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塘鄉

碧塘鄉

碧塘鄉,湖南永興縣舊鄉鎮,原碧塘鄉位於永興縣境南面,距縣城4公里。東界資興市蓼江鎮,南接蘇仙區太平鄉,西鄰湘陰渡鎮,北連城關鎮和城郊鄉

2012年4月與原城關鎮、城郊鄉合併成立便江鎮。新設立的便江鎮為永興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此詞條為歷史上的碧塘鄉,關於現在的碧塘鄉,見詞條“便江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碧塘鄉
  • 行政區類別:鄉(已併入便江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永興縣
  • 下轄地區:周家、碧塘等13行政村
  • 政府駐地:周家村三口鋪
  • 電話區號:0735
  •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興縣境南面
  • 面積:110平方千米
  • 人口:24763人(2011年)
  • 方言:贛語耒陽資興片
  • 著名景點便江侍郎坦、象鼻山、千年古樟
  • 車牌代碼:湘L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旅遊資源,社會經濟,著名人物,曾紹芳,曹日暉,鄧止怡,

鄉鎮概況

原碧塘鄉位於永興縣城南部,東鄰資興市,南靠資興市蓼江鎮,西與湘陰渡鎮毗鄰,北接城關、城郊,距縣城4千米。2011年全鄉土地面積110平方千米。轄周家、茶園、塘下、同心、碧塘、同意、牌樓、烏泥、塘門、鐵爐、錦里、湘洲、注江等13個行政村,17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375人。鄉人民政府駐地在周家村三口鋪。
鄉鎮企業有冶煉廠、鍍鋅廠、複合肥廠、採石場和煤礦。農業主產水稻、茶油。名勝古蹟有侍郎坦
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碧塘鄉
碧塘鄉人民政府內設政府辦、農業辦、企業辦、民政辦、城建辦、綜治辦、計生站、統計站、水管站、文化站、合管站等機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烏市鄉,1958年屬衛星公社,1961年更名碧塘公社,1984年改鄉。
2012年4月,永興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湘民行發〔2012〕12號),將城關鎮、城郊鄉、碧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便江鎮,為永興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旅遊資源

碧塘,是永興縣城的南大門,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一江丹霞的百里便江,流經該鄉50里。迷人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便江兩岸,樹影婆娑,風景怡人;沿江的一線天、紅楠山莊、“昌黎經此”的侍郎坦、象鼻山、千年古樟等旅遊風景區令人樂不思蜀、流連往返;湖南省五星級休閒農莊龍山湖,則又是一番風情;金花岩、北院庵、黃坦、黑坦等佛教勝地,更是吸引著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頂禮膜拜……

社會經濟

碧塘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省道S212、永安公路穿越其境,鄉村水泥公路四通八達;境內物產豐富,資源優勢明顯。全鄉有耕地面積1162公頃,其中水田1088公頃,山地面積666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1%;800公頃冰糖橙、870公頃優質稻是碧塘鄉農業經濟的主導產業。
該鄉黨委、政府按照“發展支柱產業,突出基礎建設,加強‘三線兩區’,實現富民強鄉”的發展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發展養殖四黃雞千羽以上的養殖專業戶30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全鄉機壓磚沙石等企業欣欣向榮。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億元,鄉財政收入2271萬元,企業總產值14371萬元,糧食總產量12838 .5噸,農民人均收入2585元。有中學1所,國小12 所,中學生1234人,小學生2336人。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27人。該鄉內的安陵書院、220KV變電站、鱘龍魚養殖基地、永安公路改造等4個建設項目均列入永興全縣重點建設項目。為了確保項目順利進展,碧塘鄉黨委、政府加強了對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嚴格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實施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名領導跟蹤服務的“三個一”制度,並且舉全鄉之力協調各方關係,認真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征地、拆遷、補償以及施工環境等問題。
碧塘鄉

