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府螭首,古代雕刻。發現於黑龍江寧安上京龍泉府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渤海國
- 所屬年代:古渤海國
石雕螭首一般指本詞條
龍泉府螭首,古代雕刻。發現於黑龍江寧安上京龍泉府遺址。
從建築的石雕構件來說,唐代以來的大型木結構宮廷建築,已廣泛採用了磚石結合的台基,如階沿石,踏步面、垂帶石都為雕刻有花紋的裝飾構件,石制的欄桿望柱和螭首已見於唐代著名的西安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建築石刻的各個組成部分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而且它們還猶如展開的優美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絢麗多彩的藝術...
該造像碑螭首及造型有特色,首部較寬,碑身有收分,體現了早期螭首碑的形制特點,且體量較大,基本保存完好。數字博物館 2013年,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與中文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權威知識普及平台: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之百科數字博物館。該數字館通過建築館、石雕館、石刻館等分館,全方位展示了北京...
聖母殿前檐廊柱上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雕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柱。其中,六條雕龍制於宋元祐二年(1087年),兩條為宋崇寧元年(1102年)増加,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聖母殿正面台基兩側還有兩條無角的石雕螭首。館藏文物 文物綜述 晉祠博物館藏品包括陶瓷器、青銅器、木器、竹器、...
寧昌路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瑪尼罕鄉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占地面積方圓1千米。寧昌路遺址是遼代至元代時期的城址。寧昌路遺址城垣夯築,牆殘高2米。在城內的中軸線上偏北聳立著磚砌佛塔一座,名“萬壽白塔”。出土有一批元代柱礎、石獅子、飛馬石雕、石螭首、龍鳳紋琉璃瓦等。寧昌路遺址的發掘,...
陵門形制仿長陵陵門,但角科斗拱、額枋外端、平板枋外端及霸王拳等構件則採用石雕。陵門兩側原各設隨牆式掖門,現已封堵,砌為紅牆。第二進院落 第二進院落前牆間建祾恩門。祾恩門存台基,須彌座形制,明代舊制,四角石雕螭首保存完好。四面小螭首多殘壞,欄板望柱不存。台基前後設踏垛式台階三道,中路御路...
伊桑阿墓石刻(Yisang'a Tomb Stone Carvings),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鎮皇后台村。是清代康熙時期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伊桑阿墓地的石刻,為漢白玉石雕群。伊桑阿墓墓地坐西朝東,面積約7500平方米。原有三合土寶頂三座,毀於70年代初。墓前現存華表、石獅和螭首龜趺碑、牌坊等。華表為漢白玉制,其八角形的底部...
居庸關雲台頂部的四個方向均有挑出的兩層石平盤,上有如意雲、獸面和纓絡垂珠的浮雕。石平盤上方安裝有一圈石質護欄,護欄望柱下方和台頂的四角位置均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特點 居庸關雲台是一座下大上小的漢白玉石台座,券門內外的浮雕和裝飾均為藏式風格。從整體來看,居庸關雲台浮雕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
故宮天安門前的華表、石獅,宮廷內主體建築三大殿白石須彌座上浮雕雲龍、雲鳳的望柱,圓雕的螭首,能燃香的銅龜、鶴等,都對烘托宮殿建築的莊嚴、輝煌,增加局部藝術氣氛起著重要作用。作為此組建築有力結束的保和殿後長近17米、寬3米多的下層石雕御路, 浮雕著蟠龍、海水江涯與各種圖案,布局宏偉,雕刻精謹,是明清...
碑為螭首,高255厘米,下寬74厘米,上寬50厘米,厚24厘米。因其高大,埋入地內較深,故名"無根碑"。 碑火焰頂,正面上、中鑿二龕,腰部雕行雲紋,下部線刻六幅朝佛造像,底部刻發願文和紀年款。上龕尖形,造一佛二菩薩。佛高髻大耳,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盤右腿半坐,大裙覆蓋整個佛座,下部襞褶為N形...
