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龍

碧玉龍

玉龍又稱豬嘴玉龍,高26厘米,距今6660年—5000年,在玉龍上,刻有豬的頭,馬的鬃和蛇的身。捲曲呈“C”字型,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

蜷曲中隱含著升騰,安逸中透露著威猛,令人望而敬畏。背部有對穿單孔,以繩系孔懸持,頭尾處於水平狀態,設計獨具匠心,屬新石器時代遺物,是目前國內時代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形玉器,它的出土標誌著早在5000多年前西遼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對龍的圖騰崇拜,表現了紅山文化深邃悠遠的歷史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碧玉龍
  • :26厘米
  • 又稱:“豬嘴玉龍”
  • 距今:6660年—5000年
引言,中華第一龍,歷史疑團,傳奇故事,名揚華夏,

引言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每一個炎黃子孫都驕傲地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源遠流長的龍文化,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我國的各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
然而,這種神聖而厚重的龍文化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龍的原始形態又是什麼樣?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謎。龍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是吉祥、智慧的象徵,也是人與天、神溝通的媒介,被賦予了主宰風雨、載人升天等神奇功能。在中國古代,龍還被引入到古天象學、命理學以及帝王政治等領域,被賦予了濃厚的神秘色彩。

中華第一龍

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曾先後在翁牛特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中國北方發達的古代文明。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紛呈的文化異彩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共鑄了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輝煌。1971年考古專家在翁牛特旗發現了碧玉龍,史學界和考古界為之震驚。考古專家稱之為“中華第一龍”。

歷史疑團

碧玉龍許多疑團,照目前的理論看,5000多年前的先民們還沒有掌握先進的生產工具,可是如此精美的碧玉龍又是如何雕琢出來的呢?完全用石碰石的方法手工雕琢出這條碧玉龍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碧玉龍上面所鑽出的小孔,尺寸拿捏得特別精準,如果把細繩穿入小孔中,再吊起來觀察,被吊起來的碧玉龍停止擺動後,一點兒也不傾斜。其平衡度之精確令人吃驚,有一段時間,赤峰地區假玉龍泛濫,可是制假者在假玉龍上打孔時總是無法拿準平衡。只要拿細繩一吊,假玉龍便會原形畢露。那么,5000多年前的先民們雕琢碧玉龍又是用了什麼技術呢?對此,考古界依然在爭論。人們推測,這塊碧玉龍極有可能是當時的一個大部落所崇拜的一種圖騰,或者也是當時一個大部落在出征、祭祖、祭天時所專用的一種特殊神器。

傳奇故事

在地下沉睡了5000多年的“中華第一龍”能夠重見天日,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1971年,金秋八月,一個日麗風清的日子。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嘎查村,18歲的張鳳祥同本村的夥伴吃過午飯後,到村東2華里的小泉山南坡果林地修水平梯田。下午5點多,張鳳祥在一棵文冠果樹旁挖土,挖到2尺深的時候,鐵銑頭碰到了一塊青石板。揭開石板,露出一個用石塊壘砌的石槽,深2尺。當他小心翼翼地把砌壘的石塊一一揀出後,發現一個圓形環狀、灰白色的物件平放在石槽底。張鳳祥立即把夥伴叫過來,共同把這個物件翻來覆去地擺弄,誰也弄不清這是個啥傢伙。當時,這個物件渾身長滿又厚又硬的“土銹”。看來看去,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個馬蹄鐵,就隨手扔到附近的一棵小樹旁。天黑收工時,張鳳祥回到小樹旁把這個馬蹄鐵帶回了家,家人也覺得這不是個什麼頂用的玩藝,就栓上了麻繩,給小孩當了玩物。就這樣,張家的孩子整天拖拉著這個後來不同凡響的“馬蹄鐵”滿街跑,日子一長,上面的土銹逐漸脫落,漸漸地露出了潤滑的光澤。一天,張家鄰居一位經過些世面的老太太發現了這個物件,認出了這是一塊玉,不是馬掌,就提醒張家這是個好東西,不能再讓小孩玩了。打這以後,張家就把這個物件用紅布包起來,放到一個隱秘處保存起來。當時正處在“文革”期間,這樣的東西放在家裡,張鳳祥全家總感到怕惹來禍患,就想把這東西交給集體。這年冬天,旗委宣傳部和文化部門知道了這事,就派了一位文化館館員,付給了200元人民幣作為獎金,把這物件收到了文化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名揚華夏

“龍非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中華第一龍”後來的命運,恰恰印證了這句詩。
1985年,我國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對這塊兒東西進行鑑定後認為,這是一塊兒紅山文化時期的碧玉龍,隨後又在《人民畫報》上發表文章,充分肯定了紅山文化及紅山碧玉龍的重要歷史地位。此後,紅山碧玉龍幾乎是一日之間乘風而起,名揚華夏,龍的傳人為之歡呼雀躍。
中國是禮儀之邦,也是尚玉之邦。紅山碧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