碶下,位於穿山碶下,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碶下
- 羅馬字母拼寫:Qìxià
- 廢止年份:2005年
- 設立年份:1662年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鎮海縣誌》載“山東隴伸至黃峙港北麓呈大山灣,故名大灣”。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1662-1722)顧姓從穿山村河南領遷入,2005年因征地拆遷廢止。
碶下,位於穿山碶下,而得名的地名。
碶下,位於穿山碶下,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鎮海縣誌》載“山東隴伸至黃峙港北麓呈大山灣,故名大灣”。歷史沿革清康熙年間(1662-1722)顧姓從穿山村河南領遷入,2005年因征地拆遷廢止。...
老寧波說:阿拉寧波地方,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成溪,有溪必連河,有河必入海,入海必通碶。這番話,道出了寧波山、水、河、碶、海間的關係。 在寧波海邊延綿的海堤上,常常可見到一些被稱為碶的獨特建築。它的一邊是河,一邊是海,碶就...
碶是古代寧波沿海民眾為拒鹹泄洪,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所發明的水利設施,大凡沿海有河流耕田,以及部分內陸江河交匯的地方,多築有碶。 碶早在唐代,鄞縣已修築了它山堰、仲夏堰、行春碶、烏金碶、積瀆碶等;自唐代以來,象山縣南修築...
因明成化十八年,邑令凌傅修築岳頭塘,開三河,築三碶,其中為“高平碶”。1955年改為新閘,命名為“和平碶”。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凌公築岳頭塘記》雲,明成化十八年,邑令凌傅修築岳頭塘,開瑞龍、千丈、馬崗三河,築高平、慶豐、...
三江一線碶地名含義 編輯 播報 該一線碶1976年在建三江新塘時同時建造,因其建三江口,又接海水,故稱三江一線碶。三江一線碶歷史沿革 編輯 播報 1976年在建三江新塘時同時建造。2009年因造新碶而廢棄。 [1] ...
布陣嶺位於北侖小港東南5公里不到處,西北起江家山,東抵大碶。明嘉靖《定海縣誌》記載,宋高宗時,有大將張俊抵禦金兵,於此布陣。故稱為布陣嶺。這海拔不到百米的山嶺,過去是北侖的大碶、柴橋和郭巨地區百姓去江南、鎮海的重要官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