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石臼湖在江蘇省西南部,湖區跨江蘇溧水、高淳和安徽當塗三縣。由古丹陽湖分化而成。湖泊長度為22公里,最大寬度14公里,湖水面積201平方公里(相應水位為6.93米),平均水深1.7米,蓄水量3.5億立方米。湖水呈黃綠色,透明度在0.2~0.6米之間,pH值為7.8,礦化度為88.49毫克/升,屬重碳酸鹽類鈣組Ⅱ型水,湖泊具有灌溉、蓄洪、航運和養殖等多種功能。
石臼湖,位於境內東南隅,與江蘇省高淳、溧水二縣交界處,以湖心中流河的中心線為界,西部屬當塗縣,東部屬江蘇省。湖形酷似石臼,故稱之。它與丹陽、固城二湖,通稱三湖。本世紀50年代,當水位7米時,湖面250平方公里,容積3.8億立方米;9米時,湖面260平方公里,容積9億立方米;12米時,湖面263平方公里,容積17億立方米。因沿湖三縣不斷的圍湖造田,已共圍墾61.2平方公里,現有湖面約200.71平方公里,當水位12米時,儲水量13億立方米,比50年代減少4億立方米。石臼湖系古丹陽湖解體演變而成。今入湖沉積泥砂,主要來自汛期,占全年淤積量的55~84%,豐水年淤積量420萬噸(1954),平水年118萬噸(1960)。有紀錄以來,最高水位為12.41米(1954·8·22、1983·7·14),最低水位5.08米(1979)。
江湖成因
固城湖和石臼湖位於南京凹陷的邊緣地帶,由於中生代燕山運動後期的斷裂作用,溧高背斜西北翼斷裂下沉,產生了包括固城湖、石臼湖、丹陽湖及其西部圩田區的廣大窪地,從而奠定了湖盆的基本雛形。全新世初期窪地西部通江缺口受堵,泄流不暢,遂瀦水成湖,為古丹陽湖。古丹陽湖範圍很大,不僅包括固城湖、石臼湖和丹陽湖,連西部圩區也在其內。此後窪地西部三角洲逐漸發展,湖泊日益淤淺,湖面縮小並分為固城、石臼及丹陽三湖。由於泥沙繼續淤積,加上大規模圍湖墾殖,使湖泊變化更大,丹陽湖已消亡,固城湖僅剩原湖面的十分之二,石臼湖水面也大為縮小。
主要支流
湖泊接納皖南山區青弋江、水陽江和溧水縣新橋河、天生橋河等來水,長江汛期也有水倒灌入湖,湖水經調蓄後經姑溪河和清水河排入長江。
天生橋河,秦淮河支流。在溧水區西部。是縣內唯一溝通兩大水系的河道,主要 功能是對秦淮河防洪和供水進行調節。 古名胭脂河。明初辟高陽河(句容南河),起於句容市郭莊鎮唐家莊龍德河,自東向西流經郭莊鎮甲山壩、江寧區龍都街道,在溧水河匯合句容河的西北村上游200M處匯入溧水河。句容境內7.40公里,江寧境內2.5公里。 為漕運通道,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崇山侯李新劈石開河,嶺留巨石鑿孔,因勢成橋,河以橋名。永樂後漸廢。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浚治復通。後因失修湮塞。1966年鑿石拓河,南起石臼湖,向北北端在沙河橋接一乾河,經洪蘭埠、天生橋、沙河口通溧水河;南端在陳家村入石臼湖,使石臼湖與秦淮河復通。長15.3公里,寬20~85米,流域面積95.9平方公里。
新橋河,東起老鴉壩水庫(白馬湖),西至石臼湖東岸,長29公里,河底高程3-26米。
博望河,源自橫山南麓,至博望鎮南3公里另埂村,注入石臼湖,河口最高水位12.41米(1954·8·22)。
姑溪河,東起小花津承運糧河、石臼湖之水,向西流經白紵山、當塗城關至金柱關入江,全長26公里。河寬60~350米,平均水深2.8~6米。盛水期可通航200~500噸級輪駁船,30噸級以下船舶常年通航。青山河南自黃池三里埂與水陽江相連,北至縣城東南1.5公里處與姑溪河匯流,全長35公里。河寬70~300米,航道水深均在3.5米左右,盛水期可通航300~400噸級輪駁船。
水陽江發源於寧國市南,流經宣城、當塗、蕪湖3縣,至蕪湖縣清水鎮匯入青弋江。水陽江在當塗境內又稱黃池河。東起運糧河,西至黃池三里埂,長18公里,河寬60~250米,可季節性通航。運糧河上連水陽江、石臼湖,下至小花津匯入姑溪河,10噸級以下船舶可常年通航。
