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門街鎮面積:90.9k㎡ 轄石門街居委會,楓樹、南門、東山、金亭、北門、新石、段莊、鐵門、石門、漢橋等10個村委會。截至2016年,總人口2.4萬餘人,集鎮人達10000餘人,為三村一居駐地。
206國道貫穿全境,60分鐘車程可達水陸重鎮
九江市,40分鐘可達
瓷都景德鎮,北接
安慶、
池州,南下
南昌、
鷹潭。景九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乘著全縣掀起學浙江、快崛起東風,石門街鎮經濟迅速發展,財政收入每年以兩位數遞增。2002年比2001年淨增10%,2003年比2002年淨增11%。
歷史文化
石門街鎮是一個具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文明
古鎮,縣治相傳原為芭茅洲,
集鎮歷為
兵家必爭之地,早在三國,
東吳就在此駐軍、築牆、建廣
晉城,明
洪武日占鄱陽、夜宿澶溪(即現石門三里亭一帶),民國十九年
邵式平、
方誌敏、
黃元慶率領的
紅十軍駐集鎮月余,夜打秋浦。民國二十六至二十八年(1937-1939年)國民黨二十一軍一四六、一四七、十四八師先後在地駐防。抗戰時期,先後遭日機轟炸33次,石門街鎮區幾乎夷為平地。1949年,
陳庚將軍率二野四兵團進軍集鎮,擊敗國民黨六十一師,搗毀“鄱至聯防處”建立贛北支前指揮部。
集鎮素有“小饒州”之稱,建國前為
鄱陽縣有名的商業鎮,市場遍及
彭澤、
湖口、
懷寧、
望江、
宿松、蕘渡街(
東至縣城)、
祁門等地,為波北皖南方園二百里貿易中心。抗戰前這裡經營的南貨、布匹、絲綢、絨縀莊店73戶,水果行棧14家,食品糕點店18戶,餐廳9家,四季春茶館2戶,銀樓3家,藥店8戶,其他服務網點97戶,年成交額達三千萬大洋以上,呈現出一派“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盛世之景,可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流年似水,留下了遷客騷人、包宦隱士的傳奇佳話,悠悠歲月記載著風霜兵火、商旅競趨的崢嶸歲月;城內“
尚書橋”錄下了宋代名相
黃夢松(
兵部尚書)憂國愛民的心聲;城外“澶溪河底”印現了
明太祖朱元璋金戈鐵馬的足痕;
黃龍尖上南宋始建的黃龍禪寺古剎飛龍佛光繞柱,民國二十七年興建的“蕩寇公園”浩氣長存;仙人落帽、
東山秀峰、西港魚躍、
奎閣晨鐘、溪邊曉笛、木崗椎唱、上坂農勤八景和羅鬍子洞,顯現了石門文化的諄厚深沉。更有萬畝
洪林,山深枝葉茂、曲徑通幽,獸奔鳥鳴盡現自然美態;百槎龍二千畝水碧波蕩漾,百汊港灣撲朔迷離,飽含重重幽思;千米渡槽凌空橫跨,氣勢如虹。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學浙江、塑形象、快崛起”的石門人民以“承接三市(九江、景市、
安慶)、強攻工業、策應鄰邊(安徽省)、激活三產”的雄偉氣魄為石門街鎮重振雄風而奮鬥。
區位優勢
石門街鎮生態條件優越。
亞熱帶的溫濕氣候,滋潤了石門街鎮的山水人文。
年平均降雨量1479.8毫米,無霜期270天,年平均溫度攝氏17.6度。此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鐘靈毓秀、山綠水清,是難得的生態宜人區。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古鎮石門街商賈雲集,物流通暢。
206國道貫穿全境,
碧石公路與景九高速接軌。60分鐘車程可達水陸重鎮九江市,40分鐘可達
景德鎮瓷都。北接
安慶、池州;南下南昌、鷹潭。景九路傍鎮而過,
鄱陽湖近在咫尺。石門街鎮物產豐富,五業興旺。萬畝林場,木材蘊藏量雄踞鄱陽縣;新石菸葉為煙廠連年搶購之珍;雜交稻種拉動方圓面里水稻產量;越冬蘿蔔名播三縣百鎮;石門
甘蔗美譽四面八方;水產、
畜牧業連年發展;傳統手工藝在創新中光大發揚;集貿市場吳吐著時鮮、果雜、木材、農特;批發市場流淌著南來北往的匆匆客商。
資源優勢
石門街鎮物產豐富,五業興旺。二萬畝
林業基地、八萬畝山林,並依託周邊幾個山區鄉鎮的林場使石門木材市場遠近聞名,數批客商來考察投資,活躍的邊貿經濟為合肥、
安慶、浙江、
上饒等地客商提供了無限商機。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文化遺產-----千年古剎
黃龍寺,舊街古宅,渡邊長亭,檀溪蹄印、
尚書橋廊吸集了景市、安慶、九江等地的香客文人流連忘返。每逢佛事節日及每年國慶節商品展銷期間,集鎮範圍內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八方賓朋會石門,成為石門街鎮邊貿經濟中蔚為壯觀的一景。
經濟發展
最佳化農業
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著力培育典型戶、示範坂,使高效產業逐步區域化,以新石、段莊、鐵門、金亭、漢橋五個村為中心的
菸葉種植區,最高年產優質菸葉壹萬擔,成為江西省萬擔煙鄉之一。以楓術、
新石村為主的
優質水稻制種基地一度壟斷了江西省雜交稻種子市場。菸農充分利用煙田栽種二晚,蟲害少、有機肥足的優勢進行了無公害優質稻種植,年可產無公害優質米2500噸。石門街鎮2萬噸林場、
