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故紙

破故紙

破故紙又名補骨脂,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果實,又稱:紫金殿。秋季果實成熟時,隨熟隨收,割取果穗,曬乾,打出種子,除淨雜質即可,栽培或野生。分布於山西、陝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破故紙
  • 別稱:紫金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豆科
  • :破故紙
  • 分布區域:分布於山西、陝西、安徽、浙江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化學成分,香豆素類,單萜酚類,黃酮類,藥理作用,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種子處理,播種,田間管理,病害防治,

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枝堅硬,疏被白色絨毛,有明顯腺點。葉為單葉,有時有1片長約1-2厘米的側生小葉;托葉鐮形,長7-8毫米;葉柄長2-4.5厘米,有腺點;小葉柄長2-3毫米,被白色絨毛;葉寬卵形,長4.5-9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粗而不規則的鋸齒,質地堅韌,兩面有明顯黑色腺點,被疏毛或近無毛。花序腋生,有花10-30朵,組成密集的總狀或小頭狀花序,總花梗長3-7厘米,被白色柔毛和腺點;苞片膜質,披針形,長3毫米,被絨毛和腺點;花梗長約1毫米;花萼長4-6毫米,被白色柔毛和腺點,萼齒披針形,下方一個較長,花冠黃色或藍色,花瓣明顯具瓣柄,旗瓣倒卵形,長5.5毫米;雄蕊10,上部分離。莢果卵形,長5毫米,具小尖頭,黑色,表面具不規則網紋,不開裂,果皮與種子不易分離;種子扁。花、果期7-10月。
破故紙破故紙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雙版納)、四川金沙江河谷。常生長於山坡、溪邊、田邊;河北、山西、甘肅、安徽、江西、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有栽培。印度、緬甸、斯里蘭卡也有分布。

化學成分

共發現了117個化學成分, 主要包括香豆素類、單萜酚類、黃酮類化學成分以及苯並呋喃類和其他類化合物。
破故紙破故紙

香豆素類

香豆素類成分是補骨脂的主要藥效成分之一, 已從補骨脂中提取分離的香豆素類化學成分共17個, 其中呋喃香豆素類7個, 擬雌內酯類8個, 吡喃香豆素類1個和其他香豆素類1個。
1呋喃香豆素
1933年從補骨脂中分離得到第一個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補骨脂素 , 之後又發現了異補骨脂素 ,首次在補骨脂中發現補骨脂呋喃香豆精 。QIAO等從補骨脂的甲醇提取物中分離鑑定了2個糖苷成分補骨脂苷和異補骨脂苷。此外還發現補骨脂中存在5-甲氧基補骨脂素 和8-甲氧基補骨脂素。
2擬雌內酯類
Khastgin等於1948年分離得到補骨脂定;Gupta等分離得到雙羥異補骨脂定;Gupta等在補骨脂中得到了3種微量成分, 補骨脂香豆雌烷A , 補骨脂香豆雌烷B 和槐屬香豆雌烷A ;彭國平等從補骨脂中分離得到新補骨脂素;邱蓉麗等從補骨脂中分離得到4″, 5″-去氫異補骨脂定。此外還存在補骨脂定-2', 3'-環氧化物。

單萜酚類

單萜酚類化合物是補骨脂中具有揮發性的一類化合物, 目前共發現該類成分25個。

黃酮類

黃酮類化合物是存在於補骨脂中的主要化學成分之一, 具有抗肝毒、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目前從補骨脂中分離得到的黃酮類化合物總計53個, 其中黃酮化合物6個、二氫黃酮化合物6個、查爾酮化合物15個和異黃酮化合物26個。

藥理作用

補骨脂具有溫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等功效, 外用可消風祛斑, 主要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所致陽痿遺精、腰膝冷痛、腎虛作喘、外用也可治療白癱風、斑禿。主要化學成分為香豆素類、單萜酚類、黃酮類, 具有雌激素樣作用以及抗炎、抗菌、抗真菌、抗氧化、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的活性, 用於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細菌感染、哮喘和骨關節炎等。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二荒地或緩坡地種植。秋作收穫後,畝施畜廄糞、土雜肥3~4噸、普鈣50~60千克,施勻後深耕翻地,整平細耕後,以坡向或陽向開墒種植。坡地墒寬1.5~2米,平地1~1.3米;坡地墒高10~15cm,平地15~20cm。墒面整成龜背形,墒平垡細。

種子處理

播種前先將種子用1mg/kg三十烷醇或1mg/kg赤黴素水溶液浸種12小時。實踐表明:經過處理的種子能促進補骨脂的生長和發育,減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6.5%~17.4%,結實率增加21.6%~28.8%,產量增加31.5%~34.8%,增產效果顯著。

播種

直播
在適宜種植區,於清明至穀雨在整好的墒上播種。播種前種子用冷水浸泡48~72小時,使其充分吸水,撈出晾乾。條播,在墒面上挖行距40~45cm,窄墒3行,寬墒5行條溝。塘播,按行距(40~45)×(15~20)cm規格打塘。溝、塘深5~7cm,在溝中每10cm放種1~2粒,塘播每塘下種3~5粒。覆蓋約5cm厚的土,澆透水後再蓋1~2cm厚的乾土。覆蓋地膜保溫保濕,7~10天即可出苗。
育苗移栽
  1. 爭取節令,解除與前作地的矛盾,確保全苗壯苗;
  2. 便於管理,省工省材。清明前後採取苗床育苗,加蓋地膜或加罩小拱棚保溫保濕,7~10天出苗,30~40天即可移栽。
按直播規格移栽,條栽行株距為(40~45)×(15~20)厘米栽1株;塘栽以(40~45)×(15~20)厘米每塘栽雙株(分開栽),栽時壓實根部,澆定根水。

田間管理

間苗定植
5月中、下旬進行間苗。以株距15~20厘米留苗1~2株,間苗時,留大間小補缺,留壯間弱,保證全苗。
中耕除草
移栽苗成活後或大雨後,要注意中耕鬆土除草,全生育期進行3~5次,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
水肥管理
苗期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中、後期注意排水。全生育期必須保證兩次追肥,第1次在苗期5~10厘米時,畝施人糞尿1~1.5噸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植株中部葉腋花芽冒出時,畝用畜廄肥2~3噸、普鈣20~30千克施於根部,作為促花肥。結合清溝培土蓋糞。有條件時,在花蕾初期噴施兩次0.2%磷酸二氫鉀,作為壯籽肥。

病害防治

菌核病
主要危害莖稈,形成倒狀。病從上部葉片開始,產生褐色枯斑。後期蔓延到莖和莖基,產生褐色腐爛,其上產生白色菌絲和黑色顆粒狀菌核,嚴重時病莖中空,皮層爛成麻絲狀。
防治措施:冬季清園,認真處理殘體;控水排濕,降低土壤和棵間濕度;發病初期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任選1種均可。發病後期重點噴灑植株下部。
灰霉病
在葉片上產生褐綠色、水漬狀的大斑駁,莖部感病後產生淡黃斑塊,花序腐敗,各病部均可產生灰色霉狀物,都會局部腐爛。
防治措施:注意雨後排除積水,降低濕度;發病初期噴灑1:1:100倍波爾多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硫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交替使用。
輪紋病
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上產生圓形、褐色、具有同心輪紋的大病斑,病部質脆易裂形成孔洞。
防治措施:冬春清除病株殘體,集中處理,減少菌源;發病時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任選1種效果均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