運糧河,在丹陽湖畔,昔為漕運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
水陽江,經江蘇高淳縣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全長22.5公里。河床寬50米左右,最高水位大隴站12.41米(1983·7·14)。
自然環境
石臼湖地區屬湖積平原。主要地貌有:湖灘地。分布於石臼湖北部沿岸和石臼湖、丹陽湖之間,海拔4~5米,比高小於0.5米,由湖積淤泥、砂質粘土組成。洪水期被水淹沒,枯水期出露水面之上,沿湖呈狹長狀分布。湖沼平原。分布於丹陽湖區,湖泊不斷接受無機物和有機物堆積而成,海拔4~5米,比高小於0.5米,組成物自下而上為砂礫層、砂質粘土和腐植質淤泥。一般每年5~11月被水淹沒,12月至次年4月可出露水面,地勢低洼,水草叢生。湖積圩區平原。分布於石臼湖北部和丹陽湖東北部,海拔6~8米,比高小於1米,由砂質粘土和粘土組成。溝塘率小於10%,地面由北向南微微傾斜,比降1/500左右。
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風明顯、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冬、夏溫差較顯著。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氣團影響,盛行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壓氣團影響,盛行東風和東南風。初夏,冷、暖氣團交鋒頻繁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由於冷暖氣團活動路線和力量對比變率較大,造成年際降水變化不一,導致洪澇、乾旱災害發生。
四季劃分以候平均氣溫小於10°C為冬季,大於22°C為夏季,界於10°C—22°C為春、秋季。一年之中春、秋季短,各約2個月,春略長於秋;夏、冬季長,各約4個月,夏較長於冬。春、夏、秋、冬起訖日和持續天數分別為;春季3月16日~5月25日,計71天;夏季5月26日~9月20日,計118天;秋季9月21日~11月20日,計61天;冬季11月21日~3月15日,計115天。
石臼湖多風。湖面發生四級風,即形成0.5米高浪,汛期最大風力可達9級,威脅湖堤的安全。
社會經濟
圩堤建設
軍民圩,東濱石臼湖,南瀕丹陽湖與湖陽圩相望,西畔新河,北傍高丘壠地。原水系有大溪港(今博望河)、新開港(今浮凌橋河)和釜山港,均流入丹陽湖。圩區總面積71.38平方公里,耕地5.98萬畝。受益有新市、新博、博望三鄉鎮之大部或一部,還有部隊軍墾農場。圩堤起自新市鄒村橋,經釜山、野風港、博望河梢至丁家嘴頭,堤長35公里。軍民圩含圩垾50多處,築圩始於宋代,明清兩朝為鼎盛期。
湖陽圩,東濱石臼湖,南靠塘溝河,西北瀕丹陽湖,四面環水。原圩區面積11.3平方公里,耕地1.12萬畝。圩堤總長28.4公里,堤頂高程11米左右,汛期動輒出險,屢有潰決之災。湖陽圩開發於北宋年間,完備於明清兩朝。建國後屢經整治,全圩面積58.6平方公里,耕地4.3萬畝。圩堤長38.26公里,堤頂高程13.5~13.8米,頂寬6~8米,坡度1∶2.5~1∶3,塊石護坡18.15公里。
水產
1989年,石臼湖當塗縣轄水面16萬畝。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1963年《石臼·丹陽湖漁業調查報告》記載,兩湖共有魚類60餘種。常見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鯿魚、魴魚、鯉魚、鯽魚、鱖魚、魚、約魚、鮎魚、鰻魚、魛魚、黑鮭、鰣鮭、鰔魚、銀魚、黃鮟、黃鱔、泥鰍、河豚等20餘種。1980年代後,又引進雜交鯉魚、白鯽魚、羅非魚和革鬍子鯰等。鰣魚為食用價值較高的品種,每年春夏之交縣境長江和石臼、丹陽兩湖產量頗高。民國8年(1919)捕得4.4萬公斤,1960年僅紅旗漁業大隊捕得1.6萬公斤。自1960年代後期,由於長江生態環境變化,加之捕撈無度,產量逐年減少。水生植物分為3類:食用經濟類有菱、蓮、茭(菰)、莧實、芘菜、慈菇、荸薺等;工業原料類有蘆葦、蒲草、席草(燈心草)、水蓼、菖蒲等;飼料、肥料類有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綠萍、浮萍、輪葉黑藻(鵝食草)、馬來眼子菜(馬皮草)、金魚藻(薇草)等;水禽有7目18科86種,常見的有野鴨、獐雞、雁鵝等。