著名人物

曾紹芳

曾紹芳,字世德,號蘭若,碧塘鄉注江人。
父母早喪,由伯父曾龍坪撫養成人。他自幼發憤攻讀,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中舉人,三十五年(1607)登進士,縣署為其立金榜題名坊。初任浙江烏程縣令,不久提升為戶部主事,司餉永平一帶,政績有聲。後改任東川參議,分巡夔州(今川鄂黔一部)。
天啟四年(1624),曾紹芳辭官回到家鄉。在縣西南文筆峰下建有“文峰書院”,培育人才,入學者眾。六年(1626),應知縣陳鳴郊之請,主修《永興縣誌》,刊刻行世。還著有《燕遊草》、《蜀道呤》、《林下四箴》和《茹荼集》等書。當時,州役肆害於五邑,刺史貪污受賄,民聲鼎沸,曾紹芳據情告於道院,後按律以治,有的被杖死於庭下,有的被梟首示眾,人們稱快。郴屬正響要經洞庭直解湖北會城,縣人旅途勞累,苦不堪言。一次巡撫來縣視察,曾紹芳條陳其弊,後改交郴州,所派勞役也以資相抵,縣人得以休養生息,感戴不已。縣內學宮廢圮,交通不便,曾紹芳捐資創修,行人有口皆碑。他還捐資置義田,以濟貧困之士。縣民在城內學宮左側和對河鮑家碼頭真武廟左為他建生祠兩座,曾氏後裔還把他的畫像懸掛在私塾里,要蒙童從小就要像曾紹芳那樣造福桑梓。明崇禎十六年(1642),岑東參議衡陽人譚汝偉聽了曾紹芳的業績、感慨萬千地寫了《曾蘭若先生祠記》,追述他“以抗節著名於苕溪,以謀善揚聲於北平,以高風顯績於蜀川。”曾紹芳死後葬於縣東四十里處,中丞易應昌銘其墓。

曹日暉

曹日暉(1900~1955),字耀卿,碧塘鄉碧塘村人。八歲讀私塾,十五歲考入省立第三中學。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教導第三團排長,參加東征,升為連長。北伐時任第二十一師六十一團少校營長,旋赴浙參加桐廬之役,晉升中校團副。1927年夏,隨軍抵徐州,後回師龍潭。1928年升任國民黨第二十二師上校政治部主任。1930年參加蔣馮閻大戰。1932年6月任國民黨陸軍第一師旅副旅長,後由鄂入陝,直抵隴南川北一帶。1934年,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深造。1937年任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二旅旅長,率部參加淞滬抗戰。1938年升任陸軍第七十八師副師長,旅任第七預備師師長,後部隊改編為陸軍第九十軍五十三師,任師長,擔任河防。1939年6月,晉升為陸軍少將。1940年,日軍進犯中條山,曹日暉率部策應牽制,後調任陸軍第九十軍中將副軍長,兼漢中師管區司令。1942年,入國民黨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二十一期及革命與實踐研究院第二十一期學習。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第二十三軍總隊中將總隊長。1946年5月,獲勝利勳章。是年秋,兼任西安警備司令。1949年,任第十八綏靖區副司令官、代司令官兼行政長官等職。全國解放前夕,曹日暉與駐湘的程潛發生電函聯繫,被胡宗南查獲,被軟禁。8月,綏靖區撤銷,隨西安綏靖公署南撤入川,經成都去台灣,任國防部中將參議。後遞補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並一度任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委員、主任委員。1955年4月21日,患腦溢血症病逝台北,時年52歲。

鄧止怡

鄧止怡(1920-1982),湖南永興碧塘人。
1938年入陝北公學,中共黨員。歷任歌詠指揮、編輯、民演、演員。解放後,參加四川雅安西昌地區的民主建政。1954年到蘇聯學習導演。1959年後任青年藝術劇院導演。其導演的主要劇目有《霓虹燈下的哨兵》、《於無聲處》、《曙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