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槽大米

石馬槽大米

石馬槽大米,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槽村具有獨特的“兩山夾一衝”的地形和青崗泥土質,以及氣候溫潤、空氣濕度適宜、晝夜溫差大等條件,加上冷水灌溉和石馬人的精耕細作,孕育出了優質而獨特的石馬槽大米。該大米細長透亮,香糯鬆軟,富含人體所必須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石馬槽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馬槽大米
  • 產地名稱: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廟前鎮
  • 品質特點:鬆軟可口、糯而不膩、清香四溢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105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4年5月22日
產品特點,感官特徵,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地形地貌,土壤情況,自然肥源,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石馬槽大米屬中秈稻,生長環境多為氣溫和水溫相對較低的山區和丘陵冷浸田,晝夜溫差大,生育期變長,營養物質積累多,稻穀千粒重加大,其外觀穀粒金黃而飽滿,米粒晶瑩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米飯鬆軟可口、糯而不膩、清香四溢、久食不厭。
石馬槽大米米粒石馬槽大米米粒

品質指標

石馬槽大米營養豐富,其蛋白質≥5.6%、白粒率≤17%、堊白度≤1.2%、鹼消值6級、膠稠度≥65毫米、直鏈澱粉(乾基)≤15.6%。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為典型的丘陵崗地特徵,平均海拔高度為350米,區域內山林居多,連綿數十里,雲霧繚繞,溪流遍布山腳及田間,稻田多居于山間及林間,錯落有致,其遠離城區鬧市及工業區,自然隔離條件好,產地環境無污染。

土壤情況

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稻田土壤質地為土層深厚而肥沃的黃泥、青鋼泥和紫潮泥,土壤酸鹼度適中,pH值6.4,土壤有機質含量為每公斤25.5克,水解氮每公斤117.1毫克,有效磷每公斤18.1毫克,速效鉀每公斤116.8毫克。該區域稻田歷來習慣施用充分腐熟的牛、豬欄糞及農作物秸稈還田,致使田間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理化性狀好。
石馬槽稻田石馬槽稻田

自然肥源

石馬槽大米生產地森林覆蓋率達80%,山林面積為耕地面積的7倍,自然肥源非常豐富。常年施用秸稈、山草、野生綠肥及樹葉作有機肥料,每畝耕地平均施用量在2噸左右。

水文情況

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稻田灌溉用水資源豐富,其上游為漳河,其本身為當陽市的飲用水源鞏河的發源地,溪流多而水質清潔無污染,其灌溉用水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其區域內水利設施完善,遍布依山而建的大小水庫30餘個,有效灌溉主渠道30千米,末級渠道150千米,有效灌溉面積達100%。

氣候情況

石馬槽大米生產區域氣候適宜,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C,年平均相對濕度67%,年無霜期260天,年輻射總量12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92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產地中秈稻灌漿結實期在7、8月份,其時晝夜溫差大,平均溫差達9.2℃。
石馬槽大米稻穗石馬槽大米稻穗

歷史淵源

據《荊門州志》記載:“漢前將軍關羽屯兵於此,鑿石為槽以飲馬”。石馬槽因此得名。湖北當陽乃三國古戰場,廟前石馬槽也乃戰略要地,相傳關羽十萬大軍在石馬槽屯兵休整數月,長期以石馬槽大米為給養,將士食之能迅速恢復元氣,精神抖擻,關公遂將此米送劉備為禮品朝貢。
相傳主管穀物的神仙武安,奉玉皇大帝之命騎著仙鶴在空中巡視到石馬槽,頓覺此為風水寶地,於是在最高山(後命名為武安山)修建居所,開鑿山泉,以無數仙鶴糞便為肥,精細播種,供天庭食用。自此,石馬槽所產大米源遠流長。
早在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年),石馬槽大米便由水路運至漢口長沙等地銷售。
民國以前,農民用原始方式種水稻,谷撒一塊板,產量很低。
20世紀50年代,石馬槽開始推廣“合式秧田”,實行黃泥選種、浸種催芽、稀播壯秧等技術,每畝秧田播種量100~150公斤。1970年,廟前鎮用中稻“691”替換老品種。1978年,石馬槽開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汕優63”等新品種,使畝產達到478公斤左右。從1982年開始,廟前鎮開始大面積引進並推廣“D優10號”高產優質品種,提高了石馬槽大米的總體品質,畝產達到600公斤以上的較高水平。
21世紀以來,石馬槽大米開始進入規模化、健康化、現代化發展軌道,先後選定“Y兩優1號”、“廣兩優香66”、“鄂中5號”、“鄂香2號”等為訂單品種,大米產區優質品種種植率達100%。
石馬槽大米米粒石馬槽大米米粒

