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楙(又名永懋、永茂),字松亭,原籍山東茬平。為天津崇化學會首屆學員,受業於章鈺(式之)先生,與津門名士嚴修、華世奎、龔望等多有交遊。松亭先生之父名興周,以教書為業,且耽岐黃之術。松亭先生幼承庭訓,讀經之餘,頗喜醫道,曾從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學醫,亦精岐黃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永楙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75
簡介,徐悲鴻故交,罕世奇書,
簡介
石永楙(又名永懋、永茂),字松亭,原籍山東茬平。據其哲嗣石慎景(仰山)同志介紹,其父為天津崇化學會首屆學員,受業於章鈺(式之)先生,與津門名士嚴修、華世奎、龔望等多有交遊。松亭先生之父名興周,以教書為業,且耽岐黃之術。松亭先生幼承庭訓,讀經之餘,頗喜醫道,曾從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學醫,亦精岐黃術。
徐悲鴻故交
中華民國時期,松亭先生以教書為業,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某些原因,工作沒有著落。為此,1951年1月13日,石之故交、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向毛澤東主席上書,請毛主席關照,為石解決工作安置問題,並隨信將石所著《論語正》寄呈。毛主席於次日即覆信徐悲鴻(原件影印附後。見《毛澤東書信手跡選》,中南海畫冊編輯委員會編輯,西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第25至26頁)。
罕世奇書
石永楙所著《論語正》是一部罕世奇書。我們知道,《論語》這本書記載了孔子和其弟子們的言行,但是傳世的文本是一條一條的,破碎零散,毫無條理,甚至前言不搭後語,應該是在流傳過程中發生了散亂(也就是“錯簡”),我們今天見到的《論語》很可能不是它的本來面貌。本書作者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憑藉深厚的國學功底,仔細考察了《論語》的版本流傳過程,對《論語》文本作了大膽的“解構”和重建工作。今天得以重見天日,將對當下人們怎樣認識《論語》,乃至學術界的有關研究,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論語》就是一堆散亂了的竹簡,而《論語正》就是把這堆散亂了的竹簡重新編排理順了,從而使它文從字順,語義暢達!
本書據1946年原版影印,字跡清晰悅目,可供廣大讀者使用,可以把玩欣賞,可以珍藏。
本書前有“序例”,分為“敘要”、“本經稱名變遷考”、“亂本奪真流傳考”、“篇章紕繆釐正例”、“微言大義乖絕辯”,介紹其學理依據和工作方法,正文則是重建後的《論語》文本,分為上下兩篇共九章。
篇章釐正的工作,可以概括為10例:
一,有錯在異篇,而文義吻合,可以據正者;
二、有錯在同篇,而章句凌越,可以據正者;
三、有數章誤別,而文氣屬連,可以據正者;
四、有連章誤倒,鱗次逆數,可以據正者;
五、有二章或數章誤別,辭若不屬,及其上下之斷文復續,乃悟其實相銜承者;
六、有二章或數章相比,辭若不蒙,及中間脫文既補,乃知其更相首尾者;
七、有他人之語而冠子曰,及斷文完合,乃知非孔子語者;
八、有古書之語而冠子曰,及斷文完合,乃知其非孔子語者;
九、有一言再發,簡絕誤為重出,及斷語各得其緒,乃知簡非重複,而一不可去者;
十、有佞儒竄亂經文,顛倒事理,及簡次考復,不能復揜者。
篇章釐正的工作,可以概括為10例:
一,有錯在異篇,而文義吻合,可以據正者;
二、有錯在同篇,而章句凌越,可以據正者;
三、有數章誤別,而文氣屬連,可以據正者;
四、有連章誤倒,鱗次逆數,可以據正者;
五、有二章或數章誤別,辭若不屬,及其上下之斷文復續,乃悟其實相銜承者;
六、有二章或數章相比,辭若不蒙,及中間脫文既補,乃知其更相首尾者;
七、有他人之語而冠子曰,及斷文完合,乃知非孔子語者;
八、有古書之語而冠子曰,及斷文完合,乃知其非孔子語者;
九、有一言再發,簡絕誤為重出,及斷語各得其緒,乃知簡非重複,而一不可去者;
十、有佞儒竄亂經文,顛倒事理,及簡次考復,不能復揜者。
本書於1946年問世,書前有金梁、盧弼等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作序,充分肯定本書的價值,甚至把作者譽為“儒家之新馬丁路德”。徐悲鴻對此書推揚備至,先是向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及教育部部長朱家驊推薦,新中國成立後又向毛澤東推薦此書,足證其學術價值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