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是圍繞巢湖周圍的十二座特色小鎮,位於中國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合肥市的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隨著環巢湖旅遊大道的全線貫通,美麗巢湖之濱的十二顆璀璨明珠從此串接成鏈,獨具魅力的十二鎮十八景呼之欲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湖十二鎮 
  • 外文名:Twelve towns around the lake
  • 位置:中國長三角巢湖流域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所屬水系:長江水系
  • 跨越地區:合肥包河巢湖肥東肥西廬江
歷史文化及景點,環湖十二鎮之三河古鎮,環湖十二鎮之同大鎮,環湖十二鎮之白山鎮,環湖十二鎮之盛橋鎮,環湖十二鎮之槐林鎮,環湖十二鎮之散兵鎮,環湖十二鎮之中垾鎮,環湖十二鎮之柘皋鎮,環湖十二鎮之烔煬鎮,環湖十二鎮之黃麓鎮,環湖十二鎮之中廟鎮,環湖十二鎮之長臨河鎮,定位,旅遊,合肥萬達文旅城,世界級國際帆船俱樂部,巢湖半島,精美圖集,活動,產業,特色小城鎮風貌,其他,

歷史文化及景點

同大鎮、長臨河、烔煬、柘皋等四個歷史文化老街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三河古鎮,六家畈古民居、三湖梅、洪家疃等民俗風情;唐咀水下居巢古國、銀山智人等遺址;環湖流域的吳楚文化、淮軍文化和焦姥文化、巢父文化。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之三河古鎮

三河地處巢湖之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三河鎮在安徽合肥縣南八十里,外環兩岸,中峙三洲,三水貫其間,故曰三河”。距合九鐵路站7公里,成為合肥、黃山、九華山以及巢湖旅遊風景區中的重要旅遊城鎮。
環湖十二鎮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鎮內河環水繞,五里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賈雲集之地。有“裝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譽。
三河鎮文化底蘊濃郁,以各種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形成了古鎮游的一大看點。三河是廬劇的發源地,廬劇第一劇目《小辭店》就取材於三河二龍街上發生的故事。至今民間仍流傳《小辭店》里發生的纏綿純潔的愛情故事。三河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體現了中國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民間仍自發舉行龍燈、鬧旱船、跳河蚌舞、趕廟會等活動,端午節時,人們做粽子、玩龍船;中秋節日仍玩火把;婚喪嫁娶,仍抬花轎、鬧花船、請“良玩”;前有姓氏後有郡的民俗燈籠仍高掛在每戶人家的門樓之上,保存著淳厚的民風。
民俗看點
踩高蹺、賽龍舟、玩龍燈等傳統民間娛樂,備受遊客歡迎。
美食
三河古名“鵲渚”,也是遐邇聞名的釀酒之鄉,三河米酒是當地一絕。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三河的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它取南北菜系之長,集徽、川、淮揚菜之大成,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菜餚風味。傳統宴席——“八八席”、“八四席”,無不傳遞出飲食文化的底蘊,三河酥鴨圓面、三河米餃和三河臭豆腐被稱為“三河三絕”。米粉蝦、豆腐面魚湯等名菜無不展示水鄉的風韻,讓你回味無窮。
特產
三河古鎮(簡介交通實景遊記)主要特產有羽毛扇,茶乾,米酒和牛角梳,這些特產的技藝都是先輩們一代代的傳承下的的,《走遍中國》走進三河古鎮(簡介交通實景遊記)對這些古老的技藝進行的拍攝拍了五味茶乾與多種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菜餚和古城牆、楊振寧客居、劉同興隆莊、李府糧倉以及羽毛扇、制桿秤、牛角梳、彈棉花等等畫面。

環湖十二鎮之同大鎮

同大鎮位於皖中腹地,廬江縣北部,東連巢湖、南接銅陵,北臨“千年古鎮”三河,西有京九鐵路。合銅、同白、新白公路穿境而過,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環繞。水陸交通發達,是合肥、九華山、天柱山、黃山旅遊黃金線的一塊風水寶地,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同大素有“漁米之鄉”美譽。“綠色食品”中華絨螯蟹、巢湖銀魚、蝦仁、紫荊村韭菜、崗頭村胡蘿蔔等農產品暢銷全國。“京亞、藤稔、巨峰”等早中遲熟葡萄適銷各大中型城市。已形成水產、水果、蔬菜、棉花、優質稻等五大農業支柱產業。興隆食品公司、同鑫水產食品公司、同大棉業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正悄然興起。
慶復禪寺地處新河古鎮以南五百米,距離三河鎮9公里,九華山百歲宮方丈、安徽省佛教協會第一副會長釋慧慶所建,是安徽僧尼學院培訓基地。
清光緒年間,當時的曹庵廟遷址曹家墩,原名佛元庵。建國後因新河國小擴建,曹庵廟被占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落實了宗教政策,經廬江縣人民政府批示,準許易地重建曹庵廟並更名為慶復禪寺。為建造慶復禪寺,九華山百歲宮住持釋慧慶大和尚弘揚佛法,廣結善緣集資、籌化,並得到了社會各界大力支持。整個禪寺建設,歷時六年。1994年春破土奠基,費資數千萬元,占地二萬多平方米,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為慶復禪寺寺名題字。慶復禪寺均為仿古建築,背東面西,以放生池、拱橋為中軸線,依次建成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方丈閣、五百羅漢堂、眼光娘娘殿等。其中臥佛殿中的玉佛為江北之最。慶復禪寺是人們放鬆心情、遠離塵囂的好地方。
明清古建築
胡氏宗祠位於西灣村,為明清建築風格,是廬江縣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屬縣級保護文物。祠堂座東朝西,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由前、中、後三進大堂及廂房組成。中間有天井院,門廳敞闊,氣勢恢宏。正堂七間九檁,柱樑及藻井上遍施彩繪。大堂和每間穿廊都有雕樑畫棟,設天花藻井。胡氏宗祠有34排過梁和146根柱子,分別代表胡氏34個支系和146個房份。文革期間,部分雕樑畫棟和彩繪被視為“四舊”,慘遭毀壞。現主體尚存,胡氏族人自發捐款近百萬元進行修復。此祠堂是了解明清建築特點的好去處。

