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甲鐵衛是《紅色警戒3:日冕》中神州陣營的基礎反裝甲單位,穿戴全封閉戰鬥動力鎧,攜帶電熱化學炮/電磁戰防炮和攜帶型複合裝甲盾牌,初始狀態使用裝藥火炮,可通過協定升級為電磁炮。護盾展開狀態不可移動,正面防禦力顯著提升,不可被碾壓,但是無法防禦大型載具的碾壓。護盾展開狀態可對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甲鐵衛
- 外文名:Iron Guard
- 定位:步兵
- 所屬陣營:神州
- 訓練總部:漠北聯合演習基地
- 部署設施:神機營
- 設計方:格致工業第陸基地/風后集團會寧機械設備研究院/滬蘇聯合工業集團
- 作戰信條:陣如撒星,堅若磐石。
關鍵特性,背景故事,戰場摘要,甲堅炮利,撒星古陣,空地雙反,勤奮好學,
關鍵特性
甲乾-壹貳肆“鐵衛”單兵作戰系統
電熱化學炮(口徑一寸)
電磁戰防炮(彈丸直徑八分)
全封閉戰鬥動力鎧(已整合重型陶瓷護甲)
攜帶型複合裝甲盾牌
小型高密度超導電池組×4
可單獨部署的摺疊式橫風感測器
短期生命維持系統
背景故事
隨著“龍炎”單兵作戰系統的成功研發與列裝,即便其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依舊存在著一些缺陷,但是該系統優越的戰術性能以及對步兵戰鬥力的大幅提升深深打動了神州陸軍——經訓練後能夠合理使用該系統的步兵分隊驚喜地發現,他們在對抗敵軍步兵集團等方面的能力獲得了相當的提升,即使是面對遠超預估數量且持有壓制性火力的敵步兵集團,也能夠在可接受的損失率下與之抗衡。
當然,神州軍方顯然並不打算滿足於此:在“龍炎”的成功之後,其他定位的步兵用外骨骼也順理成章地開始了各自的研發工作;相比起作為“基礎款”而在設計上較為中正平和的“龍炎”,一些功能或結構特化的外骨骼同樣有存在的必要——對於陸軍作戰體系而言,身著“龍炎”的步兵們再怎么樣也只能算是輕裝步兵:他們的火力投送能力並沒有質的飛躍,依然不能在已築好的陣地之外有效對抗敵軍裝甲部隊;而一旦離開了護衛戰車,他們甚至難以從敵裝甲部隊的衝擊下全身而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陸軍提出了一種重型外骨骼的理論方案,並把這型外骨骼的用途定義為火力單位專用,即要求其可以獨立使用各型反戰車武器與支援武器。毫無懸念的,該型外骨骼的研發工作交由有過龍炎設計基礎的會寧機械研究院。
不甘於原地踏步的會寧機院選擇了雙管齊下:一號方案為簡單的“龍炎”改進型,大大提高了負重能力,能輕鬆搭載全自動榴彈發射器、中型反戰車飛彈與兩寸半(約合80 mm)迫擊炮等武器;當然,這只是用來兜底的備選方案。而二號方案則是全新的革命性設計——會寧機院的設計者和工程師們把原本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與電影中的動力裝甲搬到了現實:相比起開放式的龍炎外骨骼套件,新型的重型外骨骼系統採用了全封閉設計,擁有驚人的負重能力,並通過伺服電機系統輸出動力;具有三防能力且配備了完整的生命維持系統,穿戴者理論上可以在不卸甲的情況下自由待機兩到三天,亦可在無需額外準備的情況下直接進入核生化區域執行戰鬥任務;此外,依然沿用已在“龍炎”上十分成熟的力反饋系統作為穿戴者對該外骨骼的控制手段。考慮到未來神州必然存在的多樣化外骨骼(全稱外部輔助機械構裝體)系統在設計、生產、使用、維護方面的工業化及規模化需求,神州陸軍將此類設計單獨分離出來並定名為動力鎧,而非簡單劃歸戰鬥外骨骼類別。
在陸軍的構想中,穿戴動力鎧的士兵是屬於一線戰鬥部隊的火力支援兵,與之對應的兵器無外乎曲射支援武器與攻堅支援武器;前者主要負責反人員與反掩體,後者負責反裝甲。得益於巨大的輔助力量帶來的兼容性,為該型動力鎧選配合適的武器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事,下至反戰車飛彈、上至中型迫擊炮都可以輕鬆攜行使用,於是來自各方的代表們很快就在曲射支援武器上達成了一致——沿用列裝不久的新型兩寸半中型迫擊炮;但是在反裝甲的武備方面,大家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甲類方案傾向的等離子切割器雖然在近距離表現良好,但是受限於單兵攜帶的能耗限制,其威力隨射程增加而劇烈衰減,這自然是神州陸軍將士不能接受的;誠然,昇陽陸軍採用它們作為主要的步兵反裝甲武器,但這主要是因為其理想作戰區域是本島的山區與城區等適合短兵相接的複雜地形,射程方面弊端體現得並不明顯。
乙類方案主推的雷射武器存在同樣的問題:單兵攜帶體積限制導致輸出功率嚴重不足、對付重裝甲目標聊勝於無,雖然能夠燒毀觀瞄設備甚至是熔融表層裝甲,但依然缺乏直接毀傷手段;即便可以參考萊茵陸軍光譜武器所使用的“通過匯集更高能級的能量熔穿裝甲”的方案,可隨之而來的短射程與誇張能耗同樣無法被神州陸軍接受。
丙類方案稱讚的反戰車飛彈雖然在一系列新技術的加持下仍能於兵器之海中留有重要一席、甚至頗有些老當益壯的感覺,但是在反戰車的任務上卻仍免不了力不從心:複合裝甲與爆炸反應裝甲的出現一度讓人們發出“飛彈無用”的言論,但串聯破甲戰鬥部與攻頂彈道很快就狠狠回擊了這些流言蜚語...
