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鄉

石碑鄉

石碑鄉地處珙縣東南邊陲,兩省三縣四鎮(鄉)結合部。東與永興茶場和威信舊城鎮接壤,南同觀斗鄉相鄰,西與曹營鄉為伴,北同興文九絲城鎮比鄰。全鄉幅員面積47.17平方千米,轄5個行政村,2個農村社區,總人口8092人(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碑鄉
  • 外文名稱:Shibei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電話區號:0831
  • 地理位置珙縣東南邊陲
  • 面積:47.17平方千米 
  • 人口:8092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Q
建制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農業經濟,發展戰略,農業發展,旅遊資源,

建制沿革

原屬興文縣管轄,1983年劃歸珙縣。

地理環境

水資源豐富,東有大石盤河橫貫轄區,北有建武河,南有鄧家河。大石盤河、建武河環繞石碑流入鄧家河後匯入南廣河。鄧家河流域司允村境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全鄉幅員面積47.17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55%;總耕地面積為7318.8畝,其中田4457.8畝,土2861畝。轄7個行政村57個農業社,
總人口:8092人(2017)。
石碑鄉
轄區海拔在400—1500m之間。主要為中、低山區和丘陵區,常年降雨量平均在1200mm左右,平均氣溫22℃。

自然資源

鄉境內水資源豐富,共有規模大小不等的水電站7個,裝機8800千瓦的豬圈門電站已動工建設,既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資源,又解決了部分富餘勞動力。另外鄉境內還有飛龍磚廠和石碑竹木加工廠兩戶私營企業。著名的四川省永興茶場更是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農業經濟

石碑鄉是典型的農業鄉,多為山區,鄉域經濟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鄉黨委提出了“以人為本,壯支柱、強農村、興旅遊、促商貿,建和諧特色石碑”的奮鬥目標,除在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上大做文章之外,還立足鄉情,發展茶葉、蠶桑、烤菸等經濟作物。茶葉四川省永興茶場為龍頭,紅衛、紅光的部分村社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茶葉生產,這兩個村成片的造茶麵積已達3500畝,其中投產茶園1600畝,產茶1400擔,其中優質茶950擔,實現產值近140萬元。隨著蠶繭價格的上升,全鄉蠶桑開始恢復性生產,擁有密植桑園800畝,可產繭700擔;烤菸生產全鄉達1500畝,產煙1500擔。可望爭創省級“生態農業示範鄉”。
鹿鳴茶海鹿鳴茶海
2013年全鄉實現GDP1.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00元。

發展戰略

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石碑鄉把鄉土人才開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促使該鄉鄉土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服務。
石碑鄉石碑鄉
石碑鄉黨委、政府不斷更新人才觀念,樹立了“鄉土人才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的觀念,在工作中以 “領導重視、幹部落實、協調配合、整體推進”作為鄉土人才開發工作思路,建立健全農村鄉土人才開發工作機制,創新科學管理思維,充分發揮農家課堂、流動班子會的作用,著力於培養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的人才隊伍。同時,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培訓,除了種植、養殖、加工等培訓外,積極把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培訓項目引進農村,強化技術指導,並切實抓好“培養—使用—服務”三位一體工作。隨著鄉土人才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不斷的得到提高和發展,湧現了一大批經營有方、樂於助人的鄉土人才隊伍。
石碑鄉的“田秀才”、“土專家”共達40餘人,他們在種植、養殖、加工等行業已成為“二傳手”,起到了行業的“領頭雁”帶頭作用,在推動石碑鄉糧食生產、產業結構調整、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立下了功勳。