環湖十二鎮之白山鎮

白山鎮環境優美,人傑地靈。集鎮邊有海拔120多米高、象雄師高踞的白石山,與巢湖岸邊的袁家山遙遙相對。“白石冬雪”自明清時起就是廬江縣有名的“八大景”之一,山上古木參天,茂竹修長,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釣魚台等誘人景點,是旅遊、休閒的好地方,白石天河象一條彎彎曲曲的白玉帶依傍、護衛著白山大地。
環湖十二鎮
白山鎮面積105平方公里,集鎮面積1.6平方公里,轄 23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 6.2萬,耕地面積5.1萬畝。自古以來,白山鎮就是周邊鄉鎮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商賈雲集,經貿繁榮。鎮水陸交通便捷,省道盛(橋)同(大)公路穿境而過,東連廬巢路,西接合銅路,鄰近滬蓉高速、合九鐵路;市道廬縱旅遊公路穿過白山鎮中心,直抵巢湖,是白山鎮南北交通主動脈。 白山碼頭可停泊千噸船舶,經巢湖可通往長江等各大水域。北京,天津,濟南,南京,上海,直達省際旅遊客車。
據悉,未來合肥市將規劃建白山機場。

環湖十二鎮之盛橋鎮

龍燈與壠埂
每年的春節期間,在廬江盛橋鎮壠埂村一帶,人們總要走村串戶地玩龍燈。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陣陣,熱鬧非凡,給當地的村民帶來熱烈的節日氣氛。相傳在唐貞觀年間,老天久旱無雨,百姓們苦不堪言,天上玉皇大帝知道民間的災情後,立馬指令一條白龍去長江取水降雨,以緩解人間的旱情。白龍接到指令,騰雲來到長江上空,當看到人間旱情嚴重,莊稼無收時,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便多取了些水去降雨。有道是天上一滴水,人間流成河,結果造成了人間山洪暴發,一下淹死了很多人。玉帝知道後,便派人將白龍斬首。白龍被斬後,託夢給了唐朝皇帝李世民,訴說了自己的冤情。太宗李世民夢醒後,便下旨讓人按他夢裡的白龍形狀,用竹篾紮成龍的身子,一節一節的,頭尾共有九節,然後用紙糊上,在紙上畫出許多鱗片,讓人燒香膜拜,以示祭祀。後來,人們在龍的身體內點上蠟燭,到了夜晚,遠遠望去像一條真龍。人們又把一節一節的龍身,用繩套連線在一起,扛在肩上走村串戶,到處玩耍。從此,玩龍燈這一習俗一直在民間沿襲下來。
古井
古井,距鎮東北四華里,是金城寺原址留下的一口千年古井,該古井於1987年被省政府列為重點廣物保護對象。據文物專家考證,此井的紅磚和圈法當屬唐代所獨有,據測算,距今已有1200多的歷史,井口數十道2-3寸深的印痕,足以說明其歷史悠久和繁華。現古井仍水源充足,旱年不乾,水質清洌、乾甜,當地居民一直還在飲用。
環湖十二鎮
仙人洞
位於馬蹄井西約100米的山坡下,有一洞,名曰仙人洞。此洞有上下兩條進出口,上口縫很小,一人攀進甚費力,下口為一壑。一進洞,有一約15平方米露天小院,院內有近似石桌、石豬等石物,四壁有野獸洞。民國十餘年間,曾有遊人題詩一首,貼於洞壁。詩曰:“雲隱龍池掃不開,洞內奇境似天台,多年勝跡信尤在,想是仙人跨馬來。”
板橋
距鎮治西六里許的聖橋河上,有一獨木橋,名曰板橋。據高氏譜記載:500年前老闆橋有人說是千年板橋,板橋究竟有多少年歷史,已無準確記載。
老闆橋系柏樹質。相傳在清道光年間,板橋被洪水沖走,後置一新板橋,未幾,老闆橋在無為縣被人藏於草堆中學雄雞叫,高姓發現找回。逐兩板橋並列河上,新板橋也系柏樹質,僅數十年即朽,老闆橋依然如故。
老闆橋系中藥良材。人們削屑熬湯,曾治好多種疾病。但在過去,高姓人認為是本姓龍脈,是神橋,不讓削屑,凡被發現者常罰酒席賠禮。1981年廬江縣交通局在板橋處建一水泥鋼筋橋,老闆橋抬至高家韶家保存。
山丘
鐵腳山:距治西五公里,海拔105.6米,據清光緒<廬江志>雲,因山麓出鐵而故名。五馬山:距治西北五公里,海拔54米。
下礫山:距治西一公里,海拔140米,亦名下流山。據清光緒《廬江縣誌》雲,上流有桃花洞,但未查到。
楊妃山:距治西北五公里,海拔67米。
河流與湖泊
盛橋河:發源於冶父諸山,由西南流向東北,穿過盛橋鎮後折轉東南,流入兆河,全長18公里。
兆河:距治東四公里,舊時稱造河,但不通水,正式挖通於1953年,它溝通白湖、巢湖。接塘串河、順港河、盛橋河之水,由南向北流入巢湖匯注大江。全長12公里。
澗灣河:距治北三公里,發源於柴灣,流入巢湖,全長三公里。
白湖:(與後湖、排子湖相連,統稱白湖),距治南六公里,位於無為、居巢、廬江三縣區之間,湖圍六十一公里,面積約157.7平方公里,它是由斷層下陷而形成的。舊時,白湖與後湖、沙湖、黃坡湖相注,由史家口匯西河流入於長江。1953年因兆河開通,湖水流向原來南下改為北上,經兆河注入巢湖,匯入長江。1956年圍湖造田,建立國營白湖農場。
巢湖:又名焦湖,距治北六公里,位於肥東、肥西、居巢、廬江之間,面積782平方公里,湖周港汊三百六十餘條。根據古代傳說,於吳帝孫權赤烏二年(公元240年)七月二十三日戊時,由地層下陷而成,水經居巢區裕溪口入長江,是我國銀魚主要產地之一。