生產情況

2014年,當陽市廟前鎮有耕地面積 6484公頃,其中水田3467公頃,石馬槽大米年產量3萬餘噸。
2016年,廟前鎮石馬槽村有耕地面積4356畝,水稻平均畝產約1200斤,畝平收入約2400元。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石馬槽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石馬槽大米的地域保護範圍為當陽市廟前鎮石馬槽、廟前、鞏河、李店、山峰、沙河、林橋、煙集、李灣、鞍山、英雄、佟湖、長春、普濟寺、桐樹埡、井岡、清平河、旭光等1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41′34″~111°55′48″,北緯30°51′00″~31°05′。
石馬槽大米米粒石馬槽大米米粒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品種選擇
生產石馬槽大米的品種選擇十分嚴格,首先要米質優,同時兼顧抗性好產量較高的要求,選用湖北省審定或國審含湖北的,適於廟前鎮區域種植的優良品種,且須從具備法定經營資格的種子經營單位購進,種子質量須符合優質稻穀質量標準GB/T17891-1999和糧食作物種子禾穀類質量標準GB4404.1-1996。石馬槽大米選擇的品種為廣兩優香66。
2、產地選擇
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石馬槽大米選擇的產地綜合條件好,丘陵小氣候溫和,遠離污染源,同時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生產地的環境符合NT/T391的要求。
3、耕作制度
排灌條件好的水稻田實行“水稻—油菜”、“水稻—小麥”、“水稻—綠肥”兩季耕作制,排灌條件差的冷浸田、積水田實行“水稻—冬翻”耕作制。
4、播種與育秧
(1)用種量與播種時間依照品種特性而確定。採用旱育保姆或軟碟育秧,備足苗床面積和營養土,播種量在1公斤左右為宜,秧齡據育秧方式不同而異。
(2)苗床耕整與施肥。播種前精細整理苗床,施足腐熟有機肥或適量複合肥,廂面要田平土細,三溝暢通,利於排灌。
(3)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1~2天,用藥劑浸種,採用“三浸三濾”方法進行科學催芽。
(4)播種。搶晴天進行播種,適量稀播育壯秧,實行拱棚或覆膜管理,注意溫度和濕度科學管理,防治高溫燒苗或低溫爛苗。
(5)苗床管理。播種至一葉一心期,實行薄膜覆蓋,密封管理,二葉一心期開始通風煉苗,注意調節溫度和濕度,使溫度保持在25℃左右,如果床土發白變乾,及時噴水補充,同時應加強苗期立枯病、稻瘟病、稻薊馬及草鼠害的防治。
5、拋栽規格
(1)大田耕整。清除田間雜草、殘茬及病菌殘渣,通過精細耕、耙、耖等田間操作,達到土壤鬆軟、耕層活化的要求。
(2)施足底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原則,結合整地每畝施入2000公斤腐熟的農家肥、碳銨2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磷酸二氫鉀8公斤作基肥。
(3)拋栽。合理密植,根據不同育秧方式進行合理拋栽,保持每畝基本苗6~8萬株,要求隨取隨拋,不拋隔夜秧,提高拋秧質量。
6、大田管理
(1)水肥管理
管水:要求淺水拋秧(2厘米)、寸水返青(5厘米)、薄水分櫱(2厘米),適時曬田,復水淺灌,深水孕穗(7厘米),足水抽穗,乾乾濕濕灌漿,收穫前3~5天斷水。
追肥:曬田復水後看苗情,每畝施尿素3公斤;抽穗前30天左右看苗情施尿素4公斤作穗肥;齊穗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2公斤兌水40~50公斤均勻噴施。
(2)中耕除草曬田
中耕:拋栽後結合施肥就進行第一次中耕;分櫱末期進行第二次中耕,使秧苗平衡生長。
除草:拋栽後7天左右,結合中耕進行人工除雜草,要求田間除草乾淨去雜草稗草。
曬田:要做到看苗情適度曬田。
7、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害: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
主要蟲害: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
(2)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總體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根據病蟲發生、發展規律,要因地制宜合理運用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等措施,經濟、安全、環保地控制各種病蟲害。
①農業防治:
A、深耕滅茬,清除病株殘體,清除田埂、溝渠、溝邊上的雜草,消滅病蟲寄生場所。
B、生產區域周邊禁止種植病蟲寄生作物。
C、適當提早春耕灌水,可以殺死大量在稻樁內越冬的害蟲。
D、耕耙田後及拋栽前打撈乾淨田四周的殘渣病體,儘量減少病源。
E、人工拔除銷毀螟害枯心團,圈治發病中心,手工捉稻苞蟲和稻縱卷葉螟。
F、注意適度曬田及淺、濕、乾水分管理,用於調水調肥,使稻株“清、秀、穩、健”。
②保護和利用天敵,發揮生物防治作用,保護田間有益生物,以有益生物消滅有害生物。
③加強病蟲預測預報,做到及時而準確。
④化學防治:
A、減少化學藥劑套用,嚴格控制環境污染,提倡人工捉蟲,能用人工防治的不用藥劑防治,可以點治或挑治的就不大面積用藥。
B、如果必要進行化學防治,一定選用高效、低毒或對人體無毒、低殘留、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藥劑,減少用藥次數,提高用藥質量,交替使用機制不同的藥劑,以延緩病蟲抗藥性,嚴禁高毒、高殘留藥劑的套用,嚴格執行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確保水稻的食用安全。
8、草害的防治
(1)秧苗拋栽前耕整田地,可殺死大量雜草,如果雜草較多,可間隔數天在旋耕一次,儘量多殺死雜草。
(2)秧苗拋栽7~10天,田間雜草已開始萌發,須人工耘禾除草,尤其對稗草要多次拔除。
9、除雜保純
在抽穗期到收割期,要人工仔細除雜,嚴格清除雜株,確保品種的純度和產品的質量。
10、收穫
(1)收穫時間:一般在9月上中旬,稻穀蠟黃時,搶晴天收割。
(2)收穫方式:用板倉人工脫粒或機械收穫,保證淨度,分品種歸倉存儲。
11、生產記錄要求
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對石馬槽大米種植戶進行專業培訓和全程指導,對品種選擇、肥料施用、農藥施用、病蟲防治、收割管理、存儲管理等,都要做好記錄和台賬管理,確保石馬槽大米生產的規範化和嚴格化,為石馬槽大米的嚴格生產管理技術體系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 質量安全規定
石馬槽大米應符合《稻穀》GB1350的要求。
石馬槽大米米粒石馬槽大米米粒

專用標誌使用

1、使用石馬槽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必須產自本區域範圍。
2、使用石馬槽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取得登記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使用石馬槽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使用石馬槽大米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當陽市廟前鎮農業服務中心)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5、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費用。
6、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7、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盒展銷。
8、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以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9、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要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注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