石雕龍形螭首位於望柱下端,望柱柱頭雕以蓮花樣式,欄板部分則飾以花草紋樣。台階中間部分置垂帶踏跺,欄桿由台明部分延伸至踏跺後側,踏跺前端採用花草紋樣式的抱鼓。東西垂花門 垂花門位於晉築靈鈞古台石階下腳,東西各一座,由20世紀80年代由境內大河廟搬遷至此;垂花門面寬、進深各一間,平面立柱四根承梁架,單檐...
惠山泉水自泉壁石雕的“龍頭”(螭首)中流出,叮咚作響,清脆悅耳。泉畔建有“二泉亭”,泉池旁的大石上,鐫刻著“天下第二泉”五個大字,是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瞑趙子昂)所題。趙在題字之餘,還題詩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茗來尋第二泉。貪戀君恩當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明朝,二泉更成了詩人墨客...
八角砌圓弧形磚柱,上飾石雕螭首,下奠石柱礎。基礎為條石築成,高0.45米。塔座東南、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各有石砌券門,高1.66米,寬1.02米。八面牆上皆嵌石雕佛龕和佛像。正門佛龕之上有石額,刻楷書“多寶佛塔” 4字。塔座上端,作疊澀淺檐。檐下以方形片石刻成斗大“佛”字 3個,等距橫列。塔座...
遺址東側的坡地上出土了一件具有皇家氣派的大型石螭首。通過與遼慶陵的比較,並結合史料綜合分析,專家認為這裡就是遼代乾陵的陵前祭殿。在琉璃寺遺址內,考古發現有兩道接近平行的石築護坡牆,把遺址分成階梯式的前、中、後三進院落,在中、後部院落髮現大型建築基址。本次主要發掘了遺址中軸線上的兩座建築台基。...
並下令建亭護泉,元代書法家趙孟瞑松雪道人)特書泉額,至今石刻尚存泉亭,明代精雕石螭首,置於二泉下池,構成”螭吻飛泉”的勝景,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分別六次前來巡遊品泉。二泉庭院有上中下三泉池,有元明清的石刻石雕,有泉亭、漪瀾堂,以及明代移此的”童子拜觀音”的太湖巨石,院景古樸有致。天下第三泉:...
橋頂東西兩面都刻有“承先橋”三字。其左右飾以花紋,外側伸出兩個石雕螭首,工藝精美。橋南北各有28個石級,橋欄用青石鑿成背靠式的坐椅,可讓遊人休息、觀賞風景。這裡水流湍急,船過橋洞時,不能說話,否則易出事故,所以又有“啞子橋”之稱。該橋已不再通行,只能作為歷史遺蹟,仍然保留在崇村盪邊。
此展品為清代時期的石刻,碑為立式。螭首龜趺,下設海漫石,雕刻海水、魚蝦圖案。碑身兩側各雕一條升龍,前有一顆花型龍珠的浮雕圖案。碑陰無字。碑文記述了勒保任四川總督時所賜誥命之御製文。現收藏於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展品介紹 碑為立式。螭首龜趺,下設海漫石,雕刻海水、魚蝦圖案。碑身兩側各雕一條升龍,前...
宮殿須彌座台基邊設石欄桿,每望柱下要加一外雕做龍頭狀排水口的石條,稱“螭首”。台階 登高的道路。分階級的宋稱踏道,清稱踏跺;作坡道的宋稱墁道,清稱礓,但宋代墁道沒有石砌的。踏跺 宋式清式基本一樣。兩邊各斜置一條石,宋稱副子,清稱垂帶石。其間裝條石踏步,高寬比為1:2,宋稱踏,清稱踏跺石...
現碑亭已不存,台基上四面殘存牆基,中樹石碑一通。碑亭台基為陡板式,高1.15米,四面邊寬各9.95米,台上殘存碑亭牆基,殘高0.35米,殘牆所顯,該亭僅前後有門。每面牆內均有柱窩4個,顯三間。台基上中部石碑形制為螭首(四螭下垂式)方趺,碑高4.99米,碑首篆額“敕建”,碑陽刻順治十六年(1659年 ...