環湖十二鎮之槐林鎮

槐林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巢縣神墩遺址距鎮西2000米,是一個成橢圓形的高台大土墩。土墩表層布滿陶片和瓦礫,經考古專家考證,這裡是古人曾經生活過的場所,屬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先民們選擇有水源的高地居住,既依賴自然,又防禦水患和野獸侵襲,充分體現了他們聰明智慧,也證明了槐林鎮古老而又文明的歷史。
環湖十二鎮
槐林鎮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內的半島,島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稱槐林嘴。當今嘴上仍有個槐200餘畝,是個槐花盛開、環境優美的地方。槐林嘴上的巢湖廟,與巢湖北岸的中廟隔湖相望,為姊妹廟。當年香客如雲,香火旺盛,可惜原廟宇被毀於日寇的炮火。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得以恢復重建,使這裡又成為風景名勝和佛教勝地。槐林鎮的老街臨湖而建,歷史悠久,至今不少古民居依存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鎮區範圍向南拓展,已建成了4平方公里的新鎮區。新街道布局合理,整潔寬暢,樓房鱗次櫛比、商貿繁榮昌盛。街景花園如詩如畫,居民小區溫馨如春,被譽為“皖江山水名鎮”,巢南的“蘇南”。槐林人歷來崇尚文化,重教興文,解放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文教事業發展迅速,教育事業躋身於全市先進行列。民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尤其是槐林燈歌古樸典雅,優美動聽,傳唱不衰,成為巢湖民間藝術中的奇葩。

環湖十二鎮之散兵鎮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依銀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青山綠色間,歷練著一支仁智之師,演繹著一段傳奇故事。古老的散兵地名,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項羽所部兵散於此。屹立鎮東的楚歌嶺仍見證著當年的四面楚歌聲。傳承至今的散兵地名,是戰爭的休止符,和平的畫外音。今日的散兵鎮,歷經2000餘年的滄桑,由一個小漁村演變成了一個建制鎮。2004年,又由原散兵鎮、高林鎮合併成了新的散兵鎮。鎮面積126平方公里,人口4萬餘人,轄9個村(居),是巢南經濟重鎮。
環湖十二鎮
銀屏山,是散兵生態旅遊之鄉的重要標誌。這裡仙境傳奇,人文薈萃。
一、生態綠色傳統食品的產地:綠茶、香椿、蕨菜、珍珠菜、水晶石榴、巢湖三珍等山珍湖仙聞名遐邇。“巢湖銀尖”綠茶獲中國茶葉博覽會金獎。
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基地;清朝著名愛國將領丁汝昌的故居——汪郎中村,兵工廠、戰地醫院等新四軍在此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遺蹟,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
三、山水人文傳統旅遊的勝地:銀屏山、楚歌嶺、仙人洞、牡丹花、後洞三潮、笑泉等構成了一系列的名勝景觀。銀屏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四、今古傳奇傳統文化的寶地:呂洞賓仙人洞煉丹、劍插笑泉(孝媳泉)、霸王石、牡丹仙子等傳說無不美麗動人、膾炙人口。

