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漢語成語)

砥柱中流(漢語成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砥柱中流,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西漢·劉向整理的《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這則成語意思是如同砥柱山那樣屹立在黃河急流之中,比喻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巍然不動,能起支撐作用的力量。其本身結構為緊縮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基本介紹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

成語出處

“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晏子春秋·內篇諫下》)
後人據此典故剪接加工為成語“砥柱中流”。

成語故事

砥柱山位於黃河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黃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來”,距三門峽市區約30公里。冬天水淺的時候,它露出水面兩丈多;洪水季節,它只露出一個尖頂,看上去好像馬上就被洪水吞沒,驚險萬分。千百年來,無論狂風暴雨的侵襲,還是驚濤駭浪的沖刷,砥柱山一直力挽狂瀾,巍然屹立於黃河之中,如怒獅雄踞,剛強無畏,自古被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來到這裡,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命大臣魏徵勒於砥柱之陰。書法家柳公權也為它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釘波心。頂住三門險,根連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
相傳砥柱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河石柱,又說是一位黃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領幾條貨船駛往下游,船行到神門河口,突然天氣驟變,狂風不止,大雨傾盆。剎那間,峽谷裏白浪滔天,霧氣騰騰,看不清水勢,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駕船穿越神門,眼看小船就要被風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聲:“掌好舵,朝我來。”他縱身跳進了波濤之中。船工們還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聽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來,朝我來”,原來是老艄公站在激流當中為船導航。船工們駛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個浪頭將船推向下游,離開險地。船工們在下游將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見他已經變成了一座石島,昂頭挺立在激流中,為過往船隻指引航向。因此,人們把這座“砥柱中流”的石島也叫“朝我來”。
從此以後,砥柱就成了峽谷中的航標,船隻駛過三門以後,就要朝砥柱直衝過去。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砥柱前面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邊安全的航道,避開了明島暗礁,順利駛出峽谷。

成語寓意

“砥柱中流”的人是能夠在艱難環境中起到支柱作用的人。這類人必定很堅強,不屈不撓,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樣。這種起支柱作用的力量,也是能夠撐得起在動盪環境、艱難壓力下的一群人的共同力量。人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逆境能鍛鍊人的意志亦能挫折人的志氣,為人者,不能向困難低頭,而要像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而真正能擔任支柱作用的人,是不會被逆境和困難挫敗的,這類人只會越挫越勇,把當時的動盪環境作為磨鍊的舞台。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砥柱中流”意謂如同砥柱山一樣屹立在黃河急流之中,比喻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堅強獨立的力量。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運用示例
元·侯克中《艮齋詩集》卷三《題韓蘄王世忠卷後》:“砥柱中流障怒濤,折衝千里獨賢券。”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十四出:“砥柱中流,不避延陵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