橋拱淨跨度約7.2米,拱高約3.5米,橋西存有四隻鎮水獸(上、下各兩隻),橋東存兩隻,其中橋東北護岸上的為元代石雕,橋西設澄清上閘。萬寧橋橋面斜鋪石板,兩側設人行道。橋欄望柱各16根,欄板各十四塊。欄板兩端望柱外戧抱鼓石。兩側拱券龍門石(拱券上部中心的裝飾)上各設一螭首,俗稱龍頭,因風化嚴重,...
此展品為清代時期的石刻,通高590厘米 ,寬148厘米 , 厚59厘米,龜蚨長365厘米。漢白玉質地。螭首龜趺,額篆“敕建”二字,碑文亦為滿漢合璧,碑陰空白無字;碑兩側浮雕升龍出水噴珠,其下海水江崖,雲紋襯底;陰陽四框之左右浮雕趕珠龍、上下雕二龍戲珠;龜趺座上仍出副座,座側亦雕以麒麟、壽山、搖錢樹等...
雕塑西夏雕塑藝術品種類多,有鑄銅、石雕、磚雕、木雕、竹雕、泥塑、陶瓷等。西夏皇陵出土的鎏金銅牛,長120厘米,重188千克,模製澆鑄,通體鎏金,造型生動,比例勻稱,是西夏銅鑄藝術的代表作。西夏石雕題材豐富,出土的有石馬、石狗、石螭首、石雕人頭像、欄柱、柱礎、人像石座等。動物石雕、欄柱石雕都為通體圓雕...
墓的格局是三層六闊,各種構件精緻豪華,弧形條石砌成高大圓拱,墓前石柱高約四五米,墓頂雕刻火珠蓮花,墓壁旁牆頭石雕雲紋螭首,仿佛皇家氣派。王振鏞推測此墓認為與建文帝有關,不久又推翻了此前的初步構想。當地則成立了建文帝研究小組,陸續找到一些建文帝在當地留下的文物。發展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
故宮天安門前的華表、石獅,宮廷內主體建築三大殿白石須彌座上浮雕雲龍、雲鳳的望柱,圓雕的螭首,能燃香的銅龜、鶴等,都對烘托宮殿建築的莊嚴、輝煌,增加局部藝術氣氛起著重要作用。作為此組建築有力結束的保和殿後長近17米、寬3米多的下層石雕御路, 浮雕著蟠龍、海水江涯與各種圖案,布局宏偉,雕刻精謹,是明清石雕...
各層均為磚砌的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龍頭似螭首,翹首下懸鐸鈴。一樓側東面有拱券洞門,其他五面上方嵌圓眼透窗,二層以上六面均有洞門,側東門上方俱有闌額字匾,襯以美輪美奐的花紋圖案,塔身自下而上逐漸收縮,塔成之時,即成山城一景。其正月初一登城牆,會帶來蒸蒸日上的運氣;進塔游觀,...
“源運流長□□□;祥迎慶集仿佛登流”。西側為:“翠柳拂長溪平分八字;蒼龍臨下界繞護三清”。橋南西側青石刻:“大清乾隆六十年(1795)歲次乙卯正月榖旦重修”。橋墩上各有一對螭首石雕。流慶橋始建年代無考,宋時由鄉人陶大猷重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1982年9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黃閣鎮東里企頭鞋山。始建於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文物特徵 墓坐北向南,整座墓花崗岩石砌築,為交椅墓。墓長 11 米,寬 7.50 米,占地面積 83 平方米。由后土石碑、護嶺、護牆、享堂、山手、平台、月池、圍欄組成。護嶺正中處雕飾寶頂,兩端蓋頂飾以螭首石雕。護嶺左後旁立交椅形后土石碑,...
一品為螭首龜趺,二品為麒麟首龜趺,三品為天祿、辟邪(傳說中的兩種神獸)首龜趺,四至七品為圓首方趺,庶人 可有小墓碑,但不得有趺座(碑身下面的碑座,稱之為:趺)。四:神道石雕像 二品以上:石人、石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2 件;三品: 石虎,石羊、石馬、石望柱各2 件;四品: 石虎、石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