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急性和亞急性硬膜下血腫一般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質與靜脈竇之間的橋靜脈撕斷或是腦挫裂傷皮質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發生在著力點的對沖部位。慢性硬膜下血腫絕大多數有輕微頭外傷史,尤以老年人額前或枕部著力。小兒慢性硬膜下血腫雙側居多,常因產傷引起。
臨床表現
1.急性硬膜下血腫
臨床症狀較重,並迅速惡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腫。中間清醒期較少見,昏迷程度逐漸加深。顱內壓增高症狀出現較早,腦疝症狀出現較快,局灶症狀如偏癱、失語多見。
2.慢性硬膜下血腫
病史多不明確,可有輕微外傷史。慢性顱內壓增高症狀常於傷後1~3個月後出現如頭痛、視物模糊、一側肢體無力等。精神智力症狀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智力遲鈍、精神失常等。局灶性症狀表現為輕偏癱、失語等。
檢查
1.X線平片檢查
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腫病人伴有顱骨骨折,慢性硬膜下病人可顯示腦回壓跡、蝶鞍擴大和骨質吸收。
2.頭部CT掃描
急性硬膜下血腫在腦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區。而慢性硬膜下血腫在顱骨內板下可見一新月形、半月形混雜密度或等密度陰影,中線移位、腦室受壓。
3.頭部MRI掃描
亞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腫MRI的T1和T2均表現為高信號。
診斷
急性硬膜下血腫根據外傷史、顱高壓增高情況、伴有局灶體徵,結合頭顱CT掃描即可明確診斷。慢性硬膜下血腫多發於老年人及小兒。一般在傷後3周至數月出現慢性顱內壓增高症狀,多數經頭顱CT掃描即可明確。
治療
1.急性硬膜下血腫
出血量較少,無進行性意識惡化,血腫厚度<10mm,中線移位<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腫,可暫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採用骨瓣開顱血腫清除和/或去骨瓣減壓術。
2.慢性硬膜下血腫
首選顱骨鑽孔沖洗閉式引流術。對於血腫囊壁肥厚伴鈣化須行骨瓣開顱清除血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