、傳承該項技藝。陳樹芳還積極帶著“黑茶古”陶藝走出去,策劃“黑茶古”陶藝展示體驗項目多次參加“三下鄉”活動,走進高校、到各文化展示點展示等等。
2014年11月6日,設立於晉江磁灶鎮蘇垵國小的“黑茶古”手工陶藝展示體驗點正式揭牌。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黑茶古”手工制陶技藝曾連續兩年被定為磁灶美麗鄉村———文化遺產體驗之旅參觀體驗項目,並亮相晉江市“三下鄉”活動現場、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