環湖十二鎮之中垾鎮

中垾鎮位於巢湖市西郊,南瀕巢湖,距省城合肥50公路。合裕公路、淮南鐵路、華東電網穿越而過。水陸交通、郵電通訊十分便捷。鎮域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耕地4.5萬畝。中垾鎮位於合裕公路沿線,巢湖市西郊中心鎮,距巢湖市區14公里。鎮域東與巢湖市區毗鄰,南臨巢湖水域、西連烔煬鎮、北接柘皋鎮,華東第二通道鐵路線與合裕公路橫穿鎮區和鎮域中部。具有靠城、靠湖、靠路的獨特區位優勢。中垾鎮鎮域總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3.4萬人,耕地4.5萬畝。
環湖十二鎮
“中垾農民美食城”是中垾鎮的另一大特色。省道合蕪公路從鎮中心穿越而過,沿道兩旁數十家各具特色的農家飯店酒家每天迎接著南來北往的客人,在贏得無數讚譽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經濟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環湖十二鎮之柘皋鎮

柘皋,中國古鎮,是一個具有三千年歷史的江淮名邑。它曾以“矤叴”之名刻記楚簡,並以“橐皋”之名載入《春秋》,漢代設縣。
環湖十二鎮
柘皋之戰是南宋初年宋軍抗金戰爭中的重要戰役之一。名義上由張俊指揮的宋軍在這次戰爭中先勝後敗。戰爭結束後,金軍退淮北歸,宋軍也退到江南,宋朝廷與金統治者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
白龍洞
柘皋名勝古蹟眾多,柘皋八景斐聲方圓數百里,其中“而山白龍洞有著神話般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一條白蛇在而山主峰龍洞內修煉。久之,白蛇得道變成白龍飛天后留此白龍洞,洞口寬約10平方米,洞深數里,其間布滿石乳、石筍,且聞泉水叮咚響。“玉欄古橋”更有其不同尋常的歷史淵源。相傳元末朱元璋起義,遇元兵追殺,至柘皋河邊,進退維谷,危難之際,一老丈從葦叢中推出一隻小船,輕點竹篙,將朱元璋渡過河去。後明朝立,朱元璋在柘皋河上修一石橋,取名“遇難橋”,以報老丈當日救命之恩。後人見“遇難”二字不祥,遂改為諧音“玉欄橋”,相傳至今。
浮槎山
浮槎山,山腰有浮槎寺。《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 記載:“ 浮槎山浮槎寺,南朝梁建。”《天下名勝志》:“浮槎山有福嚴寺……山頂龍王殿前面有二眼泉水。”宋朝歐陽修曾作《浮槎山水記》,讚譽其為天下第七泉。
會吳城
在柘皋板橋境內,古河道西側,板橋國小所在地。地名罈子山,面積約一萬平方,經考證為東周村落遺址。史書記載,春秋周敬王37年(即魯哀公11年,公元前483年),魯哀公會晤吳侯於柘,築壇締結盟約。
魏典韋墓
東漢魏典韋墓,位置在柘皋油廠東側,柘皋河西。

環湖十二鎮之烔煬鎮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位於巢湖沿岸唐家嘴一帶,在1800年前是中國南方大都市,因地震而沉入湖中,被稱為東方亞特蘭帝斯
近年來,文物考古專家在烔煬鎮唐嘴村前的湖灘上考古發現,在巢湖水下有座古城遺址,並在遺址發現完整的陶器、玉器、銀器、等文物260件。
傳奇將軍李克農(1899--1962)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八路軍駐上海、南京、桂林辦事處處長,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等職。解放後期被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軍委情報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李克農將軍就是烔煬鎮中李村人,他的故居保存維修完整,“李克農故居”幾個字是楊尚昆同志書寫。

環湖十二鎮之黃麓鎮

張治中先生故居
環湖十二鎮
張治中(1890-1969年),原名本堯,字文白,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著名的和平將軍。其故居位於黃麓鎮洪家疃村內,與其創建的黃麓師範學校遙遙輝映。
黃麓師範
由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先生1933年創辦,安徽省第一所鄉村師範,是一所歷史悠久、成績斐然的教師培養、培訓基地。80多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幾萬名各類人才,享譽海內外。校內景色宜人,校風優良,其內的思源堂、桂翁堂等值的一覽。
相隱寺
相隱寺位於安徽省巢湖之濱的西黃山腹地的建麓村,距離黃麓師範2公里。曾經是一座高僧輩出的古剎,原名“白衣庵”,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明朝末年,遣臣吳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滄桑,以及明朝沒落衰亡景象,回到故鄉憤世出家,隱居於白衣庵。後清延請其出山,幫助治理朝政,未得應允,並說:“吾出家之志堅,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則將白衣庵更名為“指南庵”。吳相即更法名萬如。因其住於該寺,1991年妙安大和尚重修時遂改寺名為“相隱寺”。萬如大師於此設書院執教,學生有48人,此後大師創叢林,興道場,香火日盛。清鹹豐三年,相隱寺毀於戰火。光緒十五年,由齊齊、浩參而於金陵寶華山隆昌律寺任住持的浩淨老和尚及行寬和尚共同修復。1949年後,相隱寺被徹底拆除。重建寺廟工程於1991年破土動工。
竺城寺
始建與宋寶佑元年(1253年),位於花塘鄉周黃村一華里的墩上。大墩20畝左右,呈圓形,高約4米。四周挖有寬8米、深2米的護墩河。河水清澈,游魚可見,河上架設吊橋一座,作出入通道。寺宇建於墩中心,座北朝南。
掇英軒
其前身是合肥市掇英軒文房用品研究所。該企業取名“ 掇英軒”即有藝海拾貝之意,將古代優秀的傳統箋紙加工技藝拾取起來,繼承與發展,為現代社會服務。
雙亭老家
位於黃麓鎮南部旅遊觀光大道和綠色通道之間,瀕臨巢湖,占地面積15畝,其中水面養殖7畝,因在水面上修築涼亭兩間而得名。餐飲以農家土菜為主,是集休閒、垂釣、餐飲、旅遊、度假於一體的好去處。

