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村(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大逕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馬村,位於厚街鎮東部,距鎮政府15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相鄰自然村有崗頭村、大逕村、古村、汪潭村、屋尾村。村莊始建於清朝,因此地有古墳,墳前豎立石馬而名石馬村,曾用名鵝寮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馬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大逕社區
  • 地理位置:厚街鎮東部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屬東莞縣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八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第六區、第十二區大逕鄉、厚街區、環岡大鄉、厚街人民公社大逕生產大隊;1983年,屬厚街區大逕鄉;1987年,屬東莞市厚街鎮大逕管理區;1999年,屬厚街鎮大逕行政村;2011年,屬厚街鎮大逕社區。
世居村民為李姓,其先祖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從廣東長樂(今五華)澤田樓下村遷至東莞新圍羅定埔,後遷至當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311人,其中男性640人,女性671人;80歲以上35人,最年長者96歲(女)。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5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厚街話。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花生、木薯、甘蔗以及荔枝、龍眼等果樹。2015年,村中企業經營行業以模具、電子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工業生產、房屋出租、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村裡有三級古樹細葉榕1棵。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糯米圓、蘿蔔粄、粽子、客家鵝腸、客家鵝。
村里20世紀7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90年代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並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大逕國小,2015年,在校學生375人,教職工23人;有韻樂幼稚園1所,燈光球場、村民娛樂中心各1個。
村中有客家傳統民居200座,建於清末或民國時期,總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多坐北朝南,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保存基本完好,部分有人居住。
村記憶體天培李公祠,建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1662—1795年),1986年重修,1958年為厚街糧所。坐東向西,三間三進四廊合院式布局,面闊9.4米,進深25.7米;磚石木結構,青磚牆體,硬山頂,人字山牆,麻石柱及柱礎,灰塑龍船形屋脊;首進有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及木雕檐板;門額嵌麻石匾陽刻“天培李公祠”五字;次間設塾台,麻石月梁刻雲紋圖案;祠堂前保留旗桿夾,麻石質,上陰刻“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中式十二名武舉李洪章立”。2015年,已不作宗祠使用。為東莞市不可移動文物。
楹聯“溯桑梓於梅州派衍登龍玉茶人傑推樓下;萃衣冠於莞邑支分石馬寶善堂開紹隴西”“家藏柱史書千卷;座對青蓮酒一樽”,書寫年代不詳,均存於天培李公祠。
有古井1口,始建年代不詳,井口由螺旋紋麻石砌成,內部井壁由麻石塊砌成,直徑1米,井水清冽,仍在使用。
福德宮,始建年代不詳,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平時由村民自發添油點燈拜祭。
村裡有客家鵝腸、客家糯米圓、客家鵝製作技藝。
村裡有鎮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音樂“客家山歌”及客家鵝製作技藝。
1926年春,中共黨員李成章(大逕人)、吳元慶到大逕石馬村開展農民運動,建立以李成章為支部書記的黨支部。
1943年9月,日軍侵占大逕石馬村。
該村代表性人物:
李洪章(生卒年不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武舉。
李成章(1907—1943),革命烈士。1925年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6年春回石馬村開展農民運動,1942年2月參加民兵組織,1943年11月在東莞縣厚街大逕石馬村學校被捕遇害。
李福友,曾任東莞市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李瑞新,任中國工商銀行東莞分行現金營運中心總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