農業發展

2006年12月19日,珙縣農業局茶葉站李清、珙縣石碑鄉副鄉長周朝舒等一行與石碑鄉紅光村村社幹部,分成三個小組,在紅光村五、六、七社逐戶調查和了解2006年茶農茶葉生產和收益情況,並對2007年茶葉發展作進一步規劃。 珙縣石碑鄉紅光村與四川省永興茶場相連,有適宜茶葉生長的最佳土壤和氣候條件,發展茶葉生產得天獨厚。全村7個社,其中五個農業社種植茶葉3000餘畝,純茶葉社四個,占全村總面積的61%。2006年全村茶葉產值逾100萬元,其中茶葉收入超過5000元的30戶以上。為貫徹落實珙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石碑鄉立足一個“早”字,積極爭取和精心打造石碑鄉紅光村為2007年珙縣茶葉生產示範村。
石碑鄉石碑鄉
一是統一思想,四級聯動
石碑鄉紅光村茶業產業初具規模,鄉黨委政府發展茶葉產業的指導思想明確,村社幹部的信心足,廣大茶農的積極性很高,鄉村社和廣大茶農已形成四級互動,爭取於2007年建成珙縣茶葉生產示範村,實實在在把茶業打造成石碑鄉,乃至珙縣的支柱產業。已申報珙縣茶葉生產示範村項目,並積極開展前期調查摸底和全面規劃工作,初步規劃在2007年新建茶園600畝,改造中低產茶園400畝。
恐龍頸錐橫向恐龍頸錐橫向
二是苦幹實幹,夯實基礎
廣大茶農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採取“互助互幫”的形式,充分利用今冬明春農閒時節,大興修路、建池、蓄水、修園等活動,切實解決茶葉生產發展上運輸難、行路難、用水難等問題,為來年茶葉生產大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依託龍頭,激活優勢
鄉村兩級加強與境內茶業企業——永興茶場、鹿鳴茶葉公司的聯繫和協調,積極爭取永興茶場和鹿鳴公司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扶持,進一步提升茶葉生產發展的技術含量和物質條件。通過反覆協商,鹿鳴茶葉公司決定於2007年在紅光村五、六、七社建鹿鳴茶葉分公司,切實解決茶葉採摘中的保鮮難問題。