環湖十二鎮之中廟鎮

中廟鎮位於巢湖市西部邊緣。地處巢湖北岸,因古寺居巢州與廬州之中而得名為中廟,素有“湖天第一勝境”之稱。是皖中名勝古蹟和神、佛文化匯集地。為加快中廟-姥山旅遊開發,2005年12月,中廟撤鎮設街道辦事處,總面積為13.2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9000人。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中廟-姥山景區
中廟-姥山景區是國家重點開發的山、水、島、廟多種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省城後花園、巢湖旅遊重鎮,素有“東方日內瓦”之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峰塔、聖妃廟、中廟、昭忠柌、白衣庵、古船塘、四頂山、孤山、鞋山,與周邊的仙人洞、銀屏牡丹、半湯溫泉以及張治中、馮玉祥、李克農三將軍故居等眾多人文景觀構成了巢湖風光旅遊圈。
中廟街道
中廟街道是巢湖湖泊管理委員會的所在地,是巢湖東西湖交界處,巢湖盛產銀魚、刀魚、風尾魚、白米蝦等多種淡水產品,水產品儲量大,種類多,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中廟街道區位優越,厲來為巢湖水產品交易中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中廟位於巢湖北岸的中廟鎮境內,與湖中心的姥山島隔水相望。岸磯形如棲鳳;廟宇紅牆綠瓦,層檐疊嶂。中廟始建於東吳赤烏二年,先時祭祀主巢湖波濤的太姥,後來也祭奉傳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
中廟
位於巢湖北岸的中廟鎮境內,與湖中心的姥山島隔水相望。岸磯形如棲鳳;廟宇紅牆綠瓦,層檐疊嶂。中廟始建於東吳赤烏二年,先時祭祀主巢湖波濤的太姥,後來也祭奉傳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歷史上幾經毀壞,至清代修葺完善前中後三殿,計70餘間。一進大殿供神龕,描神鬼,琳琅滿目;二進大殿為佛事活動場所;後殿為藏經閣,三層結構,穩重質樸。
中廟佛事活動源遠流長。晨鐘暮鼓,商賈雲集,馨香禱祝,絡繹不絕。

環湖十二鎮之長臨河鎮

長臨河鎮位於合肥市東郊,肥東縣南部,北與撮鎮鎮接壤,東與橋頭集鎮、巢湖市黃麓鎮毗鄰,南與巢湖市忠廟相連,西與合肥市濱湖新區僅一河之隔。鎮轄27個村,51000人,其中城鎮人口6340人,鎮域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1萬畝。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3.924億元,財政總收入1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0元。2003年被合肥市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0.75平方公里,2006年城鎮化水平14%。
環湖十二鎮
長臨漁場垂釣休閒度假區
肥東縣長臨漁場南瀕中國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臨合肥母親河——南淝河,距合肥市僅25公里,占地面積5650畝,其中連片精養魚塘3500畝,是合肥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場內池塘星羅棋布,溝渠縱橫交錯,水質清新無污染,生態環境優良。近年來相繼開發建成“農家生態莊園”、“休閒垂釣園”等項目,修通了場內到每一塘口的道路。區內建築布局合理,建築結構良好,功能完善,設施齊全。漁場養殖品種齊全,養殖技術標準,先後被評為“安徽省水產標準化養殖示範區”和“農業部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區”。
長臨河鎮六家畈古民居
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廳505間,廂房205間,走巷5條,吳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樓一座,花園兩處。這些房屋均屬徽派建築,青磚灰瓦、齊山飛檐,每棟房屋兩邊都有高大的封火牆,磚雕木雕精細,建工考究。
明萬曆甲午年(1594年)吳姓在六家畈老街北頭西側建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宗祠(民間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說)祠堂為三進,每進五間,磚瓦結構,大門樓為宮殿式建築,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門前有石鼓、旗桿,是吳氏出過舉人、進士的標誌。黑漆大門紅膛黑字對聯是“渤海家聲遠,興隆世澤長”。廳前院內向西有一角門,通往清廷敕建淮軍統領吳伯華的專祠,祠內掛吳伯華的畫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題頒的“壽”字橫匾,兩邊還有李鴻章、李瀚章題的匾額。廳前院內有一長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藥各一株,院南為花廳,門上題有“挹翠”二字。
瑰麗的四頂山
巢湖北岸的肥東縣長臨河鎮內有座山,因四峰駢列,故名四頂山。又因此山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爐,四足朝天倒立,亦稱四鼎山。隋書《地理志》、《太平寰宇記》把它列入名山大川。
四頂山景色之美,以朝霞為最。每當雨後露晨,旭日東升,則霞光四射,滿山璀璨,又以“四頂朝霞”聞名海內,先後被列入廬陽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廬州府志> 、《合肥縣誌》、《巢湖志》和當代《中國名勝詞典》、《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等書,均有記載。
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店忠路33公里處東側,緊鄰店忠路,面積280畝左右,海拔高度73.4米,東南與巢湖市忠廟鎮接壤,西與四頂山遙遙相對,北依羊羚山,距巢湖水面近在咫尺,離姥山島僅3.5公里之遙,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山上林木蔥蘢,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林木覆蓋率高達80%,生態環境十分優美。白鷺、斑鳩等珍稀鳥類繁多,且常年棲息在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理想的居住場所。
馬鞍山林木、林地所有權為肥東縣長臨河鎮湖光村、萬石村所有。山麓現有40多戶村民居住,居住人口120人。
吳邦國委員長祖居
吳 邦國委員長祖居位於長臨河鎮老街東巷25號。面積110平方米,正屋四間,廂房兩間,為青磚小瓦結構的皖中舊民居。
其祖居購置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當時吳委員長祖父吳顯鮑在陝西做官,去世的時候吳委員長父親僅6歲。其祖母靠小土地出租,勤儉持家,積攢了積蓄,後在親屬的幫助下購置此座住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吳委員長的祖母、母親和唯一在祖居出生,年僅4歲的哥哥吳邦傑從長臨搬遷到貴州。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當時吳委員長5歲,和全家回到長臨,在祖居住兩個多月。
1948年,吳委員長哥哥吳邦傑回到長臨讀書,在祖居住一年多時間。解放後,1950年,吳委員長父母送祖母和弟弟吳邦勝回長臨,在此居住,後祖母和弟弟一直在祖屋居住到1951年。其後將祖居委託本家兄弟吳邦達照料。
1993年,肥東縣政府對祖居落實了產權,給委員長父親吳忠性(原吳家驥)核發了房產證。
1994年,其兄吳邦傑回到肥東,將祖居委託長臨河鎮政府代管。
鑒於年久失修,房屋損壞較重,1999年,縣政府委託鎮政府對祖居進行保護性維修,維持祖居的原貌和風格。其親屬陸續回到長臨,來過祖居逗留。