名品有:金腳紅毛蟹。產於釜山。爪色金黃,足毛棕紅,體大肉嫩,黃多油厚,蟹味鮮美,為國內外名餚佳品。舊志載:“當塗境內水產螃蟹,有湖蟹、江蟹、河蟹之異。花津釜山近湖者,金腳紅毛尤肥美。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食其味,御封為蟹之王。世傳舊時縣官曾作貢品進獻,每隻達一斤四兩有奇。”紅菱。俗稱豐菱,產於湖陽鄉西峰村。1958年始種植,因產量高而聞名全國。1959年,該村村長被邀去北京參加國慶10周年大典。
航道水運
姑溪河東起小花津承運糧河、石臼湖之水,向西流經白紵山、當塗城關至金柱關入江,全長26公里。河寬60~350米,平均水深2.8~6米。盛水期可通航200~500噸級輪駁船,30噸級以下船舶常年通航。水陽江在當塗境內又稱黃池河。東起運糧河,西至黃池三里埂,長18公里,河寬60~250米,可季節性通航。運糧河上連水陽江、石臼湖,下至小花津匯入姑溪河,10噸級以下船舶可常年通航。
戰事
清同治元年(1862)四月二十八日,高淳太平軍戰船傾巢出石臼湖,聚泊西岸,以掩護新市鎮營壘。翌日,清軍成發翔、喻俊明率湘營進剿,截獲太平軍戰船40餘艘,陳坤書敗走。十一月初,侍王李世賢集中太平軍出東壩,欲奪金柱關,曾國荃急令武明良駐防東梁山,朱洪章駐防龍山橋,太平軍旋在花津、上泗渡、萬頃湖被清軍擊敗。十七日,太平軍水陸並進,環逼金柱關,又為清軍所敗。十九日,太平軍遭清水師萬化林襲擊,被奪戰船數十艘。二十二日,太平軍由窯頭進攻三汊河,被清軍阻擊退回。二十六日,清軍對太平軍發起攻擊,毀太平軍戚家橋營卡,攻破塗家渡營壘,太平軍損失戰船10艘,炮200餘尊,退入大官圩。
民國27年(1938)12月18日,新四軍二支隊三團偵察分隊泅渡石臼湖,與敵炮艇遭遇,戰鬥中殲敵10餘人,俘2人,繳獲機、步槍8支、炮艇1艘。
民國31年(1942)8月2日,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團副團長劉一鴻率所屬第二、三營,由溧水夜渡石臼湖進襲博望偽警察所,擊斃偽警5人,捕獲9人,繳獲長短槍25支。
湖泊介紹
石臼湖與
秦淮河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明代以前,
溧水區城西南的胭脂崗是秦淮河與石臼湖的分水嶺,崗北的水屬秦淮河水系,崗南的水屬石臼湖水系。總面積196平方公里,是一個純淨、天然的淡水湖泊,湖中盛產魚蝦、水禽、
芡實、茨菰等水產品,歷來是沿湖村民的副業收入之源,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銀”之稱。
石臼湖大橋
石臼湖大橋為寧高新通道跨石臼湖部分,其路線走向為起自溧水區趙村附近石臼湖北大堤,向南沿江蘇、安徽省界東側,終於高淳區烏龜山西側約1.3km處石臼湖南大堤。以橋樑方式跨越石臼湖,橋樑全長12617.2m。採用4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為43.8米,橋樑與路基同寬,採用上、下行兩座橋樑,內、外側設牆式防撞護欄,中間增加了預留軌道交通走廊。
天鵝保護區
位於溧水石臼湖畔,每年秋季,因石臼湖生態環境祥和,從北方遷徙的候鳥都喜歡在石臼湖過冬,尤其是白天鵝,近萬隻分布在石臼湖的東面與南面,因此自然形成濕地生態保護區。為此,溧水農林局為了使石臼湖生態環境有活力,生機勃勃,在石臼湖邊豎立天鵝自然保護區文字宣傳。除了白天鵝外,還有蒼鷺,白鷺,大雁,野鴨,銀鷗及少量的黑天鵝等各類水禽也在石臼湖畔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