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華表(文物古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華表,漢代,現存於鄧州城區一小大門內。石華表立於泮池橋頭。上修表亭保護。大理石質,十六稜柱體,身高1.9米,加之座、頂全高2.84米,每邊長0.06米,其中五個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書體8分。另外五個柱面上用楷書刻勞勒有關華表出土的歷史情況。碑文說:“此石柱舊在冠軍城同,乃嘉慶年間鄉人發土所獲,後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暫存學宮。柱面款識八分書題,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漢制,且相丁隆陳欽名俱歲見漢書,其為漢物無疑。竊恐其日就磨滅,因獨捐工資,重立於茲以存古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華表
  • 建造年代:漢
  • 古蹟遺址:鄧州市
  • 文物類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華表簡介,建造歷史,

石華表簡介

石華表,漢代,現存於鄧州城區一小大門內。石華表立於泮池橋頭。上修表亭保護。大理石質,十六稜柱體,身高1.9米,加之座、頂全高2.84米,每邊長0.06米,其中五個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書體8分。另外五個柱面上用楷書刻勞勒有關華表出土的歷史情況。碑文說:“此石柱舊在冠軍城同,乃嘉慶年間鄉人發土所獲,後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暫存學宮。柱面款識八分書題,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漢制,且相丁隆、陳欽名俱歲見漢書,其為漢物無疑。竊恐其日就磨滅,因獨捐工資,重立於茲以存古蹟。”

建造歷史

“同治六年八月,右庵王紹羲記”。“民國八年六月一日,同成友至學宮,見明倫堂前王紹羲先生此柱,被風雨剝蝕,古物凋敝,叔焉憂之,異日率同警士移之東廡,人眾荒唐,遽經誤損。鳳庭督察不周實深愧。恧特樹欄障護,勒文以志,警察所長賈鳳庭記。”
石華表屬於西漢早期,故此又稱“漢華表”。漢華表,古代有桓表墓表之別。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路的木柱叫桓表,也有設在宮殿、城垣、橋樑前作裝飾用的,設在墓前的叫墓表。柱身往往刻勒蟠龍等紋飾。上為雲板蹲獸。此華表為西漢早期。雖然經歷了二千餘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辨析可見。它是研究漢代官史的實物材料。也是考證華表起源的有力證據。1963年此華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城區一小又對表亭進行了重修,現保存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