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寺廟建築的一種。在開鑿的洞窟中陳示佛教雕刻、彩塑或壁畫。石窟本身及窟外的建築處理和石窟中的藝術品所表現的古代建築都是中國歷史上各時代建築藝術面貌的反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石窟寺建築
- 外文名:Chinese grottoes architecture
- 建築類型:寺廟
- 始於:東漢
正文,參考書目,
正文
石窟寺概況佛教石窟寺首見於印度,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也進行建造。中國最早鑿建石窟寺的是今新疆地區,有可能始於東漢,十六國和南北朝時經由甘肅到達中原,形成高潮,唐宋時除在原有的某些石窟群中續有鑿建外,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窟群,元明以後鑿窟之風才逐漸停息下來。現存石窟寺的分布範圍西至新疆西部、甘肅、寧夏,北至遼寧,東至江蘇、浙江、山東,南達雲南、四川。其最重要者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等。此外,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河南鞏縣石窟、河北峰峰南北響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四川大足石窟和雲南劍川石窟等也是比較重要的幾處。
敦煌是古代中國對外交通的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莫高窟在今敦煌縣城東南鳴沙山東麓的懸岩上。據唐代碑記,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自十六國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延綿千年不斷。現存有藝術品的共492窟,其中唐代的占一半以上。莫高窟石質為砂礫岩,不便於雕刻,其藝術品均為彩塑和壁畫,現存彩塑2000餘身,壁畫約4.5萬平方米,此外還有4座完整的北宋木構窟檐和窟群附近的2座宋塔。
雲岡石窟在大同西武周山的南向懸岩上,現存主要洞窟53座,大部是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5)年間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494)之前的約30年間開鑿的。雲岡石窟藝術品都是石雕,現存造像有5.1萬餘尊,大者高達17米。
龍門石窟在洛陽南伊水東西兩岸,始鑿年代約在北魏太和十八年遷都來洛的前幾年,遷都後到孝明帝時的35年間是鑿窟的第1個高潮。從唐太宗到玄宗的100多年,是鑿窟的第2個高潮。現存石窟1352座,造像均為石刻,約達10萬軀。
建築部件和裝飾、色彩資料也以敦煌壁畫最豐富,其中斗拱可達萬朵,細緻地反映了由北朝至西夏斗拱的發展史。壁畫裡的建築絕大多數都沒有角翹,結合也沒有角翹的窟檐,可以為研究中國建築重要的形象特徵角翹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提供直接的材料。
壁畫和石刻里的建築形象還為界畫史尤其是唐以前的界畫史提供了大量的實例。
參考書目
蕭默:《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形制》(《中國石窟·中國莫高窟》),第2卷,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傅熹年:《麥積山石窟中所反映出的北朝建築》(《文物資料叢刊》第4緝),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
梁思成:《敦煌壁畫中所見的中國古代建築》(《梁思成文集》第一集),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
蕭默:《唐代建築風貌──從敦煌壁畫看到和想到的》(《文藝研究》198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