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部羊村

揭東縣錫場鎮有石林、石楊二個行政村,這二村從前是合在一起的,名叫“石部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部羊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揭東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
石部羊村,簡介,名字由來,神話傳說,地貌原因,

石部羊村

簡介

村中居住著林、楊二族人家,故而形成了兩個行政蒸協汽村。石部羊村子不小,昔年曾是個小市集,名叫“石部羊墟”。每旬的三、六、九日的早晨,便是墟期,鄰近鄉民都來趕集(俗稱“逗墟”),主要是買賣柴草、蔬菜、豬崽及麻、豆竹器等山貨土特產。因與石部羊地理重要條件較佳,北面是半山區,錫場、華清等有許多山中土特產;西部東倉、前圍、後圍、江突等村編織竹用具、工藝品、木屐、竹笠、蓑等。南臨榕江北河,運貨方便;西面潭王、蔡鄉及對岸磐東的許多鄉村,是最大的消費者,故市場十分熱鬧。市集屬於“露水墟”,只有早晨6-8點才有買賣,日出露水乾鍵影應了便散市,故稱“露水墟”。因山區家事多,日出便須上山勞作,只能趁早晨天未亮便挑點土特產上市出賣,也順便買點油、鹽等家用品回來,這類市集,在山區很多,也稱“麻雀市”。石部羊墟曾經興旺一時,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後,便漸冷落,被錫場寨前的每天早晨市所代替。

名字由來

那么“石部羊村”的名字是怎樣來的呢?原因是:這裡本是一片平原,但村內村外,寨前屋後,埕頭巷尾甚至住宅之內,零零落落散布著許多黑色的山石,有大有小,大的如一間小屋,小的像只椅子,都屬於花崗岩石。奇怪的是,這裡距離北面的馬鞍山、藤吊嶺、麒麟嶺都有十多里遙,且隔著幾個鄉里,別處沒有石頭,唯這裡獨有,就是村界相連的浦邊,三擔、溪頭等村,都未曾有,在最邊界處,也只零落幾塊。過去人口少轎記,房屋稀,石頭隱元臘刪現,更像一群黑羊在草地上覓食,故而有“石部羊”之稱,石部羊,就整乘充擊是石頭的羊。

神話傳說

為何平原有山石呢?有一神話傳說。
榕江南河有條支流叫官溪,發源於普寧廣蔡山,經金玉、古溪、籃兜而流入榕江南河。這條溪也叫“古溪”。在經籃兜地段時,河面寬,水流湍急,這裡又是交通要道,設有渡口,卻時常發生船翻人亡事故。元朝末年,赤腳大仙雲遊經此,大發慈悲,要用仙法在此建造石橋,以利行人。大仙於是到各處山頭選擇合適石料,以供造橋之用。有一夜,大仙在北山徵集了一批石頭,把它們變成一群黑羊,乘夜趕向工地,路經現在的石部羊村界,天色將明,當時這裡尚無鄉寨,沒有人煙。恰巧碰到一家趁早趕路的人家,有一小孩,忽然大聲喊叫:“奇怪,石頭怎么會走路?”大仙見法術被看破,知此子定非尋常人物,便放棄石頭,獨自走了。因此,在這平原地方,便留下許多山石。這家過路人,原是外地避亂者,見此處屬好地方,便在此創立家業,這小孩便成了石部羊村之祖。
這是民間的傳說,把石部羊鄉的石頭,與官溪膠采射建橋聯在一起,成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至於官溪建橋,則確有其事,據雍正年間修編的《揭陽縣誌》載:“官溪橋,一名硫岡仙橋,長21丈,寬1丈3尺,分9孔。”這是人工所建,並無涉及神仙相助之事。因為這裡水深流急,建橋實在難度很大,疑為神仙相助,才能建成。因此,這條橋被稱為“仙橋”,溪也叫“仙橋溪”,山也叫“仙橋山”。到今天,也將半個官溪都地域,也叫“仙橋鎮”。

地貌原因

那么,石部羊的石頭,究竟是從何而來?據一些對古揭陽地質地貌較內行的人說,石部羊地方,古時是一條山洪沖刷的大坑溝,形成了一條山石壘壘的石坑攔,像藤吊嶺今天存在的石坑攔一樣。這條大石坑攔,是從華清山麒麟嶺等一帶的山洪沖刷而成的。山洪從這裡流入主棄樂幾了榕江北河。經千百年來的泥沙積聚,逐漸把山坑溝填為平原,石頭便被掩蓋。而石部羊這個地方,地勢較高,故而石頭便不會被全部掩蓋。還有許多露頭,就是今天見到的“石羊”。
過去,石部羊村的石頭很多,被視為吉祥物而加以保護,有的被建在房屋裡,雖有點妨礙,但也不會毀掉它。後來,人口增多,建築上需要石料,便有人就近取材,石頭便被打碎使用了,故而石頭日見減少。解放後,農田平整耕地,田洋中的石頭,又被清除了許多。現在,石頭更少了,顯眼之處已經不見了,只有一些散布在角落裡。石部羊村便失去了原義,改為“石洋”了。
過去,石部羊村的石頭很多,被視為吉祥物而加以保護,有的被建在房屋裡,雖有點妨礙,但也不會毀掉它。後來,人口增多,建築上需要石料,便有人就近取材,石頭便被打碎使用了,故而石頭日見減少。解放後,農田平整耕地,田洋中的石頭,又被清除了許多。現在,石頭更少了,顯眼之處已經不見了,只有一些散布在角落裡。石部羊村便失去了原義,改為“石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