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墩組

石板墩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錢家騏等,1978年命名。本組岩性特徵可分為三部分,下部為淺綠灰色、灰色英安質含角礫凝灰岩、英安質層凝灰角礫岩等;中部由灰色、深灰—灰黑色中厚層矽質岩、矽質板岩等組成;上部以灰綠色凝灰質、鈣質綠泥片岩、凝灰綠簾片岩等為主。該組主要分布在多若諾爾、石板墩、查乾布爾嘎斯及考克塞一帶,厚1024—1400m。與下伏青白口系龔岔群呈不整合;上為扁麻溝組所整合覆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板墩組
  • 外文名:Shibandun  Fm
  • 階代碼:Z1
  • 地區代碼:8
命名,沿革,特徵,構成,接觸關係,分布,備考,

命名

錢家琪等1978年命名。命名剖面在甘肅祁連山石板墩。

沿革

原為葉永正(1976年)最初命名的震旦系多若諾爾群的下部。經錢家琪等作專題研究後,將該群進一步劃分為石板墩組、扁麻溝組、查乾布爾嘎斯組。時代歸屬於震旦紀。

特徵

構成

本組岩性特徵可分為三部分,下部為淺綠灰色、灰色英安質含角礫凝灰岩、英安質層凝灰角礫岩、變質英安質凝灰岩;中部由灰色、深灰—灰黑色中厚層矽質岩、矽質板岩、絹雲粉砂質板岩、硬砂岩夾中基性凝灰角礫岩和層凝灰岩所組成;上部以灰綠色凝灰質、鈣質綠泥片岩、凝灰綠簾片岩、綠泥絹雲千枚岩、綠泥石英片岩為主,夾變質中基性凝灰岩,其頂部為砂質板岩夾含礫砂岩。在東部查乾布爾嘎斯一帶,變為正常海相碎屑岩。本組富含微古植物: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A. Bacca, A. Partialis, A. Cf. Bavlensis, Cornutosphaera polycornuta, Dictyosphaera macroreticulata, Leiofusa cf. Bicornuta, Monotrematosphaeridium asperum, Polyporata obsoleta, Lophosphaeridium gibberosum, Pseudozonosphaera verrucosa, P. Asperella, Trachysphaeridium planum, T. Simplex, T. Stipticum, T. Hyalinum, T. Minor, Palaemorpha figurata等。

接觸關係

與下伏青白口系龔岔群呈不整合;上為扁麻溝組所整合覆蓋。

分布

該組主要分布在多若諾爾、石板墩、查乾布爾嘎斯及考克塞一帶,厚1024—1400m。 

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范國琳
作者1:錢家琪
年份1:1978
作者2:葉永正
年份2:1976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