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重慶市黔江區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黔江區新華鄉境內,與彭水縣接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石鐘山因有一座山丘酷似倒置的大鐘而得名。山間溝壑縱橫,石林遍布山巔,千姿百態,怪石嶙峋,風景綺麗。山頂原有一座古老寺廟,長年香火不斷,文革被毀後,至今還留有遺址。距石鐘山附近有一片天然石林,人們叫“九門十八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鐘山
  • 位於:黔江區新華鄉境
  • 接壤:彭水縣
  • 特點:喀斯特地貌地區
石鐘山位於黔江區新華鄉境內,與彭水縣接壤。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石鐘山因有一座山丘酷似倒置的大鐘而得名。山間溝壑縱橫,石林遍布山巔,千姿百態,怪石嶙峋,風景綺麗。山頂原有一座古老寺廟,長年香火不斷,文革被毀後,至今還留有遺址。距石鐘山附近有一片天然石林,人們叫“九門十八洞”。
石鐘山
到了山樑埡口,石鐘山便出現在眼前。遠望猶如一尊凝目垂手的“坐佛”,又似一口巨大的銅鐘倒扣山間。沿著崎嶇的山路爬行,便能夠來到一個叫百丈崖的地方,百丈崖懸崖峭壁、直聳雲天,從山頂的洞穴中流出的山泉形成飛瀑,十分壯觀。站在百丈崖下,回頭望去,石鐘山猶如雄獅撲臥山間,俯視群峰。據介紹,每年古歷3月19日、6月19日和9月19日的前後3天,是當地的傳統節日——廟會,不少香客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膜拜石鐘山。據傳,10多年前,一位廣東客商生意受挫後,聽一石鐘鄉打工仔說石鐘山很靈驗,便從千里之外,趕到石鐘山拜佛。兩年後,這位廣東客商在生意興隆之後,他再次來到新華鄉,買了幾籮筐香燭和鞭炮,請當地農民挑上山去,以表謝意。而今,在石鐘山頂,依稀可見殘存的古剎遺址、古磚、古蹬等,在衰草禿樹中昭示著歲月的久遠與時空的浩渺。
翻過百丈山崖,抬頭便看見被稱之為“九門十八洞”的天然石林群,遠遠望去,一座座石山如筍、如柱、如劍、如蓮台在叢林中露出,一條通往石林的小路在茅草、灌木叢中時隱時現。走進石林群,猶如進入一個天然迷宮,最大的石柱有6米多高,而若干高矮不等的石柱,如觀世音之蓮台,如龍宮之神針,如沙漠古道之駱駝……千奇百怪,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石林群內,有數不清的石柱、石洞。
沿著山路步行到石鐘山頂,便登上最高平台。靠近平台處,有一個兩三米寬的平壩。站在平壩處,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一些“腳板印”——“腳板印”共有5排,環繞在石鐘山石壁上,並呈水平狀分布。每個“腳印”的間隔不超過50厘米。“腳板印”由凸起的石頭構成,大小不一。最長的30cm左右,最短的不足10cm,有的還呈現凹凸狀,恰似成人和小孩的腳印。這5排“腳板印”,中間的兩排最為明顯,有的酷似女人穿著高跟鞋留下的,有的又像穿著大頭皮鞋的男人走過的痕跡。
構成“腳板印”的石頭,與周圍岩石完全不同。這些石塊呈黑色,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用手觸摸,石塊表面光滑,質地細膩且堅硬,猶如墨玉一般,溫度比周圍的石壁要低很多;石塊的外層,有著一層灰白色的物質;在有些脫落的“腳板印”處,有明顯的印記,印記裡面的岩石呈蜂窩狀。
當地村民稱之為“仙人腳板印”,還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仙人留下來的,一說是外星人留下來的。當然,這畢竟只是傳說,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腳板印”,還得有待於專家實地考察之後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對於這些“腳板印”的由來,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值得廣大遊客前去一探究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