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草

石油草

石油草是一種可以提取出高含量石油的植物。石油草長得很快,只要栽植七個月,每英畝可以提取石油十桶,石油草的莖稈也是很好的燃料, 一英畝乾草的熱值相當從中提取的石油熱值的5倍。如果能培養在非熱帶地區生長這類植物,其意義將不可估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油草
  • 物種來源:人工培育
  • 目的:解決能源短缺問題
  • 基礎材料:各種植物
  • 地理分布:世界各地
  • 發明人:美國的卡爾文
定義,品種種類,例子,生物特性,主要價值,研究,

定義

在自然界中生長著一類非常特殊的植物,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因為這類植物能夠產出“石油”,並因此將這類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

品種種類

植物界可用於製成石油的植物品種很多,不少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等都含有可觀的天然煉油物質,這些植物主要集中在夾竹桃科、大戟科、蘿摩科、菊科、桃金孃科以及豆科上。折斷這些植物的莖、葉,可以從傷口處看到乳白色或黃褐色液體流出來,這些液體中便含有與石油成分相似的碳氫化合物。

例子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境內廣泛生長著一種野草,由於黃鼠等齧齒動物都害怕它的氣味,當地人稱其為“黃鼠草”或“鼠憂草”,1公頃面積的黃鼠草可提煉1噸石油,若經過雜交人工種植,每公頃產量可高達6噸。這種植物可以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帶生長,既不與其它植物爭地,又能改善生態環境。目前美國已開始大面積種植這種油料植物。
日本發現一種芳草類植物,分類上屬於芒屬作物,具有很強的光合作用能力,是一種理想的石油植物。這種植物生長迅速,一季就能長3米高,所以當地人稱它為“象草”。象草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從亞熱帶到溫帶的廣闊地區都能生長。就產量而言,一公頃平均每年可收穫12噸“生物石油”,比其它現有的任何能源植物都高產,而且種植成本很低,還不到種油菜成本的1/3,可是變成石油所產生的能量卻相當於用菜籽油提煉的生物柴油的兩倍。
在澳大利亞北部,兩種可以提取石油的多年生野草———桉葉藤牛角瓜。這些野草生長速度極快,每周長30厘米,如果人工栽培它,每年可以收割幾次。科學家們用溶解法從這兩種野草的莖葉中提煉出一種白色汁液,然後再從中製取石油。
石油草

生物特性

這種“石油”實際上是一種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它的汁液含有的分子量在1000~5000之間,與礦物石油性質相近,科學家們把這類能產低分子量的植物美譽為“石油類”植物。近幾年還發現了一年生的“千金子”以及“綠玉樹”,它們也都含有類似的烴類混合物的油類。
這些“石油植物”的莖桿內含有一種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它們的表皮,白色乳狀液就會流出來,經提煉,每公頃竟能生產14-16立方米的“石油”。這種植物耐旱性強,成活率高,在貧瘠的乾旱地區也能生長。而且,這些“石油”在燃料時,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因此,不會污染環境,確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植物燃料。

主要價值

美國科學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產能源物質的植物新品種——“石油草”,這種植物的莖稈被割開後,就會流出白乳狀的液體,經提煉就得到石油。這樣不僅開闢了一條開發能源的新途徑,還能降低使用煤炭、石油等造成的環境污染。
1986年,美國率先進行人工種植石油植物,每公頃年收穫石油120-140桶。隨後,英國、法國、日本、巴西、菲律賓、俄羅斯等國也相繼開展石油植物的研究與套用,建立石油植物園這一全新的石油生產基地,人們還藉助於遺傳基因技術培育新樹種,採用更先進的栽培技術來提高產量。
與其它能源相比,石油植物的開發有很多優點。首先,它是綠色植物,不會污染環境;其次,它屬於可再生資源,能有計畫地種植和開採;再者,較之於核能等能源要安全得多。正是基於上述優點,能源專家們指出,21世紀將是石油植物大展宏圖的時代。
據調查,全球已發現有上千種可生產“綠色石油”的植物。加拿大正實驗兩年輪伐的楊樹能源林,美國能源部建立了5個由三角葉楊、榿木、黑槐、糖槭樹、桉樹、牧豆等組成的能源試驗林場,菲律賓種植了1.2萬公頃銀合歡,瑞士也制訂了種植10萬公頃“能源林”計畫,可解決每年石油需求量的50%。

研究

《必修》緒論已經將原來《試驗修訂本》緒論中的這個石油草的例子改為以甘蔗玉米秸稈等為原料生產用作汽車燃料的酒精了。
197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卡爾文,以熱帶植物為基礎,培育出好幾種能提取液體燃料的植物,它們是含有碳氫化合物的白色乳狀液。割開表皮液體就會流出,可直接用作汽車的燃料。人們稱這類植物為“石油草”。
數百年來,煤、石油和天然氣一直是人類能源的主角,隨著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加,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日趨緊缺。在人們對能源的前景感到憂慮的時候,科學家們構想,既然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祖宗”都是遠古時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種植綠色植物,來速成“石油”,從而為人們所利用呢?科學家們經過不懈思索,已經發現了很多種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生產”石油的植物。今天,“石油農業”已悄悄地在全世界興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