定位

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當前合肥發展大局,全市上下積極謀篇布局、創新實踐。圍繞這一主題,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於2015年6月23日舉辦了社科界第五屆學術年會,來自省、市社科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學者建言獻策、深入研討。本期理論版從年會論文中摘編了部分文章和觀點,與讀者分享。
環湖特色小鎮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合肥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著力提升都市區國際化水平的同時,如何立足環湖十二鎮資源條件和發展基礎,依託“大湖”,烘托“名城”,把環湖十二鎮打造成個性鮮明、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現代特色小鎮,已成為未來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環湖十二鎮
突出特色取向
環湖特色十二鎮建設,要放在打造“大湖名城”的總體布局中謀劃,立足基礎、放眼長遠,在主導產業、城鎮風貌和人文環境等方面突出發展特色,緊緊圍繞“一鎮一特色、一鎮一風情、一鎮一產業”做文章,分類推進以旅遊休閒、產業示範、風貌特色、歷史文化為主導的特色名鎮。
一是突出旅遊資源,打造旅遊休閒特色名鎮。依託環巢湖旅遊大道和水陸交通網路,將十二鎮山水、人文、傳說、古蹟、田園、濕地、美食和生態等特色旅遊資源有機串聯起來,加強新型旅遊產品的創新培育,讓三國文化、淮軍文化、巢居文化、巢湖神話等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旅遊產品。加強與省內、長三角、國內外旅遊圈的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國內外市場行銷,以大事件帶動(巢湖國際旅遊節、中國智慧旅遊城市論壇等),大平台依託,全媒體推廣,打響環湖小鎮旅遊品牌,打造全國知名的旅遊觀光休閒目的地。
二是突出生態環保,打造商務會議特色名鎮。借鑑瑞士達沃斯、北京國內外商務會議小鎮的建設經驗和經營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環境保護,在城鎮規劃、建築設計、資源利用、產業布局、經濟發展等多方面注入“生態”理念,真正以生態為底,綠廊為鏈,河流為脈,打好生態基礎。創新觀念,加強與國家級專業協會聯繫,爭取諸如世界湖泊論壇、中國城鎮化論壇等全國性大會在當地落地,帶動住宿、酒店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會展經濟以及觀光、旅遊、休閒等產業的發展。
三是突出產業示範,打造品牌產品特色名鎮。以“產業有特色、基地有規模、產品有品牌”為目標,把調結構、樹品牌、添活力作為環湖十二鎮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打造烔煬萬畝草莓基地、黃麓萬畝葡萄基地、白山萬畝
四是突出歷史文化,打造人文內涵特色名鎮。加強對歷史遺存、古群落的修復保護。加大對同大、長臨河、烔煬、柘皋等四個歷史文化老街區,以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三河鎮的保護性修復,做到修舊如舊,傳形傳神,展現古鎮的歷史脈絡;加大對六家畈古民居、三湖梅、洪家疃等的整治保護,提煉和再造民俗風情;加強對唐咀水下居巢古國、銀山智人等遺址的開發,挖掘和弘揚文化遺產;進一步傳承和發揚環湖流域的吳楚文化、淮軍文化和焦姥文化、巢父文化等,讓民俗文化大放光彩。苗木基地,建設集生態種植、觀光娛樂於一體的若干現代化農業示範區。加大對具有一定規模的槐林漁網、中垾錨鏈等園區經濟的扶持,打造若干園區經濟特色鎮。加強對同大等產業基礎較好,配套服務業發達的小鎮的開發建設,打造若干重點產業功能區產業配套服務特色鎮。
綜上所述,推進環湖特色十二鎮建設,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特別要發揮市場決定、政府引導、全民參與的作用,還要做到構築統籌協調平台,強化頂層設計;構築投融資平台,拓寬融資渠道;構築品牌建設平台,提升小鎮形象;構築文化發展平台,突出文化魅力;構築體制創新平台,強化建設管理。從而形成整體聚合力,真正打造出合肥環湖特色精品小城鎮。

