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嶺下類型鯢魚紋

石嶺下類型主要分布在甘肅的東部、中部及青海東北部,其碳素測定年代為距今5000年左右。鯢魚紋及其變體花紋是石嶺下類型彩陶具有特色的紋樣。在甘谷出土的一件彩陶瓶上畫著人面鯢魚紋的單獨紋樣,人面繪著須或牙,頭上又節肢狀鰓。身子窄長,向一邊彎曲,尾卷而接近頭部。身上繪的網狀紋不規則地排列著,僅有兩前足,足上有四指。武山也出土了一件繪有鯢魚紋的彩陶瓶,頭上也有節肢狀的鰓,但鯢魚紋的圖案較概括,身子作彎月形,趨於幾何形。有的則運用將鯢魚由中間部分而向兩邊攤開的處理手法。禮縣石嘴坪出土的一件變體鯢魚紋彩陶瓶,紋樣也作左右對稱的攤開式,但頭部消失,僅保留了鯢魚特有的節肢狀的鰓,只能依稀地辨認出鯢魚的形跡。後來的變體鯢魚紋更加簡化,頭部變成圓點,身子變為彎月形,花紋已變得抽象。
鯢魚,俗名娃娃魚,生長在甘肅的天水、武都地區的湍急河川的石隙中,鯢魚的面部如初生嬰兒,頭大,有眉痕、四肢。前肢為四個爪指,後肢為五個爪指,疾游時四肢向後划動,似人的泳姿,其叫聲如小兒啼哭,所以俗稱娃娃魚。鯢魚焙乾製成的粉末有麻醉作用,由於鯢魚有著神奇的特性,又有類似人的一些跡狀,因此鯢魚有可能被視作氏族保護神,於是,神化了的鯢魚形象作為主題花紋出現在石嶺下類型彩陶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