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乾腐病是一種石榴病害,病原為真菌,主要危害石榴的果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榴乾腐病
- 病原類別:真菌
- 危害部位:果實
- 釋義:一種石榴病害
基本信息,病原形態特徵,侵染循環,發病條件,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 : 石榴乾腐病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為:Iythia versoniana Sau,屬半知菌亞門,鮮殼孢屬。
分布 : 在山東、安徽、河南、陝西、四川等產區均有發生。
病原形態特徵
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壁內層紅色,外層橄欖色,大小為(15-144)微米×(62-131)微米;分生孢子紡錘形,無隔,無色,大小為(3.2-4)微米×(10.8-18)微米;分生孢子梗稈狀,束生,(l9-25)微米×1.5微米。
侵染循環
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果、果台,枝條內越冬,其中果皮、果台、子粒的帶菌率最高。翌年4月中旬前後,越冬僵果及果台的菌絲產生分生孢子是當年病菌的主要傳播源,發病季節病原菌隨雨水從寄主傷口或皮孔處侵入。
發病條件
溫度決定發病的早晚,發病溫度為12.5-35℃,最適溫度為24-28℃。雨水和相對濕度加速了病原茵的傳播危害速度,相對濕度95%以上時孢子葫發率99%;相對濕度在90%時蔭發率不減,但萌發速度變慢;相對濕度小於90%時幾乎不萌發。7-8月在高溫多雨及蛀果或蛀乾害蟲的作用下,加速了病情的發展。
危害症狀
在蕾期、花期發病,花冠變褐,花萼產生黑褐色橢圓形凹陷小斑。幼果發病首先在表面發生豆粒狀大小不規則淺褐色病斑,逐漸擴為中間深褐,邊緣淺褐的凹陷病斑,再深入果內,直至整個果實變褐腐爛,在花期和幼果期嚴重受害後造成早期落花落果;果實膨大期至初熟期,則不再落果,而乾縮成僵果懸掛在枝梢。
防治方法
1、冬春季節結合消滅桃蛀螟越冬蟲蛹,清除蒐集樹上樹下乾僵病果燒毀或深埋,輔以刮樹皮、石灰水塗乾等措施減少越冬病源,還可起到樹體防寒作用。
2、坐果後套袋和及時防治桃蛀螟,可減輕該病害發生。
3、從3月下旬至採收前15天,噴灑1︰1︰160的波爾多液或40%多菌靈膠懸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5次,防治率可達63%-76%。黃淮地區以6月25日至7月15日的幼果膨大期防治果實幹腐病效果最好。休眠期噴40%福美胂4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劑。
4、選育和發展抗病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