旅遊資源

鄉境內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植物繁多,風景幽雅,風光旖旎,山奇水秀,主要有:1、位於紅沙村境內雄偉的大都山下早侏羅紀的“石碑珙縣龍”恐龍化石群;2、著名的四川省永興茶場境內的大龍潭風景區和萬畝觀光茶場;3、紅衛村境內的生物桫欏峽谷;4、鄧家河漂流及沿岸岩溶山水;5、司堡村境內的溶洞()。其中石碑恐龍最具吸引力,鄧家河漂流及岩溶山水,具有地區和部分區域旅遊價值。 在僰人懸棺附近發現了比自貢恐龍還要早的恐龍化石。也即石碑恐龍--位於珙縣石碑鄉。離石碑鄉有一小時步行路程,有鄉村公路通上。這裡還發現了深不可測的巨型溶洞,有一個據說可直接通到雲南,曾有人去探洞,但無從探盡,另有一個並不深的溶洞,據說是當時僰人穴居的山洞,很神秘,需要去探索。但交通不太好。石碑珙縣龍是1997年5月,四川地勘局二0二地質隊在川南進行地域地質調查時,於石碑鄉紅沙村6社海拔800米處發現恐龍化石群。經省地礦廳組織專家對現場進行初步發掘,發掘出蜥腳類、獸腳類恐龍化石3條。經成都工學院技術測定,確定為1.9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恐龍化石群,其中的原始蜥腳類恐龍在世界尚屬罕見。石碑恐龍化石比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早2600萬年,彌補了雲南氯豐恐龍與自貢大山鋪恐龍之間的空白。專家們將這新發現的恐龍化石群命名為石碑珙縣龍。石碑珙縣龍是侏羅紀中最早的一代,迄今為止,在國外相同地層中尚未發現這樣豐富和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
石碑恐龍化石石碑恐龍化石
鹿鳴萬畝茶海坐落在石碑鄉的川雲山巔,平均1150米的海拔高度使得園區常年雲繚霧繞、空氣氤氳、清泉甘洌、土質肥沃。這裡是久負盛名的“鹿鳴貢茶”的出產地,同時也是休閒避暑、觀光旅遊的絕佳去處。步入茶山,猶如走進一片綠的世界,翠的海洋。浩瀚萬畝茶園依山就勢而建,跌宕起伏,步移景變,每走過一座山,轉過一道彎,眼前都是一幅壯美的嶄新畫圖。園內溪澗縱橫,林茶錯落,遊人處處能體會到“茶山多勝景,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茶海隨氣候變化各呈異趣,佇立四望,視野及處,無邊的綠色坡墁層疊著遠去,蒼翠欲滴的茶樹被蒼茫籠罩,雲霧厚厚的積壓在山巒之上,既為口出鋪下斑斕錦繡,也將遠處依依茶園變得朦朦朧朧,當艷陽高照,溫暖的光輝將群山塗抹,嵐霧褪去,更是萬籟舒展、空明澄徹。獵獵清風吹過,帶來新鮮茶葉的清香,不山人不口角生津、渾身通泰。即便是炎炎夏日,浸泡在這透明的綠色里,絲絲涼意沁人心脾,心境也坦蕩得如同山澗的小溪,清澈燦爛。大龍潭乃源源不斷的岩層滲水集聚而成,潭深平均6米,終年積水約4萬立方米,水久旱而不枯,久雨而不溢。潭水墨綠幽深,澄碧如玉,古木倒映潭中,藻花點綴其間,山風輕撫,暗香浮動,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水色隨不同氣候變幻無窮,配上周遭鳥語蟬鳴、琴蛙鼓瑟,更是令人意暢心舒。潭中還有無數魚兒在茂密的水草中穿行嬉戲。在這裡一邊賞景,一邊品茶, —邊垂釣,可謂其樂融融。
梭欏樹群梭欏樹群
石碑北東方向2公里去感受古生物園的神奇。石碑恐龍化石群和桫欏谷相距不遠,是古生物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遠古時候,石碑境內參天的樹木,繁茂的植物,為恐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和條件。後來由於地殼變遷發生巨大變化,使稱雄一時的恐龍家族無法生存而滅絕。恐龍的遺骸埋在土石層形成化石,變為稀世珍寶。石碑恐龍是繼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後的—次重大發現,使我省侏羅紀恐龍化石遺產形成了完整的系統,即石碑侏羅紀早期化石,自貢大山鋪中期化石,宜賓馬門溪晚期恐龍化石。同時也填補了國內空白。石碑恐龍化石群以新屬新種為代表,化石豐富,保存好,具有多方面科考、科普和旅遊觀光價值。2001年——2002年“石碑珙縣龍”化石群還運往日本舉辦了為期—年的展覽,引起極大轟動。
據科學家分析,一萬個生物死後才能有一個成為化石,加之年代久遠和地殼變遷,在支離破碎的化石中找到一個完整的恐龍化石已是非常之不容易。而石碑在不過250平方米的土地面積,縱深僅6米的地表層內卻發掘清理出較為完整的蜥腳類和獸腳類恐龍化石6條,其代表成員長14米,高3米。倘若進一步發掘,“石碑珙縣龍”究竟有多少種類、多大規模,完全難以準確估測,象石碑這樣藏量豐富的地層在國內外尚屬罕見。因此,它在世界侏羅紀恐龍動物發現和研究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桫欏谷位於恐龍化石群旁近2公里處,因谷中觸目皆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樹而得名。境內奇峰秀瀑,怪石嶙峋,芳萆雜樹,溝壑深邃,具有“雅奇秀幽”特色。由山水匯聚而成的溪流從群山間穿出,終年水聲丁冬。溯溪而上,沿途風景誘人,路蜿蜒,山綿延,溪潺潺,瀑布自懸崖上傾瀉而下,流光四溢,飛花碎玉中透出無限柔美;林間有著不少珍稀鳥類、奇花異草,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樹茂密蔥鬱,遍布山野,與恐龍化石群遙相呼應,充滿原始氣息。桫欏谷縱深1.5公里,面積1000畝,而谷中星羅棋布的桫欏樹就占了500畝。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植被使之成為遊客回歸自然、享受青山綠水洗禮的理想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