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弓

石弓

石弓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東北30公里,東接臨渙鎮,南鄰青疃鎮,西連馬店鎮,北靠丹城鎮,是渦陽縣的北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弓鎮
  • 行政區類別:安徽省
  •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東部
  • 政府駐地渦陽縣
  • 電話區號:0558
  • 郵政區碼:233661
  • 地理位置:渦陽縣東北30公里
  • 面積:79平方公里
  • 人口:5.3萬人
  • 車牌代碼:皖S
經濟概況,人文景觀,地理位置,旅遊景點,相關影像,

經濟概況

東經116°24′,北緯33°42′,
區號0558,郵編233661。總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7.4萬畝,轄區13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總人口5.3萬人。 石弓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省道S202線與青永鐵路交織穿境而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嵇康墓、遺履橋、陳摶臥跡、萬寶泉、仙人巷千古傳頌。
2009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99億元,工業總產值0.96億元,農業生產總值0.69億元,糧食總產量4萬噸,人均生產總值3805元,人均純收入3265元,第三產業生產總值1.6億元,財政收入69萬元,金融存款餘額1.45億元,居民人均儲蓄存款2735元。
我鎮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鎮土壤主要以砂礓黑土為主,土地肥沃,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芋、芝麻、油菜等。近年來石弓鎮正從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跨越,建成了李樓、神橋、石羊萬畝良種示範基地,農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全鎮鄉鎮企業80多家,其中大型麵粉廠3家,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一家,1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二家,大型貸運車輛2000餘輛,車輛大都集中在南通、上海、寧波等地。石弓鎮素有“石器之鄉”的美譽,石桌、石凳、石碑、石獅等精美石器暢銷全國各地。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2011年累計引資1.23億元。福天下門業、金亞士博有限公司、華駿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昂達服飾有限公司、培新新型牆體材料有限公司、渦陽縣永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紛紛落戶石弓,為我鎮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11年我鎮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工業發展十快鎮”;高標準建成李樓示範村和姚湖蘭亭新村,有效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石弓鎮村村通工程建設全縣領先,截至已累計完成鋪設村村通水泥路60餘公里工程建設,實現了鎮村主幹道水泥路全線貫通。
“十二五”時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規劃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努力把我鎮打造成:工業功能區市級達標鎮;農業產業化拓展示範鎮;商貿物流優質服務鎮;石雕、名勝古蹟景觀鎮;溫泉養生度假產業鎮;依山傍水生態宜居鎮。

人文景觀

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嵇康墓的所在地。

地理位置

由渦陽城沿S202省道東北行六十華里,一座孤山橫列路北,此山東北西南向,由三峰組成。中峰最高,東峰次之,西峰再次之。中鋒形如臥龜,山頭平滑似龜背,山前一石鼓似龜頭,山後尾長似龜尾,四角有澗似龜腿,故古代取名石龜山。明清之際,宿州知府巡視此山,見三峰彎曲,頗似弓形,遂命名“石弓山”,沿用至今。至於當地民眾的稱謂,則還有“石公山”、“石磙山”之說。究其原,乃取秦末黃石公圮橋向張良授書的故事和此山盛產石磙的緣故。可見,僅僅一個字便涉及許多動人的傳說了。

旅遊景點

石弓八景、樸素迷離
1、更為動人的傳說和名勝是:山上有黑石一方,石質細膩,光滑如鏡,天晴時,陽光斜射,鏡面可見三十里外的龍山之影,故古人取名“透龍碑”,此其一。
2、中鋒的東北半山腰處有一石突起,高約尺許,上有石眼一對。間距一步,口若茶盞,當地人謂之“一步兩井”。當年石眼甚深,遂有擔絲探井的故事,而今石眼已平,僅留痕跡,此其二。
3、中鋒山陽處有一古井,直徑一米餘,青磚砌成,深三十四、五米,水面粼粼,隱約可見,井於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四月二十竣工。鑿山及泉,其艱難可想而知,而山上道觀和佛寺之興隆也可想見。此井久為土石覆蓋,一九七五年石弓公社劈山運土,建石料廠時崛出,古井方重見天日。此其三。
4、大和古井處也是黃石公廟遺蹟。此廟坐北朝南,靠西牆有一山洞,稱“黃石公洞”,廟前一方百米左右的平坦場地,廟內有黃石公塑像,黃冠素裳,寬袍大領,鶴髮童顏,二目有神,仙鳳道骨。身後繪有絢麗多姿的彩色壁畫。據老人追憶,先前廟中曾有道人看管,解放前道人一去不返,廟內陳設遺失殆盡,廟也於六三年拆除。此其四。
5、山頂原有一片寺院,稱為太山廟,它有“上寺”“下寺”兩組建築物構成。上寺為主體建築,前後兩層,均為三大間,東西廂房亦各三間,組成四合院。此廟為唐貞觀年間修建。東西廂房為長老及眾僧住室,前殿供“三宵娘娘”:雲霄、碧宵、瓊宵,後殿供“太陽奶奶”。殿內還有五彩泥塑和石雕神像多尊。從上寺東去約五十步,就是下寺。下寺主體建築為兩進,兩邊也配有廂房,前殿供“觀音”,塑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正殿供“如來”。兩旁立十八羅漢,相貌威嚴,神態各異。前殿供彌勒佛和韋馱佛。據騰江、騰良二僧回憶,先前這片寺院住有妙語、妙道二僧,下有六名小兄弟。以後師徒雲散,不知所終。此其五。
6、石弓山西麓,有一溫泉(萬寶泉),眼如斗口,雖不甚熱,然隆冬亦不結冰,村人常往泉洗衣。此其六。
7、石弓山下,有一集市,明朝萬曆年間,因藍家為集上大戶,故稱“藍店子”,為今石弓集的前身。相傳,集東魏莊,有書生魏學士攻讀於集內華山會館。期間巧遇藍女瑞蓮汲水,以目傳情,遂訂終身,相約當晚相會於橋下,不料是夜暴雨驟至,水漫此橋,魏生赴約,守信不移,競手持少女贈物——金釵,抱石淹死。瑞蓮因家教甚嚴,當夜不得赴約,及天明奔橋頭,見魏生淹死,遂也投水殉情。後人感之,遂將此橋取名“藍橋”。著名的《藍橋會》就是取材於他們的忠貞愛情故事創作的。此其七。
石弓山石器作品石弓山石器作品
8、石弓集內有一小山,古稱“華山”。山上有方丈凸石,光滑如砥,東高西低,稍傾斜,面上似有巨人仰臥痕跡,首頸、軀幹、四肢,清晰分明。旁有馬蹄跡,四蹄之間,有馬撒尿沖刷之凹坑。這就是有名的陳摶臥石。雖為無稽之談,但卻令人嚮往不已。此其八。
9、山南三里處有呂橋,古為呂氏所修。相傳,是張良為黃石公“三進履”處,故稱“遺履橋”。此其九。後因“遺”與“一”音同,“履”與“里”音諧,又漸漸改為“一里橋”或稱李橋。
石弓山石質堅硬細膩,色青有光,內含白色花紋,可作石板、石臼、石磙、石槽等物,若燒制石灰,粘性亦強,經鑑定為優質青色大理石,已建廠開採。