旅遊

據了解,根據規劃,環巢湖文化旅遊暢想的基本思路是“1湖、2城、12鎮、18景、24嘴”。在省級層面,環巢湖將來要與黃山、九華山、天柱山一起形成三山一湖的旅遊龍頭格局,成為安徽旅遊發展的四駕馬車之一。
環湖十二鎮
“十八景”是環湖十八景區。這些景區從地理環境上已經形成了,但是有些在名稱上面還要再進一步研究,正在參考武漢的東湖,杭州的西湖以及國際上有名的大區來進行景區景點的命名,當然所有命名的基礎都是現在紮根鄉土的已經形成的文化本底。
“二十四嘴”,環巢湖地域,特別是巢湖的水面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和特色,或者說也是合肥對環巢湖旅遊規劃和風景名勝規劃的一大發現,巢湖嘴多,在過去歷史上就有9頭18嘴之說,有的經過歷史的變遷,地理環境的變遷,可能頭變成嘴,有的嘴消失了,新的嘴產生了,但是目前總體上根據摸排有24嘴。這些都是原生態的景觀區,可以說是巢湖與其他的湖泊包括太湖與東湖相比,環巢湖最有特色的一個景觀和觀景區。
在環巢湖旅遊基層體系建設中,正常旅遊出行涵蓋的“吃住行游購娛”被加上了新內容“體感悟”。將推動建設三層服務體系。第一層是依託環巢湖155公里大道與交通服務設施形成一體的九大驛站。驛站的內容主要包含停車、零購、魚市、加油、公廁、導覽等類似於一體,近期有望在北岸建設三處,總體上形成九個一級驛站,將來還會根據因地制宜的需要,建設與鄉村一體形成的小型驛站。
第二層是就是驛站加美好鄉村、美食示範村。遊客在環巢湖旅遊,將主要靠沿湖美好鄉村來提供美食。為此,合肥市在大力推動環巢湖鄉村旅遊集群發展,重點推動肥東長臨社區、肥西木蘭社區、廬江齊咀村、巢湖河口張村、包河區沈圩等5縣(市)示範村建設。按照三星級酒店衛生標準,改造重點推動的鄉村旅遊餐飲住宿衛生設施,重點解決餐飲加工和就餐不衛生、住宿場所衛生設施和環境不整潔等狀況,吸引更多遊客到鄉村旅遊休閒。
第三層是形成驛站加鄉村加城鎮,加休閒文化旅遊項目格局。城鎮就是正在規劃的環巢湖十二鎮,其中鎮在旅遊支撐服務性上面是綜合性的,大部分的鎮都會是吃住行游購娛的體現,為了進一步體現時代特點,滿足遊客和休閒的需要需求,要在環巢湖地區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社會資本,文化旅遊建設者,共同建設水上運動,特色休閒,健康養生等項目,與驛站、鄉村以及合肥正在規劃的十二鎮,總體上形成將來環巢湖休閒旅遊服務體系。據介紹,這些工作現在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有的已經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和環巢湖大道綠化建設同步開展。

合肥萬達文旅城

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位於合肥市濱湖新區巢湖岸邊,由萬達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其中文化旅遊投資190億元,計畫今2013年開工,2016年建成開業。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占地面積100公頃,總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規劃文化、旅遊、商業、酒店四大內容。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建成之後,將可容納5萬名遊客,日接待量達10萬人次,年接待遊客達2000萬人次,安置數萬人就業。讓合肥成為中國文化旅遊名城和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世界級國際帆船俱樂部

環湖十二鎮

巢湖半島

巢湖半島包括“環巢湖十二鎮”之中廟街道、黃麓鎮、烔煬鎮“兩鎮一街”全範圍。巢湖半島位於巢湖北岸黃金中點,南臨巢湖、北依浮槎山-岱山山脈,西接環湖首鎮長臨河古鎮,東與巢湖中垾鎮接壤,距合肥濱湖新區、省政務中心僅約20分鐘車程。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環湖十二鎮

精美圖集

活動

環湖十二鎮
合肥市將圍繞環巢湖策劃一系列文化旅遊特色活動。如:舉辦康體運動賽事,包括鐵人三項、國際馬拉松賽、腳踏車公開賽、國際騎游大會、全國腳踏車嘉年華、環巢湖青春毅行、越野賽;舉辦文化採風活動,包括環巢湖風光攝影、環巢湖景點畫家寫生創作、環巢湖景點作家採風、環巢湖最美景區景點評選;舉辦民俗活動,包括花車大遊行、漁火節;舉辦文化創意活動,包括第三屆文化旅遊項目對接會、文化旅遊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合肥國際音樂節、全國廣播電台台長看合肥、中外媒體看巢湖集中行。
環湖十二鎮

