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先打破舊有的框框(或結構或制度或成規),才能建立新的;
先經歷過一些失敗(從而積累經驗,或因失敗磨鍊了自己的意志)才走向成功。凡物壞,及行師敗其軍,奪其地,皆曰“破”;破者裂也。凡事破必有一立。上國文字之所以博大是由於一字可以多解。而且可以廣泛套用在不同的範疇。文學範圍內作文有破有立、歷史範圍內朝代的更替可看作破立、哲學上的破立我國近代演繹得淋漓盡致。二十年前後把昔日為“四舊”的“糟粕”現在搖身一變為“國學”。
我對“破”的理解為將舊的事物盡情破壞、摧毀、毀滅。做到毀其莖斷其根,使之蕩然無存。因為中國人凡事流行“革命”,“改革”中國人似乎不擅長,而且歷史上沒有幾個改革者得以善終的。可以說,中國人對“破”這一手是深的崮中三味的。當然在“破”的過程中會付出許多代價包括:生靈塗炭、制度崩潰、信心喪失諸如此類。所以,繼“破”之後順理成章就會有“立”的出現。
所謂“百廢待興”如得一二廢、九、十廢又如何體現得出“興”後的明顯效果呢?又如何體現得出為“興”所付出的人的卓越貢獻呢?所以一定要“百廢”之後才可以“興”。因此,“破”的時候要徹底。先有破後有立也同樣道理。
“破立”之說源出於道家,白日飛升的傳說。順序有先後,但卻放諸四海而皆準。
例子
就像堆,當沙雕堆積了一定程度,卻在其中的某些地方發現了裂痕,如果只是小的細痕,就應該立刻將其修復,但如果裂痕過大,無法修復,就不應該對過去的事
耿耿於懷,勉強繼續堆積,裂痕是存在的,勉強只是拖延了沙雕碎裂的時間,結果仍然是一樣,不如在發現裂痕無法修復的那刻果斷的打碎他,吸取先前堆積時的經驗,重新堆積。
破字解釋
破:打破原先的常規。後立:指吸取先前的經驗教訓,不再對曾經的成就以及其他的因素
耿耿於懷。
①完整的東西受到損傷變得不完整:破爛ㄧ紙被戳破了。
②使損壞:破釜沉舟。
③使分裂;劈開:勢如破竹ㄧ破開西瓜。
④整的換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兩張五角的。
⑤突破;破除(規定、習慣思想等):破例ㄧ
不破不立。
⑥打敗(敵人);打下(據點):打破敵軍ㄧ城破了。
⑦花費:破鈔ㄧ破費。
⑧<口>不顧惜:破功夫。
⑩譏諷質量等不好:誰看那個破戲。
結論
不難看出“破而後立”中的破字應該取⑤意,突破之前的束縛,從零的基礎開始,利用先前總結的經驗,來立。
同時,解釋⑥的意思,也同樣使用於這個詞,打敗(敵人),在一個人失敗或失意時,他最大的敵人,就是對於先前的種種
耿耿於懷,放不開,不能果斷的做出決定,因此,如果他脫離了先前的條條框框,不在對過去耿耿於懷,攻破它們,就能獲得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