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本書共六章,分別從研學旅行的基本認知、發展體系、核心工作、組織管理體系、督導評價體系、需要把握的重要關係、需要處理的關鍵問題等做了較為詳細的架構、論述,提供了一系列具體的實施方式和操作策略。
第一章是“對研學旅行的基本認知”,涉及研學旅行的概念、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基礎、價值體系、基本特點、構成要素,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基本原則等。在談及概念時,對研學旅行做了界定,詳細梳理了“研學旅行”一詞的由來,並對與之相關的研學旅行活動、研學旅行(活動)課程、
遊學、春秋遊、
營地教育、
留學等概念做了梳理與比較。背景部分涉及歷史與時代兩個側面,體現了傳承與創新的關係,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性與人民對教育的需求性的統一。目的部分重點從五大發展理念的見證與倡導角度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方向與落實角度進行了闡述。意義部分揭示了研學旅行的現實意義、實踐意義與理論意義。理論基礎部分則從教育規律、課程建構規律、學生學習規律三大方面予以把握。價值體系部分分別談到了發展素質、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等巨觀層面和生活教育、文化教育、實踐教育、意志品質教育、公共教育等具體要素。基本特點部分談及情境教育、現場研學、切身體驗、綜合實踐、群我結合、開放包容等六大特質。構成要素部分在概括國內外的主流說法之後,重點從研學旅行作為一項事體和作為一種特殊旅遊商品兩個角度做了分析與歸納。工作思路、目標、原則部分,對《意見》的說法做了進一步闡述。
第二章是“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基本架構”,屬於巨觀層面,包含工作和學術兩個方面,主要從研學旅行共同體架構、實施範式、主要要素、質性特徵四個方面進行了勾勒。共同體架構自上而下,分頂層共同體、地方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三級構建,三級一體,可分別納入國家三級課程管理體系中的三個級別。實施範式是從研學旅行具體實施角度談的,自下而上,涉及組織形式和工作程式,分為一般範式和特殊範式,前者是學校作為實施主體,後者是多元主體參與下的研學旅行。這部分涉及的工作程式內容屬於操作層面,但鑒於是巨觀操作範疇,所以放在本章第二部分討論。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主要要素分成兩個角度介紹:一是區位概念下的要素,強調了自上而下、經緯交織的行政網路;二是系統概念下的要素,強調了完整實施研學旅行的學術網路。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質性特徵側重介紹了國家對研學旅行體系品質性特徵的六點要求。
第三章是“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核心工作”,包括出台研學旅行區域規劃、開發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設計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建設研學旅行活動基地、制定研學旅行工作機制。這些工作雖然由不同的主體完成,但共同構成了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研學旅行區域規劃既提供了開展研學旅行的時間軸線和空間格局,又是區域研學旅行的綱領性檔案。開發研學旅行活動課程要完整地經歷確定課程價值、明確課程目標、搭建課程框架、選擇課程內容、有效實施課程、開發課程評價標準、做好課程組織管理等課程開發流程。一條好的研學旅行線路要做到安全第一保研學、資源豐富利研學、線路成熟認可高、特色鮮明體驗好。研學旅行活動基地建設需要從要素設計、課程建設、體制機制建設、研學旅行網站建設等方面著力。研學旅行工作機制包含規範管理機制、安全保障及應急機制、多元資金籌措機制、相互協調機制四個方面。
第四章是“組織管理與督評體系”,按照《意見》提供的思路,涉及協同組織體系、督查評價體系、宣傳引導體系。協同組織體系既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縱向組織體系,也有研學旅行所涉各組織單位的橫向體系,縱向組織體系的各個層級在許可權、管理範圍、服從關係方面存在差異,橫向組織體系則在職責功能上形成互補。督查評價體系涉及縱向自上而下的隸屬關係、基於橫向組織關係的評價體系以及對研學旅行主體的具體評價體系。宣傳引導體系部分介紹宣傳引導的基本思路、具體工作、難點及其突破等內容。
第五章是“把握五組關係”,重點從知與行、收與放、統一行動與獨立自主、走馬觀花與實際獲得、實證與隱喻五組關係談研學旅行中的平衡意識與辯證法,旨在提升研學旅行教育的質量,使學生確確實實發生深刻變化,避免走馬觀花、到此一游。
第六章是“處理好十個關鍵問題”,涉及主導權、
教育公平、教育價值的大小、文化教育、敏感意識、與國家課程的關聯、與地方校本課程的關聯、學生角色設計、時空設計、城鄉學子的差異性。這些問題在研學旅行教育中比較突出,處理不好,重則會產生國際影響,輕則會影響到學校聲譽,因此需要認真對待。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對研學旅行的基本認知
第一節 概念與理解
一 研學旅行
二 研學旅行活動
三 研學旅行(活動)課程
四 遊學與春秋遊
五 營地教育
六 留學
第二節 背景、目的與意義
一 歷史與時代背景
二 實施研學旅行的目的
三 推進研學旅行的意義
第三節 理論基礎與價值體系
一 理論基礎
二 價值體系
第四節 基本特點與構成要素
一 基本特點
二 構成要素
第五節 工作思路與目標
一 工作思路
二 工作目標
第六節 基本原則與闡釋
一 教育性原則
二 實踐性原則
三 安全性原則
四 公益性原則
第二章 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基本架構
第一節 研學旅行共同體架構
一 頂層共同體
二 地方共同體
三 學校共同體