然而隨著又幾個十年的流逝,各大陣營裝甲部隊的主動防禦系統以及新型反應裝甲的出現再度讓人們不禁懷疑反戰車飛彈的作戰效率。
總之,三種方案分別被其他兩派批為:“假人之手”、“光輝已逝”、“畫餅充飢”;眾人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並充分交換了意見,等幕僚總府和兵裝總府最終敲定了方案以後才終於被統一了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只得把視線重新投回了在反戰車彈藥中歷史最為悠長的動能彈身上。畢竟俗話說的好,“動能只得結構抗,結構一看沒的抗”。
然而若是想要通過動能擊穿戰車裝甲,那高初速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條件之一,而想要初速達標就必須有合適的長身管作為加速場地,但依如此思路整合下來的武器總重量顯然不是步兵們能夠攜行的:這也是為什麼步兵用的戰防槍很快就淹沒在了歷史的車轍印中,僅有反器材狙擊步槍成為了少數精英部隊的保留項目。
不過在神州現有的技術儲備中,似乎有一項非常合適的選擇:基於實驗型電磁炮的微型化工作被軍工部門證明是可行的,其最終產品“超輕型”電磁炮的戰鬥質量與後坐力也都處在該型動力鎧能承受的範圍內;於是,關於動力鎧標準反裝甲武器的選型也塵埃落定——交由滬蘇聯合工業集團與格工第陸基地合作研發的單兵電磁戰防炮被要求在四百丈距離上以三十度法線角擊穿六寸均質裝甲鋼(1280m-192mm/30°)。
一名參與研討的兵家打趣道:“這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百年前我等千方百計地尋摸著不用穿甲彈反戰車的方法,一百年後卻又走回到這條老路上。”
不過眾人對於超輕型電磁炮研發工作所表現出的樂觀態度並不能影響客觀的研發進度。既要保證指標上的穿甲深度、又要千方百計減重,想要兼得魚和熊掌的要求影響了電磁戰防炮的研製進程;結果在規定期限迫近之際,火力系統只能暫時先選擇原先作為技術儲備的“炮步反電-伍(拉丁字歸檔碼:PBFD-5)型”電熱化學炮,將其作為新型動力鎧反裝甲武器的臨時方案以應對不久後即將進行的小批量生產、驗收檢測及初步裝配;而如此行為的代價便是,初始型號在同等條件下的穿甲深度只能達到預定要求的一半多一些,以至於在戰爭早期的某些極端情況下,部分裝備該動力鎧的士兵會將裝甲車輛上裝備的反戰車飛彈系統拆下來手持使用以彌補火力上的缺陷。
定型的動力鎧及其配套設備作為一整套單兵作戰系統,被形象的命名為“鐵衛”。而在實地測驗和戰術訓練中,即使是作為替代方案,電熱化學炮的使用過程依然為破甲鐵衛們——這一單位代號出自裝備“鐵衛”作戰系統的步兵們的自稱——提供了可貴的經驗;於是當“炮步反電-柒(拉丁字歸檔碼:PBFD-7)型”超輕磁軌戰防炮在戰爭中進入現役時,大家很快就適應了這款更為強悍且乘手的新兵器。
除了火力,考慮到破甲鐵衛們很有可能要在槍林彈雨中壓制裝甲單位,也可能要頂著敵軍的炮火襲擊堅守陣線,甚至將要直面數噸鋼鐵的正面衝擊,設計者們還給“鐵衛”系統準備了一具足以抵禦大部分子彈與破片的攜帶型抗彈盾牌。由碳化矽和均質鋼構成的護盾不僅可以加固現有野戰工事,還能在缺乏掩體時充當額外防護;部署完成的盾牌還能作為支架發揮作用,例如通過穩定彈道協助使用者對空開火,以此驅逐威脅到地面集群的空中單位,甚至擊毀其中裝甲薄弱的個體;再加上動力鎧本身集成的重型護甲模組,身著“鐵衛”的士兵們往往能在密集火力中巍然不動,這同樣是他們高昂士氣與自信的根本保證之一。
