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型鐵礦床

(1)地質構造背景有利成的大地構造位置是不同地質時期的大陸邊緣弧及島弧、大陸邊緣隆起中的凹陷帶和與之相鄰的坳陷帶及裂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矽卡岩型鐵礦床
  • 成礦深度:一般在1-4.5km
  • 礦化的溫度:一般在800-200ºC
  • 主要礦化溫度:500-400ºC
  • 主要礦物:磁鐵礦
(1)礦床形成情況,(2)礦床特徵,(3)成礦作用模式,

(1)礦床形成情況

礦床形成於中、淺成侵入體與碳酸鹽岩、鈣質凝灰岩及鈣質頁岩等化學性質活潑的圍岩接觸帶及其附近。與成礦有關的岩體可為輝長岩及輝綠岩、閃長岩及二長岩、石英閃長岩及石英二長岩、花崗閃長岩及花崗岩,一般富鹼質(多富Na2O)或偏鹼性,規模多屬中、小型。成礦深度一般在1-4.5km,蝕變及礦化的溫度一般在800-200ºC,主要礦化溫度在500-400ºC。

(2)礦床特徵

礦體呈似層狀、凸鏡狀、囊狀、不規則狀產於接觸帶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觸帶、斷裂及層間破碎帶、捕虜體等構造控制,與圍岩多呈漸變關係。
礦石礦物以磁鐵礦為主,可見赤鐵礦、菱鐵礦、鏡鐵礦、磁黃鐵礦、黃鐵礦、黃銅礦、錫石、閃鋅礦、方鉛礦等。脈石礦物為矽卡岩礦物組合,如石榴石、透輝石及鈣鐵輝石、方柱石、鈉長石等,因礦床和矽卡岩類型而異。
礦石具交代結構、交代殘餘結構、它形-半自形粒狀結構,浸染狀、條帶狀、斑雜狀、角礫狀、緻密塊狀等構造。
圍岩矽卡岩化普遍,且常具有一定的分帶性,分帶情況因礦床而異、蝕變最強烈的部位多在正接觸帶。

(3)成礦作用模式

雖不排除部分礦床的鐵來自岩體的圍岩,但大多數礦床的鐵質是岩漿熱液帶入的,岩體富鈉及鈉化蝕變作用有利於鐵質進入熱液。 當岩體侵位於中、淺部位的碳酸岩鹽等有利圍岩冷凝結晶時,岩漿中的揮發組分開始向岩體的頂部及邊部集中,在早期高溫階段(超臨界狀態)流體通過雙交代或滲濾交代作用形成乾矽卡岩;其後因溫度降低沿接觸帶上升的接近臨界狀態的富鐵流體與圍岩(包括乾矽卡岩)交代形成濕矽卡岩礦物組合及磁鐵礦,即鐵礦的主要形成階段; 在更晚階段則形成伴生的赤鐵礦、錫石等氧化物及銅、鉛、鋅的硫化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