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鎮(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

碼頭鎮(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

碼頭鎮位於淮安市區西南郊10公里,始建於公元前221年,古稱“馬頭鎮”,後因黃、淮、運河交匯,成了水上碼頭,故稱“碼頭鎮”。

碼頭鎮位於江蘇淮安市淮陰區,東隔二河與清浦區相望,南與高堰鄉接壤,西與南陳集、南吳集緊鄰,北與楊莊相連。全鎮面積3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1萬畝,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54個村民小組;有7872戶,24953人,回民1500餘人。鎮人民政府設在府前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碼頭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
  • 政府駐地: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府前街
  • 電話區號:0517
  • 人口:24953
  • 火車站淮安站淮安東站淮安南站
  • 車牌代碼:蘇H
概況,沿革,歷史,行政區劃,

概況

淮陰區轄鎮。位於區境西南部,距城區12千米。東隔淮沭新河與清浦區相望,南鄰南陳集鎮接攘,西接南陳集鎮、吳城鎮,北連王營鎮。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24953人(2007年),其中回民1500餘人。轄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運河、張福河、廢黃河自西向東平行穿過。是歷史文化古鎮,古蹟有韓信故里、漂母墓、釣魚台、枚乘故里、碼頭官巷、惠濟祠等。

沿革

1957年為碼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1996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碼頭、二閘、泰山、桃園、鄭台、張莊鎮、玉壩、太平、新河、大溝、仲馬、惠民、陶閘、舊縣14個行政村和碼頭1個居委會。2003年轄碼頭居委會和碼頭、鄭台、玉壩、陶閘、新河、太山、仲弓、舊縣8個行政村。2007年,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54個村民小組。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804104:~001 121碼頭居委會 ~002 122安瀾居委會 ~201 220鄭台村 ~202 122張莊鎮村 ~203 122玉壩村 ~204 122陶閘村 ~205 220新河村 ~206 220太山村 ~207 220仲弓村 ~208 220舊縣村
【2007年村民小組、人口數據】碼頭村:6組704戶3299人。鄭台村:10組 912戶3574人。張莊鎮村:3組341戶1995人。玉壩村: 7組1063戶3215人。陶閘村: 7組 758戶3173人。新河村: 7組 636戶2883人。太山村: 5組 533戶3025人。仲弓村: 4組 364戶1363人。舊縣村: 5組 492戶2032人。

歷史

碼頭有2300年的歷史,從秦始皇置淮陰縣開始,就長期為縣治所在,這裡的淮陰故城遺址、秦甘羅城遺址、清河舊縣遺址都是古鎮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碼頭是歷史上的運、黃、淮等五河交匯處,曾是古代“南船北馬”交通運輸方式的分界地和漕運中心。洪澤湖大堤的起始點也在碼頭,尤其是境內古運河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惠濟、通濟、福興三閘遺址,為碼頭烙上了深深的運河文化印記。
碼頭最傑出的歷史人物首推古代大軍事家“興漢三傑”之一的韓信,碼頭也是漢賦大家枚乘父子,東吳名相步騭的故里。古代“三母”之一的漂母古墓也坐落在碼頭。在碼頭道、佛、伊斯蘭、基督教和諧共存,體現了古碼頭的包容力。“碼頭牛羊肉”是淮揚名菜,其製作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湯羊肉”相傳是韓信門下高廚所傳,有數千年歷史,其用料講究,配方獨特,製作精細,口味甚佳,是祖先留給後人的飲食文化遺產。

行政區劃

碼頭鎮在1957年為碼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轄碼頭居委會、安瀾居委會、鄭台村、張莊鎮村、玉壩村、陶閘村、新河村、太山村、仲弓村、舊縣村。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