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魚湖上醉歌(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石魚湖上醉歌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一般指本詞條

《石魚湖上醉歌》是唐代詩人元結的作品。詩前序言交代寫作此詩的緣由。詩文內容主要是寫一種悠閒自在的生活,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為戲、借飲取樂的生活情趣,實質上表現的是借酒消愁之意。全詩三句或兩句一換韻,頗具民歌風味,詩句樸素清新,意蘊深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石魚湖上醉歌
  • 作品別名: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雜言古詩
  • 作者:元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石魚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釀酒,因休暇,載酒於湖上,時取一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偏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長風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漫叟:元結自號。元結《漫歌八曲》序:“壬寅中,漫叟得免職事,漫家樊上,修耕釣以自資,作《漫歌八曲》。”
⑵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
⑶引臂:伸臂,舉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⑷“意疑”三句:寫作者對石魚湖飲酒的感受,意思是,這時我簡直以為我身倚巴丘而舉杯飲酒卻在君山上邊;又好像我的客人們都圍繞洞庭湖坐著,載酒的船漂漂蕩盪地沖開波濤,一來一往。巴丘:山名,在湖南嶽陽縣洞庭湖邊。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洞庭:湖名,古代時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泛泛:也作凡凡或汜汜,漂蕩的樣子。《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凡凡其逝。”《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汜汜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⑸長:放聲歌唱。《禮記·樂記》:“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註:“長言之,引其聲也。”這裡是放聲高歌的意思。
⑹沼(zhǎo):水池。
⑺歷歷:分明可數。清晰貌。《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洲島:水中陸地。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詩:“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
⑻廢:阻擋,阻止。酒舫(fǎng):供客人飲酒遊樂的船。宋黃庭堅省中烹茶懷子瞻用前韻》:“但恐次山胸磊隗,終便酒舫石魚湖。”
⑼長瓢:飲酒器。
⑽酌(zhuó)飲:挹取流質食物而飲。此指飲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白話譯文

我用公田產出的糧食來釀酒,常借休假之閒,載酒到石魚湖上,暫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歡快之中,靠著湖岸,伸臂向石魚取酒,叫船載著,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飲。好像靠著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繞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觸動波濤,來來往往添酒。於是作了這首醉歌,歌詠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魚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漲滿了,君山翠綠蒼蒼。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濟濟,圍坐在洲島的中央。
管他連日狂風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們運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蘆瓢,穩坐巴丘山,為四座斟酒,藉以消散那愁腸。

創作背景

元結在唐代宗(762-779年在位)時,曾任道州刺史,其時他寫了好幾首吟石魚湖的詩。他的《石魚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獨石在水中,狀如游魚。魚凹處,修之可以貯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連,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載酒,又能繞石魚洄流,及命湖曰石魚湖,鐫銘於湖上,顯示來者,又作詩以歌之。”這首《石魚湖上醉歌》詩前的序言交代了寫作此詩的背景,說明此詩作於元結與其友人在石魚湖上飲酒之時。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乃歌詠石魚湖風景,抒發詩人淡於仕途進取,意欲歸隱的胸懷。詩前序言敘述作者與其友屬在石魚湖上飲酒的事及作者對此事的感受。詩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魚湖,以君山作比石魚;接著敘述在石魚的尋歡作樂;最後說明即使有大風大浪,也不能阻止飲酒作樂,藉以忘憂。詩的格調清新自然,乘興而發,毫無拘束,足見詩人胸襟之開闊,和及時行樂的思緒。
從思想內容上看,此詩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為戲,借飲取樂的生活情趣。詩的末句說:“酌飲四坐以散愁。”實際上,作者並沒有在詩中表現哪一句是在寫愁,以及字裡行間有什麼愁,所以“散愁”一句是無病呻吟。此詩乃歌詠石魚湖風景,抒發詩人淡於仕途進取,意欲歸隱的胸懷。它抒寫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說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舉杯消愁卻是假的。
從藝術方面看,此詩為古體雜言詩,但它的句型與語氣,實取之於民歌。在寫作特色上,三句一換韻或兩句一換韻,朗朗上口,既顯得順口,又使人易記。

名家點評

明代鐘惺譚元春《唐詩歸》:鐘云:道州七言古數首,幾於忘情學草木矣,然直謂草木無情,則不能看元詩。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簡而遠,此境最不易到。
清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結處深情無限。太白所謂“淚亦不能為之墮,聲亦不能為之哀”也。
清代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短古,奇格可愛。

作者簡介

元結(719—772),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玗洞,因號猗玗子,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天寶十二年(753年)進士。曾參加抗擊史思明叛軍,立有戰功。後出任道州刺史,政績顯著。其詩注重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諷諭時政,抨擊官吏的橫徵暴斂,敢於為民請命。山水詩作也清新自然。在散文上也頗有成就。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元次山集》。又曾編選《篋中集》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