林深枝茂,成為了綠色資源庫。豐富的
農業資源,吸引了廣大客商,2008年已投資進入石門街鎮開發農業產業有來自上海、安徽、南昌、上饒等地的6家客商,其中上饒茂生有限公司在石門投資進行立體養殖綜合開發資金總額達700餘萬元,已到位資金近300萬元。
強化工業
為了奠定經濟基礎,實現石門經濟可持續發展,石門街鎮從最佳化投資環境入手,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強化工業進程,2008年已引入自來水廠,
活性炭廠,家俱半成品廠等十作家工業企業,使基礎十分薄弱的工業產業嶄露生機,東山村在本村村民楊明的推廣下,誕生了以本地特產米餃,粉皮,酒糟魚,還有石門人不能忘懷的葉菜等成功的在網路上開起了三家網路銷售店鋪,口袋購物搜尋:“韋大寶之東山農產品直銷店“。
特別是東山村出了個善財人楊銀兵,每年為家鄉的基礎建設打好了牢固基礎。
繁榮邊貿
激活第三產業,充分利用省際貿易的優勢,活商
富民是使石門街鎮經濟快速崛起的重要之舉,石門街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石門街鎮地處贛皖邊界,歷為百里經濟文化中心的區位優勢和
上饒地區邊貿
試驗區,縣經濟發展優惠區的政策優勢,合理規劃城鎮,拉開城區框架,以繁榮一街兩市(
商業街、木材交易市場、農貿交易市場)為主導,拉動鎮區經濟的全面發展。2008年已基本完成
和平西路拆遷改造項目,使和平西路成為貫通碧石線與贛皖線的
商業中心街,還將開發
城南大道,將木材市場,農貿市場連貫成綜合商業街,取得與鄰省地區商業街相互連結的雙贏效果。
城鎮建設
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方興未艾。繼1996年開建的商貿主街——浩州路後,在
老城區內大做文章,和平西路建一條
新街奔出
老城;城南大道披一身霞光規劃在兩年之內接壤
龍泉大橋,與石門
老街並駕齊驅。
通訊鐵塔直接藍天,
有線電視網播萬家,教育、衛生、醫療、文化、宗教、旅遊在一隻無形的大手筆下一一配套發展,遠景中的石門街景將猶如一頭雄獅、巋然雄踞在江西省的北大門。改革的大潮催動了石門街人與時俱進的腳步,日新月異的城鎮建設方興未艾,新推出的城南大道項目將以邊貿中心街的雄姿接壤
石龍大橋。為實現石門在贛皖邊界快速崛起的目標,石門街鎮人將以熱枕的態度,開明的胸懷、優惠的政策招商、尋商、愛商、護商,與四海客商一起打造省際邊貿
經濟區的新天地。
教育事業
石門街鎮位於江西省北麓,是
上饒市的北大門,千年古鎮不僅在人文歷史上享有盛譽,經濟上首屈一指。教育事業在鄱陽縣也堪稱一流,特別是近幾年來,石門街鎮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辦學條件逐年改善。2004—2005年石門街鎮各中國小分別按二、三類標準配齊了實驗儀器,配備了音、體、美器材,中心學校裝配了遠程教育接收儀,中學構置了微機,開設了微機課。2006年各中國小均很大程度地添置了一些教學設備,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安裝齊備,中學語音室裝備齊全。石門街鎮共有公辦學校十所,其中國中一所、國小九所,石門街鎮國小校舍面積6000.47平方米,生均7.8平方米,國中在校生近900人。國小在校生近1700人,國小教職工104人,其中取得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53人,其中本科學歷6人,大專畢業42人,中專畢業5人,國中專任教師任職合格率為100%。
石門街鎮幅員遼闊,人口又少,小學生源少,呈散點狀分布,給我校管理帶來困難,但學校一貫以嚴謹管理勤謹治學為宗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同時,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實行
目標管理、
制度管理、
質量管理三結合,,學校進一步端正
教學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改革途徑,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在激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業務水平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
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成績顯著,石門中心學校被授於“江西省百強國小”,2005年
陳燦、
陳志鵬、項邦、潘慧婷同學分獲鄱陽縣人壽杯演講二、三等獎,在鄱陽縣國小素質測評中石門中心學校獲第一名。2006年張劍麗同學在江西省讀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程婷、
張潔同學在全國英語
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了鄱陽縣十名的佳績。2007年更是碩果纍纍(參看石教通訊)教師教育論文、教學比武,在省、市、縣獲獎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