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革命後勤基地——石鼓畈,位於德白路旁吳山鄉西南部,距第一屆德安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石鼓殿僅200多米,是2009年申報的新農村市縣共建點。該村有20戶,103人(全系漢族江右民系),耕地面積171畝,其中水田138畝,...
石鼓村古時屬壽昌縣,解放後屬建德縣(1958年)、建德市。1950年為石鼓鄉,1956年合併入李家鄉,1958年為大同公社李家管理區,1961年置李家公社。1983年11月復為長林鄉,1992年4月長林鄉與李家鄉合併建立李家鎮。全村由石鼓、金雞山腳、翁家、小源口、鄭家、畈腳和橋頭等由7個自然村組成,近800戶,2800餘人...
此房在六家畈鎮為最高、最好的古民居,一進五間,六進到後。大門外有大石鼓一對。前面五間正中的一間為大門,門高二丈,寬八尺。每進正中為廳堂,每進之間東西都有迴廊和包廂,從天井院向四周上邊察看,飛檐走壁,屋檐的護板全為木雕,房內皆雕樑畫棟,推窗亮閣。二進大廳的大梁為游龍過江圖案。三進大廳的...
三柳店村相鄰;南接馮店鄉楊擺埂村;北與曾油坊村、陳窪村、范棋村相望。全村現有20個居民組,它們是:現網地、毛竹園、小麥畈、曹西榜、廟嶺、清塘、河東、河西、石鼓溝、王塆、竹園、漆塆、柳坪、劉塆、夏塆、隔河、大山坪、汪窪、大塆、胡窪。高畈村總人口2182人,高畈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2名。
著重抓好4個新農村點建設,立足果園優勢打造紅橋賀山壠魏家特色產業新農村,立足旅遊優勢打造淵明故里路邊陶家新農村,立足幫扶優勢打造楊柳塘下山新農村,立足地位優勢打造石鼓畈生態新農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特色農業,堅持以科技興農為依託,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一村一品”發展...
海拔350.4米)位於豐集鎮青山村,觀音山(海拔248.7米)位於河鳳橋鄉觀音山村,梅山(海拔223米)位於雙椿鋪鎮梅山村,九峰尖(海拔1352.6)位於黃柏山林場,上峰山(海拔850米)位於長竹園鄉上峰山村,觀陣山(海拔431米)位於長竹園鄉肖家畈村,大牛山主峰牛角尖(海拔1269米)位於黃柏山林場,石鼓寨(海拔...
從霍山縣太平畈鄉余家灣起,北流經雙河店、王家店、洪家畈至九龍井,匯集東界嶺、高山鋪來水,上段稱三道河,下段稱六道河。西流源出石鼓寨、中界嶺經古佛堂的山水。東流首受五桂河,折向東北,經上土市、雷家畈。南側有龍門沖水入,又北流經鮑家嶺、牡丹河兩大彎道後,與源出八斗嶺、雞心石和自西向東流...
彭沖、青峰、洪咀、胡坪、蔡受、方鋪、新鋪、曾沖、楊河、大公、橋上、年浪、高潮、董畈、石馬山、胡海、張鋪、胡志高、飛躍、湯沖、黃金寨、王橋、曹廟、龔坳、舒垸、劉河、新河、河西上、白茆、楊林沖、祖虞、涼亭、楊寨、石鼓沖、石鼓河、羅坳、鴨咀、果子畈、分路、馬路、坳上、牌樓、中路、湯畈、...
明萬曆甲午年(1594年)吳姓在六家畈老街北頭西側建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宗祠(民間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說)祠堂為三進,每進五間,磚瓦結構,大門樓為宮殿式建築,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門前有石鼓、旗桿,是吳氏出過舉人、進士的標誌。黑漆大門紅膛黑字對聯是“渤海家聲遠,興隆世澤長”。廳前院內向西有一...
相傳在駝龍山水府廟崖底,泗水港河與長河匯口處深淵下天然生成一對石鼓石鐘。澗水直泄萬點水滴擊打著石鐘石鼓,聲聲振聾。據說一是水府廟靈感萬物,晨鐘暮鼓(早上只能聽見鐘聲,晚上只能聽見鼓聲)自然之工巧奪。感念天地造化,道法無邊;二是駝龍山本為一尊巨龍,龍頭在水府廟,澗底有一深洞不可測。據說此洞...
王致中(1909-1993)原名陸錦恆,東陽黃田畈石鼓嶺下村人。人物生平 13歲,學當店員學徒。民國17年(1928),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共青團桐鄉特支書記。4月,被國民黨桐鄉當局逮捕,先後在浙江省和蘇州陸軍監獄監禁8年余。民國19年,在獄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6年8月,被營救出獄,11月,去延安學習,任中共...
石鼓堰大隊 青林大隊 張店大隊 駱家沖大隊 方家灣大隊 企事業單位 七星台公社概況 七星台鎮 鳳台大隊 新建大隊 吳家堤大隊 鮮家港大隊 團結大隊 淡家坡大隊 聯盟大隊 肖家橋大隊 李家崗大隊 董家灣大隊 肖家山大隊 江洲大隊 共青大隊 興隆山大隊 沈家店大隊 孫家港大隊 新場大隊 東林大隊 張家場大隊 大埠街...
劉家窯祠堂位於楊店鎮將軍村劉家窯。據傳是楊店鎮現今保存下來最古老的祠堂。建於明代中期。前幾年經過修葺,保持著祠堂的原貌。門口保留著一對青石石鼓,祠堂內懸掛著“源遠流長”的匾額和乾隆年碑刻。作為古建築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孝南區收錄的第二處家族祠堂。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流行於黃孝一帶,原來稱打鼓說書...
托石上則是圓鼓形的門當,圓圓的石鼓邊,雕有半球形的鼓釘,整整齊齊地排著共有240顆(右鼓130顆,左鼓110顆)。石鼓壁上各雕有蟠螭龍首1個。鼓面雕的是文人官吏,或揮毫題詩,或捻須沉吟,有品茗的,有聽樂的。正廳天井將廳堂分成上下兩重。天井四周用6塊青石圍成1個長方護欄,中軸線上空出2米寬,作為...
現最完整的要算大官份西頭的一處,房子在六家畈最高、最好,五間六進到後,大門外有石鼓一對。大門高丈二。寬八尺。每進正中為廳堂,東西有迴廊包廂。二進大廳的大梁為獨龍過江,屬建築之奇。三進大廳的樑柱均為精工雕刻的楠木,當年正廳掛有慈禧太后親筆“福”字,還有鄭板橋的竹子,李鴻章的對聯。紅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