第二節 研學旅行的實施範式
一 一般範式
二 特殊範式
第三節 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主要要素
一 區位概念下的要素
二 系統概念下的要素
第四節 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質性特徵
一 中小學生廣泛參與
二 活動品質持續提升
三 組織管理規範有序
四 基礎條件保障有力
五 安全責任落實到位
六 文化氛圍健康向上
第三章 研學旅行發展體系的核心工作
第一節 出台研學旅行區域規劃
一 組織管理工作
二 調查研究工作
三 具體規劃工作
第二節 開發研學旅行活動課程
一 確定課程價值
二 明確課程目標
三 搭建課程框架
四 選擇課程內容
五 有效實施課程
六 開發課程評價標準
七 做好課程組織管理
第三節 設計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一 安全第一保研學
二 資源豐富利研學
三 線路成熟認可高
四 特色鮮明體驗好
第四節 建設研學旅行活動基地
一 研學旅行基地設計的核心要素
二 研學旅行基地的課程建設
三 研學旅行基地的體制機制建設
四 研學旅行基地的網站建設
第五節 制定研學旅行工作機制
一 規範管理機制
二 安全保障及應急機制
三 多元資金籌措機制
四 相互協調機制
第四章 組織管理與督評體系
第一節 協同組織體系
一 統籌與管理
二 制定工作方案
三 職責分解
四 檢查督辦
第二節 督查評價體系
一 巨觀要求
二 評標要素
第三節 宣傳引導體系
一 基本思路
二 難點分析
第五章 把握好五組關係
第一節 知與行的關係
第二節 收與放的關係
第三節 統一行動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第四節 走馬觀花與實際獲得的關係
第五節 實證與隱喻的關係
第六章 處理好十個關鍵問題
第一節 主導權
第二節 教育公平
第三節 教育價值的大小
第四節 文化教育
第五節 敏感意識
第六節 與國家課程的關聯
第七節 與地方、校本課程的關聯
第八節 學生角色設計
第九節 時空設計
第十節 城鄉學子的差異
附錄 教育部等 11 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編後記 知行熱土
創作背景
2016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8號,以下簡稱《意見》),“研學旅行”正式寫進國家教育類檔案,得到國家支持。自此掀開了“研學旅行”研究和實踐的熱潮,教育界、文化界、旅遊界、經濟界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介入,全國各地區、中國小學校、旅行社積極回響,但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極少且不成體系,各領域都急切需要理論指導,以全面認知和系統建構中國小研學旅行體系。該書試圖回答這一問題,以期為開展研學旅行教育提供一個思考和操作的平台。
作品評價
研學旅行納入基礎教育領域,作為新的教育教學內容,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作為一種國家行為,它反映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新取向,也折射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新高度。從這個角度而言,開展研學旅行教育研究迫在眉睫,意義重大。本書作者從認識論的角度對此做了細緻剖析,還從實踐論的角度架構起了研學旅行教育工作的基本框架,無論是從理論意義還是實踐意義而言都是開創性的。該書作為第一部對研學旅行進行系統理論研究的著作,它的問世有著獨特的時空定位。
——
裴娣娜: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主任
大地是課堂,行走皆研學。邊行邊學,且行且學,在行中學,在行中研,研究性的學,學著做研究。自古這就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研學旅行設計》一書有理論有實踐,可研究可操作。其重心在於幫助了解如何行如何研如何學,避免只有遊玩沒有研學。
——
石鷗: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被教育界譽為“當今教科書研究第一人”
這是一部好書,揭示了研學旅行教育的基本規律,也為研學旅行各執行共同體提供了工作框架,是進行研學旅行設計的入門書。
——
譚旭東:上海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得主
《研學旅行設計》開研學旅行領域先河,從理論到實踐、自內涵而框架,剖析概念,把握關鍵,幾乎涉及了研學旅行中的全部基本問題,並結合當前的政策環境給出了專業性的解釋和建議,的確是兼具實用性和可讀性的好書。
——楊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簡介
朱傳世,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材中心教研員,教育部國培專家,教育部、北京市多個項目評審、培訓專家。研究涉獵課程教材教法、語文教育、國學教育、中高考、學習性評價、專題教育等方面。組織、參與了從“九五”到“十三五”的10餘項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10多項成果分獲國家、省級特等獎或一等獎;發表文章、論文160餘篇,獨著、主編、參編教材、著作等近200部。主持編寫我國第一套中國小專題綜合教材及教師用書(共16冊)、全國第一部藉助專題教育培育核心素養的著作《基於核心素養的開放式專題教育實踐路徑探索》。個人專著代表作《基礎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到中流擊水——毛澤東作品聆聽與欣賞》、能力教學模式系列研究成果《家庭多媒體教室——中考全程訓練(語文)》。主編代表作《歐盟核心素養在專題教育中的本土化實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唐詩宋詞選讀》《中外戲劇名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