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盤存儲(英語:Disk storage,或 Disc storage),一種存儲數據的機制,它將類比數據或數字數據存放在一個或多個經過特殊處理的圓盤表面,通過旋轉圓盤的方式,來取出數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碟盤存儲
- 外文名:Disk storage
簡介,磁儲存,軟碟,硬碟,
簡介
根據它的存儲媒介,又可以分成電子式、磁性式、光學式或機械式等。這類設備,最著名的就是磁碟,如軟碟(floppy disk,FD)、硬碟(hard disk,HD)以及黑膠唱片、光碟(optical disk)等。碟盤驅動程式(disk drive)是用來控制這類硬體裝制的軟體驅動。
磁儲存
磁儲存(英語:Magnetic storage),一種利用材料的磁性特質,將資料儲存在磁性媒介上的工程技術,可以用來製作出非揮發性記憶體。儲存在這類媒體上的資料,稱為磁記錄(英語:magnetic recording),可以透過一個或多個讀寫頭(read/write heads)來讀取或寫入。目前在個人電腦上廣泛套用的硬碟,就是一種磁儲存裝置。其他的磁儲存裝置,還有軟碟、磁帶、以及信用卡上的磁條等。
美國機械工程師奧柏林·史密斯(Oberlin Smith)在1878年,取得磁性記錄儀器的專利。1888年,於雜誌《電世界》(Electric World)發表文章,首次闡述了磁性記錄儀器,但他並沒有真的將這個儀器實做出來。1889年,丹麥科學家伏德馬·波爾森(Valdemar Poulsen),對鐵絲施加磁性處理,實做出第一個磁性記錄儀器。
軟碟
軟碟(Floppy Disk,香港作磁碟,台灣作軟碟片,簡稱“FD”)在台灣常稱作軟碟,是一種碟盤存儲,主要部分是一張薄軟的磁存儲介質碟片,碟片封裝在矩形塑膠殼中,內襯有用於清理灰塵的纖維織物。讀寫軟碟需要藉助軟碟驅動器(英語:floppy disk drive,簡稱FDD)。
第一個軟碟是由IBM於1971年開發出的,直徑8吋。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與使用的需要,又派生出5.25吋的軟碟,並廣泛使用在Apple II、IBM PC及其他兼容計算機上。蘋果1984年在Mac機開始採用3.5吋軟碟,此時容量還不到1MB,後來,由日本索尼的3.5吋軟碟片容量有1.44MB所取代,這種軟碟片80至90年代盛行,直至2000年代以前,3.5吋軟碟驅動器仍是計算機普及設備之一,之後漸被淘汰。
硬碟
硬碟(英語:Hard Disk Drive,簡稱HDD)是計算機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揮發性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信息可以通過相反的方式讀取,例如讀頭經過紀錄數據的上方時磁場導致線圈中電氣信號的改變。硬碟的讀寫是採用隨機存取的方式,因此可以以任意順序讀取硬碟中的數據。硬碟包括一至數片高速轉動的磁碟以及放在執行器懸臂上的磁頭。
早期的硬碟存儲介質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採用的是固定的存儲介質,碟片與磁頭被封裝在機身里(除了一個有過濾的氣孔,用來平衡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導致的氣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