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魚

石雕魚

石雕魚,即採用天然石材雕刻而成的各種魚造型擺件,精美雕刻的石雕魚栩栩如生,造型多變,其中常見的是作為噴水雕塑的形式而存在,既美觀又實用。

石雕魚屬於園林景觀的一種,園林景觀為庭園、廠區、湖畔、寺院、賓館、旅遊區或風景點增添美的藝術色彩,佇立於各個城市的景觀雕塑,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而建立,更體現了這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與城市的文化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雕魚
  • 外文名:Stone fish
  • 材料:花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
  • 用途:城市美化,園林景觀,工藝品擺件
  • 造型:魚
作品內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石雕魚,即採用天然石材雕刻而成的各種魚造型擺件,精美雕刻的石雕魚栩栩如生,造型多變,其中常見的是作為噴水雕塑的形式而存在,既美觀又實用。
石雕魚屬於園林景觀的一種,園林景觀為庭園、廠區、湖畔、寺院、賓館、旅遊區或風景點增添美的藝術色彩,佇立於各個城市的景觀雕塑,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環境而建立,更體現了這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與城市的文化建設。
石雕魚景觀石雕魚景觀

創作背景

魚是一種水生的冷血脊椎動物,用鰓呼吸,具有顎和鰭,相伴人類走過了五千多年曆程,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常見的石雕魚採用大理石,花崗岩雕刻而成。造型則可以根據個人喜歡制定。
石雕魚可擺放在城市廣場、花壇、林蔭道上,也可點綴在自然式園林的山坡、草地、池畔或水中。在園林石雕景觀中,石雕魚是常見的裝飾品之一,石雕魚的擺放要結合所在空間的大小、尺度,才能使石雕魚與園林環境互為襯托,相得益彰。
石雕魚石雕魚

作品賞析

石雕魚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九鯉化龍,即著名的典故鯉魚躍龍門。《竹書紀年》是戰國末期魏國史官的作品,書中“龍門赤河”的記載,說明當時“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還未形成。而“魚化為龍”的記載多出自漢代典籍,故神話故事的形成當在西漢初年,且可能與漢初神龍崇拜觀念強化有關。
石雕魚
傳說在很早以前,龍溪河畔的鄉民,男耕女織,過著安居樂業的美滿生活。一年,不知從哪兒飛來一條大黃孽龍,作惡多端。它不是呼風喚雨破壞莊稼,就是吞雲吐霧殘害生靈,把整個峽谷搞得烏煙瘴氣,不得安寧。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這天,更是強迫人們獻上一對童男童女和十頭大黃牛,一百頭豬、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發怒作惡,張開血盆大口,竄上村莊吞噬人畜,破壞田園,害得寧河黎民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峽口龍溪鎮上,有一位聰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決心,非除掉這條惡龍不可。有幾次,她登上雲台觀去找雲台仙子求救,都未找著。她仍不灰心,繼續去找。這天清晨,她登上雲台觀,仙子被玉姑心誠志堅的精神感動了,就出現在她眼前,向她指點說:“離這兒千里之外有個鯉魚洞,你可前去會見一位鯉魚仙子,她定能相助於你。”
玉姑辭別雲台仙子,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鯉魚洞中,找到鯉魚仙子,說明來意。鯉魚仙子對玉姑說:“你想為民除害,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須犧牲你自己啊!你能這樣做嗎?”玉姑毫不猶豫地說:“只要是為鄉親們除害,消滅那惡龍,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鯉魚仙子見玉姑這樣誠懇堅決,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朝玉姑噴了三口白泉,她頓時變成了一條美麗剛勁的紅鯉魚。
小紅鯉逆江而上,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鄉。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搖身變還原貌,見鄉親們已準備就緒:一對童男童女,十頭大黃牛,一百頭肥羊肥豬。人們敲鑼打鼓,宛如一條長龍向祭黃龍的峽口走來,前面那一對身著紅衣紅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淚人了。
黃龍見百姓送到盛餐佳肴,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張開大口。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玉姑搶先上前,攔住父老鄉親們說道:“大家在此暫停等著,讓我前去收拾這個害人精。”話剛說完,只見玉姑縱身跳下水中,霎時變成一條大紅鯉魚,騰空飛躍,直朝惡龍口中衝去,一下竄進它的肚中,東刺西戳,把龍的五臟六腑搗得稀爛,惡龍拚命掙扎,渾身翻滾,但無濟於事,終於被玉姑殺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黃龍腹中。
從此,寧河人民又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人們為了緬懷玉姑為民除害,在峽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鯉魚廟。至今在寧河一帶,還廣為流傳著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魚”和“水”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穫的象徵,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成真,“魚”還有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蘊涵。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埤雅·釋 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清李元《蠕范·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
鯉魚躍龍門鯉魚躍龍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