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古苗寨

石泉古苗寨

石泉古寨位於酉陽縣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蒼嶺鎮大河口村阿蓬江畔,小地名“火燒溪”。

石泉古苗寨距阿蓬江約3公里,是酉陽縣蒼嶺鎮大河口村石氏家族的民宅。苗寨坐落在一個呈撮箕口狀的山谷中,依山而建,除進出寨子的槽口外,三面都被古樹和翠竹包圍著。石泉古苗寨距阿蓬江約3公里,是酉陽縣蒼嶺鎮大河口村石氏家族的民宅,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寨子占地2萬多平方米,有108戶500多寨民,全是石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泉古苗寨
  • 地理位置:酉陽縣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蒼嶺鎮大河口村阿蓬江畔
  • 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
  • 存在時間:500多年
起源,古寨特色,建築風格,書籍記載,

起源

石泉古苗寨,又名火燒溪,坐落在我縣蒼嶺鎮境內的阿蓬江畔,有渝東南第一苗寨之稱,是該鎮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苗家寨子。
古寨,古蹟,古苗墳。有山,有水,有人家。
偶然聽說蒼嶺鎮有一個古苗寨,歷史悠久,風光宜人,而且有許多未曾被世人發掘出來的古蹟,實在值得一看。好奇之餘,便邀上三五個好友,沿阿蓬江順流而下,約行一個小時,途經位於蒼嶺鎮境內的大河口峽谷,隨後上岸,沿小路步行少許時間,視野豁然開朗,便到達此行目的地——石泉古苗寨。
石泉古苗寨位於蒼嶺鎮大河口村,毗鄰阿蓬江,大河口電站沒有修建之時,穿越“南溪”二面坡堪比蜀道。古苗寨坐落於一個頗似撮箕狀的大山溝當中,山溝內部比較空曠,坡度較緩一直延伸至阿蓬江邊,溝內小溪流淌,溝邊有梯田,竹林環繞,鬱鬱蔥蔥,美不勝收。古苗寨位於小溪的中游地段。古苗寨中,古樸的木屋、明亮的石板、流淌的溪水、別致的木橋、高聳的古樹連為一體。
古苗寨清一色的石姓人家,據《石氏族譜》記載,酉陽石姓一世祖石宦曹系北宋開國元勛石守信六世孫石士器後裔。石泉石姓從“才”字輩傳至“世”字輩,迄今已有15代。石姓人素來尚武,故人多高大,性格粗獷豪爽,明清出了兩個武秀才。後來隨著漢文化的滲透,逐漸重視文化和教育,清末即有石昌熙中舉、石宗俊中秀才。因為世代重視教育,建國以來寨子裡出了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和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明清舉人石昌熙的後人現大多在酉陽、黔江、涪陵、萬州等地工作,有的已留學定居美國。這些從寨子裡走出去的人,帶著苗寨的樸實,為古苗寨增添了不少光彩。

古寨特色

古寨分上中下3寨,全是石姓,寨上有70多棟木質民居,有108戶和500多名村民,古寨被1000多棵古樹,500多丘梯田和滿山翠竹緊緊包圍,比之前《中國博物館志》所載“中國最大的原生態苗寨”貴州郎德苗寨還大。石泉古苗寨相傳有500多年歷史。
寨子依山而建,占據了一個形似半島的山腰,形如一把坐北朝南的椅子。整個寨子裡有8孔山泉,這8孔山泉不僅清冽甘甜,四季不乾,而且冬暖夏涼。因寨子裡全是石姓村民,因而被稱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另有傳言,這裡過去常有猛獸毒蛇出沒,無人敢居住,後來,石氏祖先來到這裡,放火燒山,燒走猛獸毒蛇後定居下來,故“石泉苗寨”小地名又為“火燒溪苗寨”。

建築風格

石泉古苗寨中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木質瓦房。有的是吊腳樓,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3間正房,有的是5間正房,有的除了正房還有轉角加廂房。
正房一般為五柱、七柱、九柱之分,廂房一般為五柱、七柱。廂房多為吊腳樓,樓上為客房,樓下為安放石碓、石磨等生活用具的地方。也有的人家把吊腳樓上安排為書房兼臥室,樓下安排為牲畜的居所。
3間正房(或5間正房),最居中一間為堂屋。這是家族安放祖先牌位和祭祀先祖之地,是神聖的去處,一般禁止婦女、小孩,尤其是孕婦、產婦入內。當地人認為,孕婦、產婦身帶血腥,是不潔之身,入內則有辱祖先聖明。堂屋兩邊的正房,一般是家長或者成年成家之子媳的臥室。轉角一般作為廚房、餐廳之用。寨里保存著古老的火鋪、三腳、鼎罐等傳統炊具。
堂屋後面,有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當地人稱其為“官房”。據說這是主人用來接待官府之人的臥室,故稱“官房”。在農家最尊貴的堂屋之後的房間接待客人,表示主人對客人由衷的尊重。
青瓦灰牆的老房子,屋子的窗戶皆雕刻著精美的窗花,花、鳥、獸。窗花雕刻里的花,主要是梅花、桃花等;鳥一般是喜鵲、鳳凰等,獸類主要是梅花鹿、山羊等動物。這些窗花,雖然因年代久遠,失卻了最初的色澤,但雕工精美。
石泉古苗寨
每一棟民居的穿枋斗榫都沒用一鐵一釘,但能柱柱相連,枋枋相接,梁梁相扣。從縱觀看,房屋的上部、中部、下部由一個三稜體和兩個長方體組成,看上去端莊穩重、九曲迴腸、曲徑通幽,又有挺拔健勁之美。而吊腳樓的斷面纖巧的木結構穿斗式構架極其輕靈,苗居半邊吊腳樓突出“輕”的效果,“懸虛構屋”,架空而立,上實下虛,對比強烈。

書籍記載

據當地《石氏族譜》記載:石氏祖先1510年明武宗年間從江西遷到“火燒溪”,在寨子繁衍生息了15代子孫。數百年來,由於道路交通的制約,致使古寨保存完好。古寨民居全為木質的四合院和吊腳樓,房屋除了正房、堂屋、轉角、廂房、朝門,還有奇特的“官房”。最為神奇的是,修建這些房屋時,穿枋斗榫沒用一鐵一釘。村民家中的日常用具,幾乎都是明清時期的祖宗們遺留下來的。被譽為“最原生態的古苗寨,獨特苗家古民居活化石”。
石泉古苗寨,又稱“火燒溪”。火燒溪水,水火難容,肯定不通。“火燒溪”的由來源於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石泉古苗寨原始叢林密布,異禽猛獸往來於林間。一天下午,石泉老祖幹完活回家來,見家裡的火塘內一條巨蟒盤繞其間,周圍小蛇蠕動,把老祖嚇壞了,沒敢進屋就徑直退回到阿蓬江邊,便放了一把火,把“一溪兩蓋”燒了個乾淨,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由此,異禽猛獸被趕走,石泉古苗寨便興旺發達起來。雖是傳說,更增添了幾分古苗寨神秘的色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