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河北省易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易水硯的製作始於戰國,盛於唐宋,至明代漸趨成熟。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的工藝流程較為複雜,主要包括選料、制坯、設計、雕刻、打磨、上蠟、亮光等工序。

2006年6月6日,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河北省易縣
  • 遺產編號:Ⅷ-133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易水硯是中國古硯之一,河北省易縣的手工藝品之一。《易州志》載:“硯台,產於台壇村”,說明易水硯產於古易州(今河北易縣),易水硯也由此而得來。易水硯的製作始於戰國,盛於唐宋,至明代漸趨成熟。
唐代,朝廷曾賜易州制硯大師奚朝以國姓,改名“李朝”,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隨後李廷圭又將技藝傳到安徽歙州,再第入廣東端西,出現了歙硯和端硯。而易硯也久盛不衰,故有“北易南端”之說。
宋代,易水硯成為趙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宮庭貢品中名硯之首。
明代,有鑑賞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
清末至民國期間,由於戰亂原因,易水硯的生產處於停滯狀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的安定,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再加上各級政府的重視易水硯重放異彩。易水硯的硯雕師傅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使易水硯的質量不斷提高,產量不斷增加,知名度越來越高,同時使易水硯製作技藝得到進一步傳承。

工藝特徵

易水硯所用石料為太行山區西峪山的水成岩,有的呈柔和的紫灰色,有的點綴著天然的碧綠或淡黃色斑紋,還有的是呈葉狀疊積的暗紫、碧綠色,俗稱“紫翠石”“玉黛石”,石面光澤,細潤如玉,較適合制硯。易水硯的製作因料定型,順理成章,刀法精細,紋樣生動。取得石材後,制硯匠師們根據其形體,運用傳統浮雕技法在上面雕出人物、花草、龍鳳、鳥蟲等圖案。常見的圖案有二龍戲珠、九龍戲鳳、金龜獻壽和十二生肖等。
一方好的易水硯取決於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工藝設計;二是雕工;三是石材。
第一,要有好的工藝設計。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石材的大小、形狀、花紋等,設計出作品的題材,以及主題、構圖、布局。設計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有如下幾個方面:文化底蘊、空間想像能力、審美能力、處置能力和構思構圖能力。這樣才能做到以料構思,因材施技,巧妙地利用石材上的石眼、色層和紋理,融天然與雕工於一體,製成硯雕藝術品。
第二,是精湛的雕工。雕工即雕刻工藝,是設計構思的實施過程,關係到硯雕作品的優劣成敗。
第三,是好的石材。易水硯和其他硯石一樣有其獨具的特點,比如說它的水紋,它的黃標、綠標、石膽、石眼,以及蘊含在其中的天然紋理,均與其他石材有所不同。易水硯的石料是一種水成岩,古人把它叫做“紫翠石”“玉黛石”。

工藝流程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的工藝流程較為複雜,其中主要包括選料、制坯、設計、雕刻、打磨、上蠟、亮光等七道工序。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作品《民族魂》
選料:將揀出的石料用鐵鑿輕輕敲擊,發音如銅聲即為上品,發音低沉者次之,發音如瓦者即有石病,不宜琢硯。硯石硬度要適中,斷面硬度與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於一級,構成硯面紋飾的各種礦物質與硯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過5級。選好的石料用水洗淨,進入下道工序。
制坯:分鋸坯和磨坯兩步。畫線後的石料分圓形、方形和不規則形三種。鋸時應確保截面與硯面垂直。帶蓋的硯台要先將鋸好的硯蓋用鋼銼定型為圓、方、或是隨形 之狀,然後用粗沙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後改用磨刀石粉加水磨,最後使其四面平整。製成硯坯以見不到節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礦物細脈者為上品。
設計:按硯坯大小、質地優劣、形狀方圓等賦以不同圖案,將圖描於硯坯上,循圖雕刻。
雕刻:雕刻是一種藝術創作。步驟分鑿形、搶平、片光、走細,刀法分平雕、圓雕、淺雕、微雕、鏤空、陰雕陽刻、陽刻陰雕剛柔相濟,圖案布局得當,疏密相間。
打磨:雕刻完成後,硯面和圖案須磨光。先用細石將硯通磨一遍,再用細沙紙水磨。圖案部分可撒些細磨石粉,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顯示刀痕者例外。
上蠟:將雕刻好的硯台水洗乾淨放入布置好的大鐵鍋內,沸水蒸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看火候使硯石熱透再取出,要做到纖塵不染。然後將蜂蠟或是白蠟放於硯池內融化,再用毛刷均勻地將整個硯體刷遍,待溫度降到蠟在硯上固化如漆即可。
亮光:用薄麻布纏於手指上,在上好蠟的硯台上或擦或蹭,手指靈活掌握力度,將硯台的光亮度擦到較佳的效果為止。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易水硯做工精細,造型古樸,典雅大方,具有較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從套用角度看,這種硯質地細膩,硬度適中,發墨快,不傷筆毫,硯池內所儲墨汁滋潤而不易蒸發,是書畫家較理想的創作工具。
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
傳承人物——鄒洪利
傳承狀況
由於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易水硯的生產受到信息化等因素衝擊,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的發展出現停滯趨勢,亟待保護和扶植。
傳承人物
鄒洪利,男,1966年12月出生,漢族,河北省保定人。2009年,鄒洪利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物,河北省易縣申報,傳承項目: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1992年,河北省易縣燕下都易水古硯廠成立,2004年更名為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2006年5月,該公司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獲得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0年2月,硯台製作技藝(易水硯製作技藝)的作品《民族魂》在以“抗擊疫情 眾志成城”為主題的作品選登活動中展出。
榮譽表彰
2010年10月,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註冊生產的易水硯(“易水”牌石硯)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5年9月,在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作品設計大賽中,易縣報送的崔愛民製作的《水渠硯》獲得銅獎。
傳承人鄒洪利等設計製作的《歸硯》《中華九龍巨硯》《中華牡丹硯》等巨硯,分別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華世紀壇、軍事博物館等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