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污染源

是一種分布很分散的元素,在自然界很少見到天然狀態的砷,主要以硫化物礦形式存在。雄黃及雌黃是提煉三氧化二砷的原料,而三氧化二砷是製造所有砷化物的原料。

砷的主要用途,我國砷的主要污染物來源,環境遷移、擴散和轉化,遷移、擴散,轉化,

砷的主要用途

砷主要用於製造農藥和硬質合金,此外還用於玻璃、顏料、染料、塗料、半導體及醫藥中。

我國砷的主要污染物來源

砷是一種分布很分散的元素,在自然界很少見到天然狀態的砷,主要以硫化物礦形式存在。砷的風化產物形成As2S3。雄黃及雌黃是提煉三氧化二砷的原料,而三氧化二砷是製造所有砷化物的原料。

環境遷移、擴散和轉化

遷移、擴散

砷比汞、鉛等更容易發生水流遷移,其遷移去向是經河流到海洋。砷的沉積遷移是砷從水體析出轉移到底質中,包括吸附到黏粒上,共沉澱和進入金屬離子的沉澱中。生物可以蓄集砷。
砷主要富集於土壤表層,且主要以穩定礦物形式存在向下遷移困難;但當土壤砷總量高時其可溶性砷量亦相應高,砷在土壤中易形成Fe、Al、Ca型砷化物而被固定;當土壤pH值增高至中性或鹼性時,砷易轉化為遷移能力更強、毒性更大的3價砷。

轉化

土壤中砷的形態可分為水溶性砷、交換性砷和難溶性砷。其中水溶性砷約占總砷的5%~10%,大部分是交換態及難溶性砷。自然界砷的化合物,大多數以砷酸鹽的形態存在於土壤中,如砷酸鈣、砷酸鋁、亞砷酸鈉等。砷有3價和5價,而且可在土壤中相互轉化。
由污染而進入土壤中的砷,一般都在表層積累。除鹼金屬與砷反應生產的亞砷酸鹽如亞砷酸鈉溶解度較大,易於遷移外,其餘的亞砷酸鹽類溶解度均較小,限制了砷在溶液中的遷移。土壤中的砷大部分為膠體所吸附,或與有機物絡合螯合,或與土壤中的鐵、鋁、鈣等結合形成難溶性化合物,或與鐵、鋁等氫氧化物形成共沉澱。土壤中的黏土礦物膠體不同類型對砷的吸附量明顯不同,一般是蒙脫石>高嶺石>白雲石。吸附於黏粒表面的交換性砷,可被植物吸收,而難溶性砷化物很難為作物吸收,並積累在土壤中。增加這部分砷的比例可減輕砷對作物的毒害,並可提高土壤的淨化能力。
土壤中各種形態的砷可以發生轉化。在旱田土壤中,大部分以砷酸根狀態存在,當土壤處於淹水條件時,隨著氧化-還原電位的降低,則還原成亞砷酸。一般認為亞砷酸鹽對作物的危害性比砷酸鹽類高3倍以上。為了有效地減少砷污染的危害,提高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值的措施以減少低價砷酸鹽的形成,降低其活性是非常必要的。
氧化-還原作用不僅會使重金屬元素髮生價態變化,而且還會使重金屬元素的形態發生變化。在氧化還原電位低時(+100mV左右),砷酸鐵可還原成亞鐵形態,電位進一步降低,致使砷還原為亞砷酸鹽,增強砷的移動性。相反,土壤中鐵、鋁組分的增加,又可能使水溶性砷轉化為不溶態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