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門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膩腳彝族鄉,大鐵村民委,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石洞門村距離大鐵村民委5公里, 距離膩腳鄉政府15公里,距離丘北縣城58公里,距離著名4A級景區普者黑45公里。國土面積2.39畝,海拔1975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1168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辣椒等農作物。有耕地381畝,其中人均耕地2.4畝;有林地1449.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4戶,有鄉村人口216人,以苗族為主,苗族215人,彝族1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106人;其中農業人口214人,勞動力1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0人。該村高中(中專)以上文化水平6人,其中大學(高職)及以上學歷5人,黨員1人,預備黨員1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55%。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農村經濟
玉米
擁有林地1449.3畝,水面面積1畝,草地73.32畝,其他面積1680.18畝。有鐵礦、煤等資源。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35.55%;畜牧業收入59萬元,占總收入的65.55%(其中,出欄肉豬488頭,肉牛54頭,肉羊158頭);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22%。農民人均純收入269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截止2016年底,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外出務工人數8人,省內1人,省外7人。加大生活用水資金投入。
基礎設施
截止201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 ,無路燈 。有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進村路 (占農戶總數的100%)。該村有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占總數的74.1%[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建有小水窖2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 畝。該村到201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特色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全村主要特色產業銷售總收入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該村正在發展三七、甘蔗、辣椒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西紅柿、甘蔗、林果業、辣椒等特色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古那沖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喜古中學。該村距古那沖完小1.00公里,距喜古中學13.80公里。該村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4人。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村中道路沒有硬化。石洞門村至大轉彎(膩平公路)主要為土石路面,道路的滯後嚴重製約了該村的經濟發展;
2.生活用水困難。該村無自來水,基本上處於靠天降雨,收集雨水,飲水困難或水質不達標;
3.基礎設施薄弱。村內無醫[1] 療診所(藥店),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距離遠加之交通不便,村民看病十分困難;該村無公廁,無生活排水溝渠、村民休閒所等設施;
4.教育落後。該村98%以上村民為文盲,由於交通閉塞,村民思想意識薄弱,村內無娛樂文化場所等,導致村民知識文化素質偏低,對子女教育意識不強,制約了村裡的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中道路沒有硬化,生活用水困難,大多數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