當然,將如此規模的火力與裝甲配置給“區區”一名士兵可以說是挑戰了戰爭規則的行為,這導致了破甲鐵衛為數不多的缺陷之一——他們的移動速度並不足以跟上機械化部隊,尤其是作為目標的敵方中輕型裝甲集群。為了應對這一尷尬的情況,“鐵衛”的使用資格培訓中額外附加了數個課時的《軍用載具能動系統設計與維修》;經過課程訓練之後,“破甲鐵衛”們將有能力在必要時迅速破壞敵方裝甲單位的動力系統與傳動結構,並由此大幅削弱其機動能力。
早在戰爭爆發前,於中非某國爆發的叛亂中,臨時部署於神州大使館的一支快速反應分隊堅決捍衛了使館的安全,且在接到別國使館求助後派遣了一個小隊前往救援。在長達七個小時的戰鬥過程中,由六名龍炎軍與一名破甲鐵衛組成的小隊擊退了百餘名武裝分子的五波襲擊,其中的破甲鐵衛依託毀壞汽車和攜帶型盾牌的掩護擊毀了一輛BTR裝甲車和另一輛SPW(東德產BTR)裝甲車;戰後,光是在動力鎧的護甲上能目視確認的凹痕便有十四個之多。這足以證明“鐵衛”系統通過了中等烈度戰鬥的考驗。
戰爭期間,在任何地形出現的神州機械化步兵戰鬥群,都是其它陣營輕步兵戰鬥群的噩夢,負責跟隨支援的輕型裝甲單位也無法在破甲鐵衛面前占到半點便宜;除非有著懸殊的兵力優勢或穩定的制空權,不然他們的指揮官一定不會在常規情況下考慮僅憑輕型單位就壓制對方的可能性。
而在神州方面,破甲鐵衛們迎著遮天蔽日的炮火與彈雨迎擊敵軍戰車的畫面,則成為了對步兵部隊忠勇與榮譽的最好描述之一;軍部的宣傳司也經常將其作為宣傳素材使用,這也反過來促進了破甲鐵衛們自身的榮譽感。畢竟,無論武器有多么先進,戰爭終究是人與人的較量;而“用血肉為我們築起新的長城”,便是人民給予這些士兵們的最高讚譽。
戰場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至少揭示了如下要點:
甲堅炮利
——和龍炎軍一樣,破甲鐵衛的生存能力和火力都遠遠高於其他部隊的反裝甲步兵;而作為代價,除了高昂的開銷,他們自戰地機動建設而成的兵營中部署前也同樣需要更長的時間以完成裝備的穿戴及其檢查。
撒星古陣
——破甲鐵衛可以展開裝備的攜帶型盾牌,由此便可極大地提高其生存能力並且免疫大部分敵方載具的碾壓。對士兵自身而言,這樣的防護也是一針鎮定劑,如此他們才能有底氣與閒心將炮口瞄準敵軍載具行動機構,影響它們的機動力;不過考慮到各陣營載具設計師們在結構布局思路上的高度一致,這種射角受限的情況下的攻擊對載具主體結構的毀傷會更輕微。
空地雙反
——在利用攜帶型盾牌布置了預設陣地後,得益於集成了彈道計算機的頭盔瞄具與盾牌支架的穩定效果,破甲鐵衛可以攻擊來襲的低空敵機,尤其是在對付敵軍的武裝直升機時更為有效,以往讓武直們引以為傲的底層裝甲在特種穿甲彈芯面前如同宣紙一般脆弱。
勤奮好學
——雖然經過軍部驗收的電熱化學炮和磁軌戰防炮已經有了較高的可靠度,但對於精密儀器的維護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在戰鬥過後士兵們必須盡心盡力地維護它們,否則在下一場戰鬥中這些“夥伴”就很容易出毛病,其中問題最多的是便是磁軌炮;為了維護乃至緊急維修這些先進裝備,認真學習並掌握它們的構造是破甲鐵衛們必不可少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