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危害,防治,
形態特徵
一年生。稈簇生,高5-15厘米,自基部分枝,膝曲上升。葉鞘平滑無毛,中部以下閉合;葉舌短,膜質,頂端尖;
葉片線狀披針形,無毛,上面粗糙。圓錐花序長約5厘米,緊密;分枝粗短;小穗含3-5小花,線狀披針形,長達10毫米,第一穎長約為第二穎長之半,具3-5脈;外稃革質,具脊,頂端鈍,具7脈。染色體2n=14(Avdulov 1928)。
生長環境
生於中山石質地帶,海拔500-1000米。
分布範圍
產新疆(天山),廣布於歐洲、地中海地區、俄羅斯、小亞細亞、伊朗、亞洲喜馬拉雅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歐洲南部
危害
其中稻麥連作田塊的發生量顯著高於水旱輪作田塊。該雜草的各種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其田間防治具有一定的難度,應採用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控制。
防治
硬草在水量充足的田間無法造成大範圍的為害,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注意實施水旱輪作能夠很好的控制硬草的為害;如田間硬草為害嚴重,所留存的種子量較大,應考慮下茬改種其他作物。
在小麥播種後只出苗前,採用2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00-150g/畝,或900克/升乙草胺乳油(野老旱衛)80-100g/畝,兌水35-50公斤進行土壤噴霧處理。
如錯過了芽前封閉除草的時機,可以在小麥越冬前,或初春草齡較小時,採用6.9%精惡唑禾草靈乳油60-80 ml/畝,兌水35-40公斤進行莖葉噴霧處理予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