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北京門頭溝一些溶洞遺址)

石窟寺(北京門頭溝一些溶洞遺址)

石窟寺(grotto temples)是指就著山勢,從山崖壁面向內部縱深開鑿的古代廟宇建築,裡面有宗教造像宗教故事的壁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窟寺
  • 外文名:grotto temples
地理環境,現狀,被毀事件,

地理環境

雁翅鎮碣石村西南方向的觀音洞
石窟寺
天然洞穴是人類最早的一種棲身之所,也是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之一,門頭溝區很多地方存有溶洞遺址,而在洞內及洞前方建造的佛寺道觀依附於溶洞之中,稱之為石窟寺。如百花山上的勝泉岩遺址,妙峰山南莊村的滴水岩天泉寺,以及齋堂鎮向陽口村的大悲岩觀音寺遺址都屬於石窟寺類建築。一般洞穴的形成要比建造其中的寺廟早很多。這些洞穴大多洞室開闊,光線充足,洞壁嚴密,冬暖夏涼,是僧道修行絕好之處。為配合開展文物普查工作,門頭溝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於2009 年10 月對位於雁翅鎮碣石村西南方向的觀音洞進行了複查,同時對洞內情況做了詳細記錄。
洞坐落在雁翅鎮碣石村西北約二三里的大洞山山頂處。坐東朝西,為石灰岩體構造,洞內寬9 米,進深14 米,高約8 米,洞口寬3 米,洞口徑長6.8 米,洞口砌牆厚60 厘米。洞的形狀從外到內逐漸內收,呈半圓形,洞內寬敞開闊,觀音寺坐落於洞內。進入該洞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洞內遺留下來的磚石瓦礫,似為明代遺物,從現存房屋遺址來看,應有南北配殿各兩間,洞的盡頭建有平台,台上修石質蓮花須彌寶座,座上供奉觀音像。同時洞壁上有數個大小不一的天然石窟,作為供奉小佛像的石窟佛龕。據村中老人講,洞內佛像雕刻精美,正中觀音像為木質雕刻,觀音洞因此而得名。1958 年文物普查檔案中,曾登記有泥塑塗金菩薩坐像一尊,高1.2 米。

現狀

佛像前原有供桌,桌上有香爐、托盤、木魚等供僧人信士燒香念佛之用。現洞內僅存房屋基址,磚石散落其中,殘存部分琉璃構件,洞內建築蕩然無存。
洞口石牆為就地取材山石壘砌,白灰抹面,牆面塗朱紅,佛教中以黃、紅為尊貴,用朱紅作建築色就較為持久,而且便於與民間其他建築相區別,利於度人。京西門頭溝的很多寺廟建築都是採用紅色作為主色。門為兩扇頁,洞頂設有開扇窗。琉璃瓦鋪外檐,洞外曾建有供人上山燒香休息之用的茶棚,現存遺址。洞北有一口古井應供寺內僧人取水之用,洞旁幾棵柏樹蒼勁挺拔,恰逢金秋十月,遠眺觀音洞,滿山紅葉,風景秀美。為便於遊人上山,從村口通往該洞的山路已於2007 年修通。該寺規模不大,但廟產不小,周邊一百多畝土地,皆為寺產。其在當地的影響力可想而知。據說觀音寺僧人會治疑難雜症,自然吸引眾多祈求健康平安的善男信女來此燒香求醫,以達到祛病驅邪的目的。

被毀事件

該寺完全被損毀是在“文革”十年動亂時期,當時破壞分子拿著工具上山拆寺,將寺內佛像及陳設物品全部砸毀,寺內建築全被拆除,並將僧人趕走,觀音寺由此荒廢敗落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