產業

2016年8月23日上午,市發改委副主任程宗好主持召開環巢湖十二鎮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市農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規劃局、市環境保護局、市體育局、市旅遊局、市招商局等部門分管負責人,巢湖市、肥東縣、肥西縣、廬江縣分管負責人和發改委負責人,環湖十二鎮各鎮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會上,規劃編制單位阿特金斯(深圳)有限公司首先介紹了環巢湖十二鎮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初步構想,相關市直單位、縣(市)政府、縣(市)發改委、環湖十二鎮負責人圍繞環湖十二鎮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結合工作實際和各地發展特色優勢、制約因素,提出未來發展方向性的思考以及對規劃編制工作的建議。
環湖十二鎮
程宗好副主任在總結講話中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環巢湖十二鎮產業發展規劃,希望通過規劃編制,對環湖十二鎮的產業體系構建、產業升級、旅遊開發提升進行統籌布局,同時突出各城鎮自身發展特色,把環湖十二鎮打造成個性鮮明、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特色小鎮。為高水準、高效率、高質量地做好規劃編制工作,程宗好副主任提出了幾點意見:一是要把市場導向引導好。無論是規劃編制還是現實運作,都要以市場為導向,爭取落到實處。二是要把相關的規劃和政策結合好。規劃要統籌考慮國家、省、市發展戰略規劃以及當地相關規劃和政策,尋找結合點,避免規劃衝突。三是要把投資主體引導好。項目投資主體的選擇,政府或市場,要提前思考和謀劃,便於項目將來落地。四是要把自身的條件利用好。特別是各鎮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特色,整合資源、最佳化配置,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最大。五是要把各方的智慧匯聚好。規劃編制是系統性的工程,凡是有利於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力量、信息、資源都要匯集,都要為規劃做好服務。六是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給予該項工作積極的支持和配合,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推進。

特色小城鎮風貌

據合肥線上報導,合肥編制完成《環巢湖地區鄉土景觀導則》。導則從巨觀、微觀兩條線索,以大量優秀案例、圖片素材闡述鄉土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為打造風光秀美、品質一流、獨具特色的環湖景觀提供技術支持。
環湖小城鎮“一鎮一特色”
近年來,合肥對環湖特色風貌進行統籌謀劃,在鄉鎮特色風貌塑造方面,合肥市規劃局編制了《“環湖十二鎮”特色小城鎮風貌總體控制規劃》。規劃提出長臨河、中廟、散兵、黃麓、烔煬、中垾、槐林、柘皋、盛橋、白山、三河、同大等“環湖十二鎮”風貌特色保護和利用原則,明確各鎮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突出產業調整、旅遊發展、生態建設和差異化發展的思路,關注建築風貌與地域人文的關係,為各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和項目建設提供規劃引導。
為加強對環巢湖地區山水生態景觀的保護,協調環巢湖地區景觀風貌,突出環巢湖地區景觀特色,合肥市規劃局編制完成《環巢湖地區鄉土景觀導則》。導則從巨觀、微觀兩條線索,以大量優秀案例、圖片素材闡述鄉土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展示先發地區的成功經驗。巨觀層面從濱水景觀、山林景觀、村鎮景觀、圩田景觀、漁業景觀和人文景觀六部分內容著手,實現保護合肥周邊自然生態肌理,整治村落環境,挖掘人文歷史,整合農業經濟景觀的目標。微觀層面從鄉土景觀的構成要素著手,以案例素材庫的形式提出體現鄉土景觀的微觀做法和技術指導,展現合肥地區自然、人文風貌。
文化遺產和空間規劃相得益彰
環巢湖地區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為加強該區域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相關部門開展了《合肥市環巢湖區域歷史人文資源調查與規劃融構》研究,對環湖區域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梳理,提出構建環巢湖歷史文化遺產和區域空間建設規劃相結合的框架,在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促進文化產業復興。
2014年,合肥市規劃局開展了環巢湖地區江淮建築風貌設計大賽,匯集了行業內外和社會各界的智慧,對環巢湖乃至江淮地區傳統建築風貌進行系統挖掘、整理、研究,提煉出該地區特有的建築風貌要素。通過將傳統風貌與現代建築功能有機結合,指導環湖地區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美好鄉村等項目建設。
同時,為深入挖掘環巢湖地區文化資源,整合文化脈絡,合理布局旅遊項目,合肥市規劃局組織編制了《環巢湖文化旅遊規劃》。該規劃系統地對區域文化碎片進行了分類研究,提煉出環巢湖區域“華夏家園”的文化主線,針對文化主線進行三大核心文化、九大大湖文化、五大生活文化、四大鄉愁文化的項目策劃,實現文化+旅遊的產業體系,打造休閒業態產業鏈。規劃通過環湖游賞廊道、主題鄉村、旅遊小鎮、文旅項目的相互連線嵌套布局、產業統籌互動,實現廊道串聯化、項目產業化、村鎮聯動化。目前,該規劃成果已作為文化專項納入《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總體規劃》。

其他

據悉,2017年開工的“引江濟淮”項目將給巢湖帶來新的機遇,環湖十二鎮特色旅遊規劃將能不能滲透這些特點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