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台》是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纂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硯台
- 作者:閻纂業
- 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 定價:29.7 元
- ISBN:9787533023034
《硯台》是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纂業。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古歙州(今黃山)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
硯,漢語一級字,讀作硯(yàn),其本義為硯台,磨墨器。詳細釋義 (參考資料:)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吾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倪甸切,音。【釋名】硯,硏也,硏墨使和濡也。【說文】石滑也。【長箋】滑訓利,利猶厲也,與硏摩同義。【文房四譜】黃帝得玉一紐,治爲墨篆,曰帝鴻氏...
硯台製作技藝(洮硯製作技藝),甘肅省卓尼縣、岷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洮硯的製作創始於唐,盛行於宋明清,距21世紀初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硯台製作技藝(洮硯製作技藝)工序較為繁雜,工藝流程主要包括選料、制坯、透空、精雕、上光等十幾道工序。2006年9月,硯台製作技藝(洮硯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
硯台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製作。其中採用甘肅卓尼縣的洮河石、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製作的硯台,被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史書將洮、端、歙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山西絳州的澄泥硯與洮、端、歙,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
硯台的製作不僅僅是外觀的美,更多講究的實用與觀賞性,很多的硯台注重於雕工,而忽略了制硯的本質,硯塘的大小。硯塘的製作像畫素表一樣,最注重的是要看三庭五眼的比例,看著舒心順心。硯池的邊緣要有一個向里凹的弧度,倒入水以後傾斜硯塘,水不溢出。硯台的本質也就是最基礎的東西一定要做好做規範以後,...
硯台製作技藝,遼寧省本溪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河北省易縣、山西省新絳縣、甘肅省卓尼縣、岷縣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在唐代,易州的奚超父子就繼承了唐代墨官祖敏的松煙制墨技術,並在易水終南山津水峪發現了“奚硯”,即現在的“易硯”。五代時,奚超之子奚廷圭被南唐皇帝授為“墨官...
硯台製作技藝(修水貢硯製作技藝),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硯台製作技藝(修水貢硯製作技藝)起源於秦漢時期,貢硯的產出始出於唐代,清朝道光皇帝賜名“赭硯”,後稱“中國貢硯”。修水貢硯是為數不多的純手工製作工藝品,它有實用、欣賞、藝術、收藏價值,其製作繁瑣,選料精細,...
要想製作出好的泥硯,選擇好的泥是製作硯台的關鍵。 它取材於滹沱河之泥,經過取土製漿、濾泥、澄泥、制坯、晾坯、磨製、雕刻、燒制、蠟煮、拋光等十餘道工序製做而成。 首先,把選好的泥進行晾曬,晾泥在晾泥房裡完成,晾泥房的牆壁要有一定的坡度,並且整個晾泥房要陰涼,不見光,不通風。使泥乾透開裂,曬...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河北省易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易水硯的製作始於戰國,盛於唐宋,至明代漸趨成熟。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的工藝流程較為複雜,主要包括選料、制坯、設計、雕刻、打磨、上蠟、亮光等工序。2006年6月6日,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
硯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品。中國名硯有四大、十大等多種說法。作為一種書寫工具,在現實社會中的套用性已經很低,但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是一種有著很高觀賞價值的文物性工藝品,而且只要是中國的書畫藝術存在,硯的實用價值就依然存在。簡介 硯台是中國毛筆書法的必備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
筆硯,漢語詞語,拼音是bǐ yàn,指毛筆和硯台,文房四寶中的兩樣。詞語解釋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
磚硯 磚硯,讀音是zhuān yàn。意思是用古磚改制或用土燒制而成的硯台。解釋 用古磚改制或用土燒制而成的硯台。出處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但在其中的一家裡面有幾片磚硯,有的竟有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