相關影像

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內有一座山,叫石弓山。因為這裡的人閃常開山鑿石,做石磙、石槽、碓頭碓窩,到外地賣,石弓山就成了當地百姓的搖錢樹。因為過去打場用石磙多,所以這山上的石頭多用做石磙,後來人們就稱此山為石磙山了。
石弓山不大,卻很神奇。此山得名據說跟老祖陳摶有關。一天,陳摶騎頭馬,背著弓,到現在石弓鎮一帶打獵。他見這裡風景怡人,河水明靜,就下馬在一棵老槐樹下休息。老祖陳摶善睡功,能一睡八百年。等到他醒的時候,一看騎的馬早不知去向,身背的神弓已化成一座石山,因為山的形狀像弓,人們就將這座山叫做石弓山。
如今在石弓山西南山腳下,還有一個巨大的人身印痕,那人身印有一丈多長,頭朝北腳朝南,這就是陳摶老祖當年睡在這裡留下的。
石弓山上的景點可不少,像仙人巷、兩山夾一橋、蘭橋會等,每一個景點都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先說說仙人巷,據說當所陳摶睡醒後,見自己的神弓變成了石山,就悠悠閒閒地上山了。因山有靈氣,怕陳摶登山不易,山就很自覺地從南到北閃開了一條山路。山路的兩邊是陡峭的山崖,因從遠處看,這條山路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巷,因此大家就稱之為“仙人巷”。
因有了仙人巷,南北來往方便了,可石弓山上的人們想從東山到西山串個門兒卻不容易。正巧東山上有個年青的石匠,他喜歡上了西山上的一個叫蘭子的姑娘。因有仙人巷陰隔,兩人約會很不方便。一天,石匠就對蘭子說:“我要在兩山之間架一座石橋,這樣咱倆就可不繞那么遠的路了。”蘭子就說:“這兩山之間支不好支架不好架,咋能架橋呢?”石匠堅定地說:“為了你,再難我也要架好這座橋!”
石匠在山裡看中了一塊石頭,就用鋼釺和鐵錘開始鑿起來。鑿啊鑿啊,石匠的手磨出了血泡,但石匠沒有停;鑿啊鑿啊,石匠磨禿了一根鋼釺又一根鋼釺,但他還是沒有停。九九八十一天過去了,一塊巨大的石板做成了。正巧陳摶老祖又從這裡經過,他被石匠鑿石架橋的精神感動了。見石匠為如何將石板搭上兩個山頭髮愁,就不聲不響地走過去,施展神力,就見那塊千鈞石板像長了翅膀似的飛了起來,一直飛上仙人巷,不偏不倚地正好落在兩山山頭上。石匠高興極了,他謝過了陳摶就直奔西山,把這個好訊息告訴給蘭子。蘭子也跑來了,他倆站在那座石橋上,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從此,石弓山東山和西山就連成了一體,人們來來往往再不會多繞那么多冤枉路了。
石匠和蘭子相愛的事傳到了當地惡霸汪天財的耳朵里,汪天財早就對蘭子垂涎三尺。他買通官府就讓石匠到邊關服役去了。而後就派爪牙來搶蘭子。蘭子不甘受辱,就投了山下的黑水河裡。汪天財一見蘭子投了河,就忙跳下河去拉,他的那幾個狗腿子一見主子下了河也都撲撲嗵嗵地往河裡跳,這時就見黑水河內翻起漩渦,那些漩渦像大口一樣把汪天財和他的狗腿子們都吞進了河底。
再說石匠服役回來後,聽說蘭子已投河自盡了,他就哭著來到黑水河上橋上。看著嗚咽的黑水河,石匠的淚水嘩嘩啦啦地往下流。就見石匠的淚水落進河裡一滴河水就上漲一尺,石匠不停地哭啊哭啊,河水就不停地漲啊漲啊,河水淹沒了石橋,但石匠還是亳不知覺地哭著,於是河水就將石匠也淹沒了。直到現在,當地人們還將黑水河上的這座橋叫“蘭橋”哩。據說,名噪一時的影片《藍橋會》就是依據石弓山中的這個美麗的傳說為藍本寫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