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山滇墓

中國戰國後期至東漢初期滇族墓葬。位於雲南晉寧石寨山 。1955~1960年先後發掘50座 。 都是豎穴土坑墓,無墳丘,坑壁不平整,有的挖在岩石空隙間。一般有木棺,大墓有棺槨。個別大墓的屍骨(或棺槨)上覆蓋珠襦,有的還有殉人。早期主要隨葬帶有滇文化特色的青銅器;西漢中期以後,由於中原內地製造(或仿造)的陶器、銅器、鐵器大量出現,至東漢初期,基本取代了滇文化的遺物。這說明漢武帝平滇後中原文化對當地的巨大影響 。 6號墓還出土蛇鈕金質“滇王之印”一方,可印證《漢書·西南夷傳》所記武帝元封二年(前109)“賜滇王王印”一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寨山滇墓
  • 位於:雲南晉寧石寨山 
  • 挖掘時間:1955~1960年
  • 時代:戰國後期至東漢初期
墓葬形制,隨葬品,

墓葬形制

墓室為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土坑豎穴﹐其中第6號墓有木槨殘跡。大墓一般長3~4米﹐寬2米左右。小墓長約2米﹐寬1米左右。深0.9~3米。地表未見墳丘。
葬具均為長方形木棺﹐表里髹以三色漆﹐並繪有紋飾。葬式為仰身直肢。第 9號墓的骨架自腰部折斷﹐分置為兩堆﹐頭顱置於上肢中間﹐上下肢骨折斷的痕跡整齊明顯﹐疑是殺殉者。

隨葬品

隨葬品 大件器物多放置墓坑兩端及兩側﹐小件器物有放置於棺蓋上或棺內的。各墓的隨葬品多寡不等﹐最多的達600餘件。隨葬品中以青銅器為最多﹐包括生產工具兵器﹑生活用具﹑樂器裝飾品錢幣等﹔此外還有鐵器﹑金器﹑珠玉製品和陶器。
青銅器類型繁多﹐製作精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在合金技術﹑“失蠟法”澆鑄﹑鎏金鍍錫﹑線刻及嵌鑲工藝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銅鼓﹑銅貯貝器﹑銅葫蘆笙﹑銅鋤﹑銅柄鐵劍﹑銅枕﹑銅俑及各種人物﹑動物形鏤孔扣飾等﹐是最具滇文化特徵的器物。許多器物表現了滇人在農業生產﹑紡織畜牧狩獵戰爭﹑樂舞﹑祭祀等方面的活動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